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突出思想引领 精耕实践育人——玉林师范学院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辅课堂一体化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揭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重要意义,为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

近年来,玉林师范学院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充分调动和用活一切创新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塑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形态,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中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推进青年学生知行合一,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聚焦于“学讲议评思”五个环节,构建“五微一体”的主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微预学:教师把所有课件、教案、视频等教学资料及学习任务单发给各学习组,让组员梳理学习结果。其目的是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避免学习的碎片化。

课中微讲授:教师或学习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学生进行知识精讲。其目的是让教师高度浓缩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核心内容。

课中微讨论: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师生讨论,厘清理论知识的来龙去脉。其目的是让学生应用原理,达到多角色体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吸收。

课中微评价:其他学习组从内容与形式上对授课组进行点评,教师最后归纳总评。其目的是让学生自评、互评,凸显学生在学业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课后微反思:每人对当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反思,课后撰写学后感。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最终实现课堂教学各要素、各环节的有机连接与融合。

主课堂在教学内容上采用分类备课法,凸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课堂。其核心理念是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将每门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必学+必教+弹性”三部分。必学内容实行生生备课: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任课教师确定该门课程学生必须学透讲透的内容,由学习小组、学习联队成员在教师指导下集体备课。必教内容实行师师备课:各教研室成员共同确定教师必须讲深讲透的若干个教学重点、难点,集体拟定教研室的详细教学计划、教学日历。弹性内容实行师生备课:教师与学生代表针对教学热点、社会焦点和班级专业共同设计若干教学内容。

近年来,玉林师范学院着力打造思政“金课”,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采用EEPO有效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的实效性,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固定区域流动座位法,增强学生的到场率、抬头率、参与率和点头率;通过学习小组——学习联部的合作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探究的机会,使教学双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成立课程建设委员会,实现班级单元组管理的保障机制;通过制定学生平时成绩考核办法,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学业评价机制。

学校通过“学讲议评思”“五微一体”的主课堂教学模式,打通了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三阶段,扩展了思政课教学的时空范围,实现了教学过程全要素、各环节的有机统一。

着眼于“听读写说行”五个维度,构建“五位一体”的辅课堂教学模式

传播时代强音

强化思想引领

用精湛“工艺”、新颖“配方”、时尚“包装”打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动学生的内心。玉林师范学院强化思想引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既体现时代性,又能让学生“听得进”。

学校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举办了“博雅大讲坛”等各类专题报告会、主题学习会、学术讲座,邀请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解读中央精神、党的路线方针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导学生听党的声音、听时代的声音、听最新的形势与政策。在学校党委书记唐仁郭教授的引领下,校领导纷纷走上讲台,校内外专家学者倾情参与,《从中国近当代史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及《红旗渠、红旗渠精神及其当代启示》等200多场次的培育人文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讲座、报告会,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和共鸣。

与此同时,学校利用庆祝建党95周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及“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重要纪念日举办的专题讲座,更为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一道道“思政大餐”。让“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以小见大,借事说理,以理说事,让有意义的内容有意思,让有深度的理论有温度,并且深入学生的内心。

诵读马列经典

涵养家国情怀

读,主要是研读马列经典著作、党的重要文献和其他学者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著作或论文。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的;而通过经典阅读,能够使思想政治课的精华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到学生的头脑中。玉林师范学院坚持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经典阅读,以经典阅读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观念的变革,更是教学设计的创新。经典阅读活动的对话性本质在提升教师、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和促进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功能,也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不可忽视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经典诵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2015年起,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牵头在全校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阅读之星”评选活动,全校学生积极响应,每年都有上千名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并撰写参赛理论文章。

学校还创新性搭建了纪念“五四”运动周年诗歌朗诵大赛、党的十九大报告读书会等形式新颖的读书平台,引导青年大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了新活力,对坚定大学生科学信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书写实践感悟

厚培理论功底

调研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与现实结合的有效载体,通过调研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理论内容,玉林师范学院把调查研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辅课堂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学校曾组织学生开展广西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与研究活动。6支由师生组成的调研团队在广西的14个地级市开展为期10天的调研,撰写了6部调研报告。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组织学生深入玉柴集团、玉林制药厂、容县沙田柚生产基地、五彩田园、北流生态家园罗政村等企业、乡镇、村开展了30多次大规模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编写特定主题的手抄报和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玉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都牵头在大三年级学生中组织开展小论文评比交流活动。每5名学生为一组,合作撰写小论文,最后遴选在班级汇报交流,有效地拓宽了大学生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能力。

讲好中国故事

塑造求真品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知识向能力转化,就要践行立德树人初心,打造实践育人平台。近年来,玉林师范学院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宣讲、演讲、辩论和大学生沙龙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重要时事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语言表达中深刻领会新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水平。

学校还举办了“中国特色齐点赞”“正能量传递微视频宣讲”等宣讲比赛,组织优秀学生宣讲员深入村镇、社区开展理论普及宣讲、依法治国宣讲、禁毒防艾宣传等系列活动,既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又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锤炼实践能力

增强思政实效

行,主要是让学生走入乡镇、融入社区、深入基层,发挥学生专长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最终在“五位一体”的实践中完成由知识汲取、价值内化向行为外化的转变,在“五微—五位”主辅课堂中实现学生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有机统一。

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玉林师范学院的育人目标之一。为此,学校用心打造系列思政课的“行走课堂”。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学生组建了“青春扶贫·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团、“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团、“教育扶贫·大候鸟”教育关爱实践团等。通过各类社团活动让学生走入基层、发挥所长、服务地方、反哺社会。

近年来,玉林师范学院为了打造思政课的社会实践“金课”,专门成立了综合实践教研室,专室专人管理“听读写说行”辅课堂教学活动,使育人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让思政课教学既立足课堂又走出课堂,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学校通过“听读写说行”五位一体的辅课堂教学模式,打通了与主课堂互通互融的路径,扩展了育人活动的教学形式,实现了思政课教学的“学思结合、知行转化”。

总之,玉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践证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将主课堂的理论教学与辅课堂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切实缩小了科学理论与学生间的距离,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对理论的吸收与认同。学校突出思想引领,使大学生在精耕的实践中绽放出了智慧的光芒,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把“小我”融入“大我”,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人才视角下高校师范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19JGA269)和“基于深度学习的课程思政‘立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20JGZ14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玉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