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2012年度网络培训工作总结

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网络培训项目2012年度培训,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移动集团、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领导下,各项目省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各项目省承办单位、各项目县精心筹备、细致组织,顺利完成了2012年度培训任务。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关于做好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2012年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师司[2012]62号)文件精神,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从本次网络培训的目标出发,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从项目筹备、实施过程到总结评估等阶段进行了全程管理,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本次网络培训实际共有中西部22个省的921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参加,建有200个项目县(市)远程培训教学点,190个教学班级。实际上线注册学习的学员共9210名(其中黑龙江原申报参训学员400名,因组织人事变动,申请将本年度的培训任务转到下一年),注册率为100%;从学员学习情况来看,整个培训过程,学员学习比较积极,认真完成作业和研修成果,充分利用平台进行学习交流互动,据统计,河南省结业人数897人,结业率达99.8%。专家答疑1431个,专题研讨发帖量13588个,班级交流发言发帖量22600个。从培训效果来看,培训合格的学员共9015名,结业率为97.88 %,其中结业成绩优秀的学员共7208名,占全体参训学员的78.26% 。

总之,通过2个多月的网络学习,许多校长在学校管理理念、思维方式和管理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收获和提高。

二、做法和成效

为做好本年度网络培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积极与各项目省县保持密切沟通,周密组织、协调联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方法,使得2012年网络培训呈现明显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组织联动,科学谋划显成效

本次网络培训作为2012-2015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得到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教育基金会领导的高度重视。

本次网络培训采取了计划科学、执行有力、检验高效的层次清晰、分工明确、交融通畅的灵活的组织联动形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度重视,在学院副院长牛文起主持下,网络培训部多次召集所属各部门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专题研究部署此项工作,成立了“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网络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各种项目工作小组,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人;各项目省教育行政部门和干部培训机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组织参与,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省网络培训的织管理工作,指派专人负责协调、落实各项相关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干部培训机构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文件精神,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培训实效。

灵活的组织联动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培训的实施和展开,有效地提高了网络培训工作效率。

(二)优选专家,完善课程,学员乐学得实惠

为整合全国优质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资源用于项目工作,2012年项目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培训专家遴选工作,经各项目省申报推荐,项目办统一组织评选择,并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确定,聘请管理类、课程类、辅导类专家共120名,各类专家分别以不同角色参与培训工作,从培训设计、培训指导、培训管理、培训监督、培训评估等诸方面有力推进培训工作。

优质的培训质量需要优质的课程作为基础。本次网络培训在完善培训课程方面狠下功夫,形成了国家级课程与地方课程同行共用的课程模块。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在2012年度提供13个课程模块,组成了《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网络培训2012年度课程模块》,具体内容如下。

5fd4434664ddf22f033919ca399be235.jpg

各项目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及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组建地方课程,以模块为单位,选定2-3个课程模块,或以课程为单位,从各课程模块中选择若干课程。要求总学时数控制在40-45学时之间,组成该年度的培训课程。

国家级课程与地方课程同行共用的课程模块最大程度满足了学员对课程资源的多元需求。国家级课程模块已经基本涵盖了校长治校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增强校长的理论功力和扩展校长的实践视野,对于校长自身成长发展也提供了有益帮助和启示。地方课程可以满足学员个性化地域化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也很受学员喜欢,有些学员建议以后多开设一些地域特色鲜明的地方课程,便于经验交流和学习提高。

通过国家级与地方级的课程学习,学员增进了理论素养,开阔了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和潜力,进一步提高了网络学习的兴趣,从学习中得到了快乐和实惠。

(三)强化考核,全程督促,培训效果更明显

为切实保证培训质量,确保学员学习到位、体悟到位、提高到位,结合学员培训的调研情况,本次远程培训对学员考核狠下功夫思考,本项目培训注重将网上自学与班级研讨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既注重引导学员网上自学,也要求学员积极参与班级和各种研讨交流活动;既要考查学员网上学习过程的情况,也要考查每个专题学完之后的作业和研修成果的完成情况;既要依据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价,也要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而更加真实地反映学员的学习情况,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采用学情管理制度来督促学员学习。一是将学习情况及要求注意的问题发布在班级页面,提醒学员从哪些方面进行学习;二是编发简报和总结,进行过程跟踪管理,提示学员及时跟进学习进度;三是安排专人给学员通电话,对表现好的进行鼓励和表扬,对相对较差的进行提醒和指导。

通过强化考核和全程督促,学员的学习自觉性得到了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培训效果更明显。

(四)创新模式,贴近校长,网络培训有作为

1.改革任务分配机制,调动校长积极性

在总结前两个周期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调动参训方和承办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2012年项目工作不再实行任务分配制,而代之以名额申报制。在项目办公室的总体统筹下,各项目省根据省内中小学校长培训需求和培训安排,申报名额,项目办公室审核并报教育部审批,再行下发名额分配表。合理配置培训资源,激发和促进项目省的参与主动性。

在实行项目省培训名额申报制度后,各省珍惜参训机会,选拔参训学员围绕“实”字做文章,分析实情,切实选准参训人员。各项目省、自治区、市及兵团根据项目要求,规定了受训人员的资格条件,保证项目真正惠及广大西部农村地区校长。各选送单位严格挑选送训人员,确保选送符合条件的优秀校长,确保参训校长受训后能够运用培训成果,改进学校管理工作,并发挥农村实施素质教育带头人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参训校长的积极性。

2.贴近校长工作实际,促进网络培训成果转化

此次培训,学员们认为培训内容切合学校实际,紧贴校长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很多校长参训后触动很大、深受启发,如一位校长在研修报告中深有感触地说道:通过培训,使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的对策》不仅仅是一个理性的认识,更深层次的从实际出发,思考面对薄弱我们应该怎么办?广大校长认为应该将培训成果运用于治校实践中,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与自身的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转化成促进学校发展的新理念,转化成优化学校管理的新思路,转化成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办法,转化成打造品牌学校的新举措。

改革任务分配机制,是本次网络培训管理的创新亮点,贴近校长工作实际,是网络培训内容的应有之义。不断探索远程培训内容形式,不断创设丰富充实的课程内容,不断满足校长的工作实际需要,网络培训必有作为。

三、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

在2013年网络培训中,需要继续更新思路,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培训效果。

第一,以“一院两中心”为龙头,融集优质课程资源

为保证专业标准课程质量,对“一院两中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并加强不同学段课程的设计配置,满足不同层次校长的个性需求,为校长网络培训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服务。

第二、围绕教育部的工作部署,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专题培训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为了更好地推行校长专业标准,2013年移动项目网络培训也将全面把握校长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以校长专业标准为依据开展中小学校长网络培训,促进校长专业发展。

第三,加大优秀专家团队建设,优化课程内容

首先要加大优秀专家团队建设,并进一步发挥省级专家指导团队的作用。增加实践经验丰富又有理论深度的一线优秀校长授课内容。其次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课程内容设置更加多元化,在促使学员学习先进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与校长工作密切相关又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课程的比例,以便更好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员的学习主动性。

第四,建立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学习共同体

打破县域分班机制,实行省级统筹管理,分层分类分岗开展培训,增进同一类型不同区域的参训学员间交流互动,促进生成性培训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建立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学习共同体,构建参训学员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第五,建设基地学校网上工作室,加强影子培训与网络培训资源联动

建立影子培训与网络培训资源联动机制,为影子培训基地学校建立网上工作室,设置基地学校信息区、基地校长交流区、研修成果展示区、影子校长成长共同体、课程资源区等功能,基地学校工作室将有三方面作用,一是使影子校长在参训前了解基地学校,二是搭建基地校长与影子校长、影子校长之间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平台延伸培训,三是让网络培训的参训学员分享影子培训学习资源。

第六、加强学员培训考核,提高网络培训质量

为提高网络培训质量,将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学员的考核。第一,依据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价,将作业、研修成果、教学辅导和专家答疑等作为考核环节。采取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第二,运用技术手段,对学员的视频学习、文本阅读、交流互动等进行监控,设置学时、学分、分数、等级等评定标准,全方位动态化考核学员的学习情况,提高学员真学真懂真用的本领。第三,采用在线考试的考核模式,由网站或地方出题,设计独立题库,包括客观题、主观题,考核包括必修内容的卷面检测,掌握学员学习真实情况,为完善网络培训质量体系提供现实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