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首页>正文

尊重 合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尊重 合作》。前一阶段,和各位学员一起,参加了上级组织的远程培训,在干训部老师的细致引导和反复督促下,我们听取了从教育部副部长到村小学校长的18次讲座,涉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完成了两次作业和研修报告,班内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可以说,方式先进,内容丰富,密度较大,受益匪浅。

 我更加关注的是《中国教师报》采编部的主任、首席记者,兼任山东记者站站长李炳亭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他以杜郎口中学、江苏东庐中学和山东昌乐二中等中国课改先锋为例,归纳了当前有效的课改“共识”。

 学以致用。培训期间,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两点感悟,愿和大家分享,并请批评指正。

 第一点、尊重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

 尊重人,尊重人的发展,尊重人的发展规律,这就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发展,尊重教师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还是从讲故事开始吧。12月13日,朝阳市教育局和凌源市教育局领导到我校验收辽宁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分别检查了软件建设、普通教室和专业教室。我陪同朝阳市教育局孟科长看了普通教室和教师办公室。首先进入的是三年级的一个班级。孟科长看完班级环境后,随机提问了两名学生。第一位是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明显紧张,我的心也开始跟着紧张。无论孟科长怎样询问,人家就是一言不发,只是不是瞟一眼他的班主任。不要薄瞧这个男孩的心态,这是典型的成年人的心态,我们成人怕说错或做错就常常不说不做嘛,这个小男孩就是这种心态。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就有成人的心态,你说能让人高兴得起来吗?所以在小学听课,想看到原生态,想看到天真烂漫,就听一年级的课。其他年级的孩子可能 逐渐戴上了面具,这是为什么呢?

 继续问,第二位是一名女孩,留不留家庭作业?小女孩脸憋得通红,吭吭哧哧说不留,我心不禁扑通一下,在众目睽睽的期待下,又说留了。孟科长又问留的作业是什么,女孩回答始终不流畅,只是不停的看班主任。按规范办学要求,三年级可以留家庭作业。即使一二年级也可以留,比如发达国家的做法,回家亲一次自己的母亲,或者做一点小家务,或者搜集点资料,甚至完成一点探究性的小课题等等。

 走出教室,孟科长对我说,你们课改进行的不够深入啊,言外之意就是你们没进行新课改。我顿时满脑子困惑。

 2009年4月教育局组织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回来后我校迟迟未动。因为对学习内容有一个理解消化的过程,并且我们也有一定的疑惑。2009年10月参加到南半区学校送教下乡活动,我的发言仍然相对保守,对杜郎口模式仍有抵触。通过学习反思,我校从2010年春天开始拿出五分之一的班级和老师模仿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实践“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的教学理念,追求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以此牵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全面进行。这部分参加课改实验的教师历经数次培训,个人付出了艰苦努力,创造创新,大胆探索,编制使用导学案,走下了讲台,走进了学习小组之中,引导分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创造了一个个成功的课例,课堂教学不仅较好的完成了知识目标,学生的能力情感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从教育局到教师进修学校诸多领导专家多次检查教学,十分欣赏学生的整体表现,给予了较高评价,也提出了中肯的改进意见。我校一边实验,一边反思总结,一边在全校发散经验。

 偏偏10年、11年全市质量检测,我校继续前几年的势头,成绩仍然十分理想。所以我们推进新课改的信心更加充足,在2011年秋天,集中大家的智慧,推出“自学?探究”开放式教学模式,全校铺开。为什么开放?因为小学跨越六个年级,像杜郎口那样强制推行一个模式不妥,同时学校保留一个年级的班级继续实验引领。

 到现在,正好三年,难道真遇上三年之痒了吗?

 随机走进的第二个班级是五年级的一个班,科任老师正上课。孟科长照旧询问了两位学生。第一名还是男孩,问题涉及课堂学习和家庭作业,男孩回答的有礼貌,也比较流畅。问女孩的问题是:参加过校外实践活动么?小女孩也挺大方:说参加过,帮助镇政府清理过街道卫生;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暑假参加过镇里组织的消夏文艺节目。说完紧接着又反问了一句,老师,校外植树算不算?我一听头皮就发麻,没有的事啊!孟科长也停顿了一下,说,有老师参加吗?女孩也挺干脆,有。孟科长连说算、算。
走出教室,孟科长说,嗯,你们的课改已经起步了,经历过展示过程的孩子就是不一样。随后孟科长又进入大办公室,和休息的老师进行了课改方面的座谈。

 孟科长求真务实,不看一推推摆好的材料,看学生的表现,看教师的观念,这和李炳亭、孙云晓、关鸿羽等专家的看法(杜郎口的孩子很神奇)是一致的。但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国传统教育受三纲五常的影响,师徒如父子,让教师尊重学生挺难,基本就是说教式,这种方式对于秩序有好处,但对于学生的发展肯定是压抑的,或者学生发展的幼芽都会被掐掉。

 从尊重的角度出发,新课程存在了第二维、第三维目标,让学生经历过程,发展情感,这与传统教学习惯有些冲突。传统教学的表面高效率让我们不愿舍弃,但我们还是要舍弃一些糟粕。大家都看过红楼梦,看过鲁迅的狂人日记,可以体会到封建制度下的压抑,人生存很难,还谈什么发展。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总在一个压抑的氛围中进行,学生怎能健康成长。

 讲授时,老师都希望学生百分百领会,实际上能达到百分之十几就不错啦,科学实验也验证了这个比例,可以说这是表面的高效率,我今天发言也大致如此。所以要想法让学生愿意听,更应想法让学生愿意学下去。

 现今最流行的教学方式应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论支撑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的最好(甚至极端)的学校有杜郎口中学。开头还让教师讲5分钟,后来干脆要求教师一分钟最好不讲。全让学生自学,交流,展示,反馈,教师跟在学生后面,偶尔插一句嘴,很“无用”的样子。教师想讲不行,真讲—扣钱。听了两天课十五六节,节节如此,我们走人,第三天还是如此。你对杜郎口中学教学还有疑问么?

 尊重产生爱,教师就会与学生产生共鸣,与学生心理共振。经常听课。去一个班级听课,往往会观察师生关系和学生状态,有爱的班级很快就会有所体会,教育就是施爱,有了这层基础,无论教育,无论教学,教师学生的幸福指数都会很高。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是人生一件幸事啊。

 现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很时髦,大约是这种理论比较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注重分析和抽象,这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必要且有其合理性的;我们并不否定讲授式的重要意义。但总徘徊于初级阶段是不科学的。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地位和观念:教师终归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的提供者,教师是学生发展的服务者。这种观念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当然不能轻易否定传统教学中的精粹,比如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比如因材施教,包容差异等等。这和辩证法中的扬弃理论是一致的。

 还要讲故事。

 西方教育受古希腊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影响深远。柏拉图上课时顺口讲了一句:“人是没有羽毛的动物。”第二天上课,一个学生就将拔光了羽毛的大鹅抱上了他的讲台,很虔诚的问:“老师,这是人吗?”柏拉图一笑了之。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师从20年,俩人之间照样闹摩擦,互相攻击。

 中国教育深受孔子影响。孔子的教学方式给人的印象就是子曰这个子曰那个,不管在河边,还是在室内,即使勇敢的子路好像也没有什么争议,似乎当学生,只要长耳朵听就可以了。孔子最喜欢颜回,颜回在孔子面前就从来不提相反的意见,孔子还为此批评过他。孔子为什么不反思一下:自己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 但想想老人家生活在好几千年前,这一点也是可以谅解的。

 两种教育观念,柏拉图允许学生挑战自己,结果培养出成就比他高得多的亚里士多德;孔子弟子三千,没见有谁超越孔子。这两种教育观念对后来的东西方世界影响非常大,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孰是孰非,见仁见智。但核心技术长期掌握在西方手里是不争的事实。可见观念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观念就是生产力。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12日在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的交流中,就自己的五个著名实验谈了几点体会。例如,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要对自己有信心,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放弃自己的研究;对意料之外的现象要有充分准备等等。从这些讲话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为准绳。在正确的教育观指导下进行课改才能够事半而功倍,才能够为民族的未来负责。

 第二点、合作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必然需要

 李炳亭老师说:小组学习是关键,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合作。

 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但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吗?

 合作更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态度,一种人生态度。

 学习需要合作,生活需要合作,工作需要合作,甚至国际交往同样需要合作共赢。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有效学习,在合作中健康成长。我们参加过的因特尔未来培训,以及学科课程标准无一不是这样要求的。

 培训期间,实验小学和省实验学校结成共建学校,仪式当天听了两节数学课,第一节是实验小学杨老师的导学课,看到学生合作交流的出色表现,就知道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时之功,很是钦佩。

 第二节由辽宁省实验学校张丽欣借学生讲《点阵中的规律》。我注意到,在展示交流阶段,学生单个发言,张老师便要求小组全体上前台展示汇报,要求每一个组员都参与展示,都要说,其他组倾听、质疑。这就是非常朴实却非常有效的合作学习训练。坚持做下去,学生肯定非常受益,一节课进步一点点,学生必将终身受益。当然这也反映了张教师良好的个人素养。

 不选择课改,我们有可能成为罪人;选择了课改,风险重重,充满挑战,所以要加强学习,首先挑战自我。归根到底,教育是一个管理问题,管理好自己,然后管理好别人,然后让社会信任我们。

 我们的课改在行进,不能幻想三个月见成效,那不是教育;课改是会反复的,反反复复,大浪淘沙。我们的思想经过历练,最后逐渐成熟。

 当人们奔向目标的时候,总会在意自己付出了和得到了多少,而忽略身后留下的脚印---或斜或正,或深或浅的脚印。但别人往往会看的清清楚楚。新课程改革历时近十年,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脚印,而这些印记终将伴随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万元店中心小学  韩庆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