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德令哈市四中学校管理改进方案

我们小组有幸参加了2013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远程培训青海省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学习期间我认真听取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分析,学到了许多精辟的管理理念和独到的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和各位校长在小组频繁交流与思想碰撞中,自感受益匪浅。根据学习要求,结合学校管理的有关规定,我对学校当前的教育与管理体系做了深入调研反思,为进一步改进学校的办学理念,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对学校管理制定本管理行动改进方案。

一、现状分析

德令哈市第四中学是德令哈市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位于德令哈市长江路17号,服务区域主要是柴达木路以南,祁连路以东,黄河路以西,都兰路以北的地区。服务半径约3公里。学校占地面积2161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 1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165平方米,生均 7.05平方米。建有3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共计学生1349名,初中学生578人,小学学生771人。教职工75名(在编教职工46名,特岗教师12名,招聘教师1名,免费师范生1人,代课教师4名,外单位借调1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2人,中级职称教师2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我在调研中发现学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下:

1.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办学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和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加快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保证学校稳定化、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我校班子成员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相对滞后的思想和理念,班子结构也不尽合理。

2.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老教师和女教师偏多,教师专业配备不齐,兼课现象较多,对于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不熟悉,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偏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理念认识不足,仍持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协作精神有待进一步提高。

3.学校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学校现有州级骨干教师2名,市级骨干教师4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课堂教学质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4.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虽然稳定,但个别年级、班级、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比如我校的英语就比较薄弱,如何做到稳中有升,优质均衡,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是学校后期要重点解决的课题。

5.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相对薄弱,领导和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淡薄,教研和科研不能有效地结合。教科研活动基本上流于形式没有有效开展。

二、改进依据

依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青海省标准化中小学校办学标准》创办标准化学校的实施要求和本校管理现状,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全面提高育人水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教育改革;以高质服务和优质教育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办学品位;以学校德育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提高道德建设水平;以教育科研和科学管理为抓手,坚持教育创新;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载体,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把学校办成德令哈乃至海西的一所名校。

四、改进目标

1.总目标及实现时间:

以“发展”为主题,加强学校制度建设,狠抓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升办学品位。走科研兴教、制度创新、特色树校、全面发展之路。使学校努力朝着学校管理精细化,教学质量素质化的方向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高尚、体魄健康、思维活跃、学习勤奋、兴趣广泛、责任感强的未来社会型人才。

六年内(2013年9月—2019年9月),将德令哈四中办成教学质量居上、校园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一所市级名校。

2.分阶段目标及其时间段

第一阶段:时间段从2013年9月-2015 年8月

(1)努力争取资金,在2015年末以前为没有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各班、各功能教室安装好。(2)完善、修改教师评价与考核办法;加强校本培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使骨干教师人数有所增加。努力推出2名以上的学科带头人或教学能手。(3)结合学校课堂教学实际,做好校级课题的搜集、梳理工作。(4) 达到管理规范,办学水平在督导评估中名次有所提高

第二阶段:时间段从2015年9月-2017 年8月

(1)积极为广大教师营造平台,力争推出1名省级骨干教师,2名以上州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或教学能手。(2)进一步完善校本培训工作,并形成制度。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重点:确定人选,有目标的实施培养计划。(3)开展体育艺术大课间活动,形成特色。(4)构建和谐的教师关系、师生关系。

第三阶段:时间段从2017年9月-2019年8月

(1)力争形成骨干教师梯队,推出1名学科带头人或教学能手。专任教师学历水平有较大提高。推出市级骨干教师1名以上,州级骨干教师2名以上。(2)形成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兴趣组为提升的学校特色。(3)完善、打造原有文化建设,着力添置,反映学校内涵的特色文化。(4)努力实现办学水平达到优秀学校的目标。

五、改进重点  

(一)改进重点

1.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

2.学校现行制度哪些需要补充、修改和完善?

3.如何提高学校领导的执行力?

4.怎样保持并提高教学质量?

5.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①当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与课堂教学模式。

②新课程背景下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平台搭建、激励机制、促进措施)。

③教师对新课改培训的需求。

6.学校、教师和学生当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7.如何提高教师师德作风、专业素质?

(二)妨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1.客观因素

学校发展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生源规模不断扩大与教职工严重缺编。我校现有学生1349名,而教师数是根据我校2003年的学生数956人核编的,只有62名教师编制,近年很多教师到了退休年龄退休后无人顶岗,学校班级人数基本在六十名,个别达到七十名,严重超过国家标准,影响教师教学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校校园面积过小,在学校改造完成后,学生活动场所面积达不到国家标准,而且学校的绿化、今后的发展都受到场地的制约。

2.主观因素

通过调研发现,我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做法,但也存在许多不足。

(1)人事管理改革滞后

我市教师人事管理机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职业终身制、教师岗位仍然没有被打破。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优胜劣汰的人事管理体制没有形成。造成部分教师安以现状,不思进取,缺少主人翁意识,敬业精神差,没有危机感。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只满足于“上课出勤”,不关注教学效果;有的评上高级职称,涨了工资,工作的积极性就没了;班主任费太低,有的不愿当班主任;另外,特岗教师不能按期转正,职称无法聘任;临聘教师工资待遇低等。而学校领导对这些老师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2)教学观念转变不够

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部分教师向45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题不精,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我校对校本教研正在逐步重视,但部分学科组、部分老师还认识不够,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校本教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教师对教研热情不够,教研气氛不浓,甚至少数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

(5)常规管理抓得不实

学校在教学常规精细化方面还有欠缺,特别是管理力度不够,要求不细。在管理中,有时重视检查,放松了反馈整改;有时重视制度的制定,放松了制度的落实;有时重视量化统计,放松了定性分析;有时重视结果管理,放松了过程的指导等等。一些教学工作细节管理有漏洞,如备课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师听课评课辅导检查等。

(6)学科教师不配套

学科结构不合理、局部有缺额,特别是部分学科教师数量不足、配套不齐,部分科目教师不够。如初中物理、数学、英语、小学科学等学科缺乏专业教师,学校不得不增加教师工作量,这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改进措施

1.改进内容(做什么)

(1)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2)加强队伍建设

(3)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

(4)加强教科研工作

2.改进方法(怎样做)

(1)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建议州市相关部门出台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师人事管理规定,激活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的管理格局。人员编制的动态管理,特岗教师、临聘教师入编问题、待遇问题能及时解决,有一个好的学校管理激励机制,调动学校班子及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提高工作效益。

(2)加强队伍建设

A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a 实施干部考评、竞聘制度。以督促领导班子勇于改革,开拓创新、德才兼备、优化调整。

b 注重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充实干部队伍。

B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a 加强教师培训。使师德和业务适应学校发展。

b 从经费上,优先保障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从教研上,鼓励教师学术交流、从奖惩上,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教师敢于冒尖。

c 要求每一位教师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在研究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d 充分调动和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e 健全教师评价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以各种激励方法为手段,以教师基本职责为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培养一支敬业、爱生、合作、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细则,分解管理内容,细化管理环节,规范管理行为,明确考评标准,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重视问题反馈,落实整改措施,强化跟踪检查,要求整改到位。成立教育督导会诊小组,对教学管理薄弱教师给予会诊帮扶,提出合理建议,实现整体提高。

(4)加强教科研工作

a 加强课题管理,做好学校各级课题的管理工作。消除重立项、轻过程、重级别、轻效果的现象。加强课题中期管理,完善科研档案工作。

b 建立研究制度。骨干教师参与集体课题研究工作,每位教师承担符合教学实际的小课题研究工作。个人小课题不求形式,只求效果。成果显现只求一点,不求面面俱到。

c 进行成果转换,努力使教师把研究成果通过讲座、说课等形式充分展示出来,形成探究氛围,促进教学反思。

d 强化教学工作指导。校教导处作为全校教学工作“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学校、教师,加强教学教研工作指导。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实在在具有引领作用;二是深入调研,掌握情况,了解教师需求,提高指导针对性;三是结合学科实际,组织学校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四是注意收集和传达教改信息,做好先进教学经验的推广。

面对新工作,迎接新挑战,我们将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引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学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消除传统思维定势,认真分析与科学发展观相抵触的问题,努力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不断解放思想,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努力在下阶段工作中有新的突破和进展,以此来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和办学档次,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