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初探校长的专业素质影响学校发展的九个因素

教师要专业化,校长更应该如此。促进校长专业化,倡导教育家办学,制定校长专业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反思对校长专业素质方面的思考,初探得出以下九个方面是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否采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了学校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引领学校前行的一面旗帜,应具有超前意识和国际意识。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既要体现传承性,又要有先进性,既要科学,又要符合实际。

以我们学校为例,吉林市第十三中学于1948年建校,是一所历史优久和有着光荣传统的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自2004年恢复高中以来,跨越式的飞速发展令江城百姓所瞩目。

学校以“为学生的成长铺设阳光之路”为办学理念;“励精图治、科研兴校、尊重个性、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和谐、勤奋、求实、创新”为校风,以“砺志、善思、博学、健美”为校训,以“恒修、笃学、敏思、善用”为学风,以“恒修、笃学、敏思、善用”为教风,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使其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提高。为教师搭建平台,培养德才兼备、具有专业本领和才干的教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全面推进学校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实现教育创新;以阳光教育为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中、韩合作办学为手段,推动学校多元化建设;以“艺体+文科”为依托,发展特色办学之路;以安全稳定为根本,创设和谐校园。采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二、是否准确定位、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付诸了有效实施

学校要有学期计划或年度计划,也有中长期发展规划,任何学校的发展只有在全局中定位,才能发挥优势,拓展思路。真正从全局出发,才能准确定位,主动融合,整合优势,合理布局,才能看得远、看得清、看得准。定位,就是确定责任和义务,确定工作目标。定位具有方向性、指导性、激励性的作用。

以我们学校为例,学校制订了2011年—2015年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现代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方针,大力实施科研兴校和人才强校战略,结合我校实际,继续探索特色办学途径,加快学校各项工作可持续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

办学目标是:通过五年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完全中学。力争到2015年实现学校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明显优化,学校特色日益彰显,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于我市上游水平,跻身于我市强校行列。

学生教师成长要求每一个岗位的责任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定位,有自己的目标,既有过程性目标,又有终结性目标;既有近期目标,又有长期目标;有目标就有奔头,有目标就有方向,有追求和为之奋斗的力量。每个教师,每个学生也应该有各自的发展规划。

例如;我给我的儿子写了一封信,体现了学生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作为参考。

亲爱的儿子:

你好!看了你的信,我的感触也很深。

首先,你对考试成绩如此重视,可见你的上进心很强。其次,你能认识到妈妈对你学习的影响力,让我很是高兴。通过这次考试,我觉得你又成熟了一分,又长大了很多。

说实话,爸爸也很看重你的考试成绩,你考得好时,我也非常高兴,但你也知道,爸爸最看重的并不是你的考试成绩,而是你乐呵呵的生活、学习态度,这也是你每天放学后,我都问你“今天好玩吗?”而从不问成绩、考试的原因。

爸爸首先希望你有一个好的身体,能擅长一些体育运动,这是你未来的生活质量。再就是希望你能有一个常常乐呵呵的好心态,无论将来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你都能轻松、乐观面对,再有就是你能得到周围人的喜欢和认可,无论到哪,都不令人讨厌。
最后才是希望你能有较好的学习成绩,将来能自食其力。

对于学习成绩,我和你妈妈都没有高要求,只要尽力就可以了。我反对你晚睡,反对你把过多的精力用于学习,而忽视其它生活经历的获得。

看了你的信,知道你很理解爸爸、妈妈,我俩很幸福。

三、是否校长的办学思想和个人能力,能够在学校教育中实现科学实施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要有洞察事物本质,端正教育教育思想,要有国际视野,既是一名教育家,又是一名社会活动家。校长的能力体现在决策、沟通、团队建设、执行、危机处理等方面,校长的职责是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其思路要有前瞻性,决策要有果断性,行动要有有效性,避免不必要的微小“失误”。
以我的教学随笔中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例,教材中这样的选材极易误导学校教育的科学实施。

今年9月25日是狼牙山五壮士跳崖72周年纪念日,“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因为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已成为我国妇孺皆知的故事,激励伴随一代中国人的成长。但在2005年,它被撤出教科书。五壮士故事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易县狼牙山,五名战士为了抵抗日军,在完成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后,英勇跳崖。

这篇课文之所以被撤出教科书,可能与五壮士英勇牺牲的方式有关。五壮士的牺牲与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是不一样的。董存瑞是为了完成任务,牺牲自己,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五壮士的牺牲是在完成任务后,自戕生命,通过跳崖,避免被俘。当时确实是万般无奈,无路可走,选择自杀。在人生绝路时选择自杀,多多少少都会对小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可能是这个原因,把这个故事从教材中删除了。

前几天听语文课,讲《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已不适合作中学生课文。文中描述一对新婚夫妇由于特殊原因暂时分开,在分开时海誓山盟。不久,新妇由于不得已的原因改嫁他人。新郎归来时,发现新妇已嫁他人,失望之余向新妇表达了自杀的愿望,而新妇也以“黄泉下相见”相约。随后,二人相继自杀,女赴清池,男吊树枝。最后,两家将二人合葬,坟前后有松柏、梧桐,树中有两只鸳鸯,每晚都面对面鸣叫,直到天明。文章经典,故事凄美,但不大适于作为中学生的课文。作者把自杀的爱情写得太让人期待了。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正处于准成年期,情窦初开,盼望或正尝试着初恋。而作为学生家长,至少我熟识的家长都不敢过于干涉孩子的恋爱,因为干涉后跳楼跳江这样极端的例子太多了。

语言教学参考书中介绍朱自清时,讲到朱自清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名时,解释为“宁可饿死也不能领美国救济粮,表现了朱自清作为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这句话与当时不吃美国面粉就得饿死的事实不符,更不应把宁可死亡当作高尚气节。有青少年专家说,现在的孩子不怕死,怕累。这种不怕死,怕苦怕累的情况,在很多青少年身上确实存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有体会。

对待自杀问题,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极为明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杀身成仁的故事,都用壮烈牺牲或明大义来称颂。在日本文化中,更是把自杀谢罪当成美德。而在西方宗教文化中,极力反对自杀,自杀死亡是要下地狱的。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预防自杀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删除《狼牙山五壮士》、《孔雀东南飞》等文章有其现实意义。在当前未删除这些文章的情况下,教师在教授类似的内容时,应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四、是否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科学行之有效

在管理学校各个层面的过程中,必须靠制度管人、管事,靠制度规范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制度形成后,关键的是执行。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岗位上,对学校的制度建设也作过一些探索和尝试,总结出制度建设的“八个要”。

要以人为本。通过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要全面育人。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

要因校制宜。校长对学校管理的观点和管法不同,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本校的规章制度。

要发扬民主。把制订制度的过程变成了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

要简洁明了。要求制度的文字简洁、明了,用词确切,不能模棱两可。

要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不断修改和完善制度。

要严格执行。让全体师生通过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变得自觉。

要结合情感。学校管理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师生口服心服,产生最佳效果。

五、是否构建起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促进特色学校的建立

每个学校由于历史渊源、传统文化、生活习惯、人文素养的差异。每个学校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营造健康向上、特有的学校文化,才能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学特色。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经过长期发展和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其中包含了物质层面 ( 校园建设) 、制度层面 ( 各种规章制度) 、精神层面( 师生观念意识)和行为层面 ( 师生的行为举止) ,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学校文化是学校个性的生命所依,学校个性即学校特色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个性的生命所依,学校个性即学校特色文化。

六、是否建设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组织好了教育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要做到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学科教学整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完成这些任务,必须要依靠教师,对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改变教学理念,创新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同时,要管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以我校为例,努力建设一支求真务实、勤政敬业、主动高效的“创新型”学校管理队伍。形成一个师德高尚、业务过硬、锐意进取的“学习型”学校教师团体。教师队伍和谐实干。学校领导等分别对全校中层干部、班主任、教师、教研组长和青年教师做了多次培训,今年由张强书记、尉景兴校长带队,先后有8人到杭州、西安等地学习培训;20人到磐石一中学习教育教学先进经验;郭彩华等10余人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高三教师到长春参加高考说明的学习培训;大量教师参加新课程、远程教等省市学院组织的各种培训。今年有36人获得市优秀教学成果奖,有4人获得吉林市普通高中优秀教学成果奖和教学质量提高奖等等。

七、是否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问题

应发挥好德育的导向、动力和目标功能,“重过程、求实效”,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建立一支精良的全员德育队伍,发挥好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功能。树立起育人为本理念,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育人为本。学校的服务对象有两个,首先是学生,其次是教师。因此,学校要做到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就是一切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师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师生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可能。

校长专业标准提出了5个基本理念。其中头两条:一是“以德为先”,这是校长的道德使命,也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二是“育人为本”,这是校长的办学宗旨,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以我校德育工作大步推进为例。学校创新各种德育实践活动,承办全市中小学跳绳踢毽比赛、全市美德少年活动评选启动仪式、市人大“关爱进校园,我为孩子捐本书”等全市大型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养成教育,校园内乱扔垃圾现象基本杜绝,学习环境能够保持清洁如新;学生在食堂就餐光盘率能达到80%,收盘率100%。在教育局举办的比赛中取得了田径比赛第二名,篮球赛第一名好成绩。以“争当校园之星,共创和谐校园”为主题,在基础年级开展了校园之星评比活动,评出学习之星、感恩之星、礼仪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各10人,总计50名同学荣获学校表彰奖励。适时开展“用艺术点亮人生,用行动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校园好声音、校园金话筒、课本剧表演、话剧表演、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系列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开展最美班级评选活动,在基础年级共评出5个“最美班级”予以表彰奖励,并授牌“最美班级”称号。学校一些活动的开展被《江城晚报》、《直播江城》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不仅为学生搭建展现特长、发展潜能的舞台,更促进了我德育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攀升。

八、是否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确保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学校要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确保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我们不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在支持教育教学活动和促进学校发展上,是谈不到科学发展的。

以我校环境育人效果显著为例。学校着力打造平安、文明、洁净、和谐的育人环境,为全校学生提供最优质服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章建制,制定预案,做到人员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定期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排查;做好饮食、饮水、用火、用电、消防、交通、防踩踏、住宿、防盗工作;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自我救护的教育工作;组织“安全活动周”系列活动;加强保卫人员、更夫、收发员的培训工作。创示范性宿舍。让老师学生就餐放心满意,我校食堂曾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文明餐桌行动示范食堂”。校园绿化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宜人景色,融花园、学园、乐园为一体,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增强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确保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九、是否对学校工作有效评估、促进学习科学发展

要发挥好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检查功能、选拔功能和反思功能,必须使评估建立在科学、客观、可行、全面的基础上。如果学校对各方面工作缺乏有效的评估,那就看不出成绩,也找不到存在的问题。

以我校教学评估、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为例。学校根据学情开展各种教学评估工作,制定了完善的评估体系,有全方位的教学评估简报,有学校整体评估、学年组评估、教研组评估、班级评估和个人评估体系,有个人自评、集体评估和综合评估等体系,有丰富的活动评估体系等等。促进教学质量实现稳步提升。2013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超额完成教育局指标,高考艺体生升学率达94. 5%,重点院校升学率60%以上,美术、音乐专业合格率达100%;中考我校学校在生源差、起步低的情况下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开办韩国庆南大学合作举办国际交流班,融通中韩两国教育理念,开展有效评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化共享,探索出一条适合十三中学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以上浅谈了校长的专业素质影响学校发展的九个因素。校长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校长的整体素质,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首先校长要有良好的社会情绪管理力,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做一个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心中充满阳光、积极进取、有职业道德的人。其次,校长要不断学习,学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推动力。知识和能力是从学习和实践中来的,只有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具备多元化的文化视角、拥有全球化的市场视野,才能赢得未来。再次,校长增强自身的职业意识,是提升自身素质的根本。最后,校长要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特别是人脉经营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只有自觉的提升专业素质,才能开拓学校的科学发展;我们校长只有自觉的提升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