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加强教学环节管理,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放弃一个学生,对于学校来讲只是千分之一遗憾,但对其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损失,所以教学应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因此课改的关键是改变教师陈旧的思想观念,把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的课堂模式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以 “自主、合作、探究”为特色的课堂模式,把“讲堂”变为“学堂”,把“考生”变成真正的“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享受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让每个孩子都坚信:我能行,我会行。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校突出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加强了备课组对年级学科教学的指导和研究,推行“五步集体备课法” 和“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五步集体备课法”:主备人写出草案——小组讨论提出意见——主备人修改——形成正式案发至同组教师——二次备课形成个性化教案。“五步教学法”: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测评——拓展延伸)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建设,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教师达到备课实效性、上课的高效性,工作的自觉性,观念大局性的“四性”统一。

一、加强学校公开课管理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学校建立校级公开课、科组公开课、备课组公开课三级模式,以公开课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1.校级公开课。校级公开课采取个人申报制度,教师先找科组长申报填表、审查,然后交教务处审批,教务处向全校发出听课通知。

2.科组公开课。科组公开课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时间有所侧重,如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公开课,毕业班复习课,新课程必修课,新课程选修课,优质课,薄弱课,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备课组公开课。备课组公开课鼓励教师经常性随堂听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结对帮扶的新老教师相互间听课积极,青年教师主动听老教师的课,认真学习重难点的处理方法。

校级、科组和备课组公开课、各类竞赛课,先进行个人说课,再进行集体议课,做到有讲有评,科组长广泛组织科组老师听课、评课,开展教学案例分析活动,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的处理、课堂教学艺术、课堂组织方式和课堂有效教学等方面入手,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和成功经验。

二、加强教师备课管理

1.集体备课

(1)统一时间,确定地点。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每周一次的科组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要求,使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常规化、制度化。

(2)落实要求,加强管理。①每位老师要准时参加每周一次的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主持人要做好出勤记录。②备课组长要制定集体备课好计划,开学初填写《集体备课计划表》,当好每次教研活动的主持人,做好教研活动记录,填写《集体备课记录表》,记录主备人的教学设计、备课组成员建议和教学后反思。③每次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要确定主讲人和活动的内容,科组成员轮流当主讲人。主要内容有:教法探讨、学法指导、课堂教学管理、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的分析和处理、热点问题分析、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评、选题与命题,重点是教材分析和教法探讨及学法指导。④科组长,特别是语数英科组长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三次科组教师会议(落实学校教学教研计划、期中、期末成绩分析和总结),督促各个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教务处对集体备课不定期检查,并纳入期末的科组考核评价。

2.个人备课

备课指导。开学第1周,教务处召开科组长会议,学习、落实《东安二小学年度下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详细指导,并通过科组会议向老师传达。

我们常抓备、讲、批、辅、考各教学环节,做到备课要深、讲课要活、批改要细、辅导要勤、考试要严。强化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3.备课的指导要求

(1)教师集体备课要做到“四个统一”: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测验考试、教辅资料的统一,重点进行教材分析、教法探讨和学法指导的讨论,集体备课要围绕专题开展讨论,各年级每个备课组每学期要有4个以上专题,并记录在《教研活动记录本》上,各科组教研活动计划要体现各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专题,集体备课切忌分工写教案。

(2)教师个人备课要做到“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练习、备实验(或教具)。

(3)教案分课时撰写,复习课也须有体现单元和课时的教案;教案内容:课题、三维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设计、板书内容设计、作业设计,要求写“后记”。

(4)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已的教案,在同级同科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体现个人特色,鼓励教案电子化,但只有教学流程的课件不能代替教案。

批备检查。每月开展批备检查。教务处提出要求,并组织科组长对本组教师进行教案和作业全面检查,并进行总结,行政随时进行抽查。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

1.培训科组长和备课组长。科组长和和备课组长是开展校本教研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科组和备课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地”。制定《东安二小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东安二小教研工作的意见》、《东安二小科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通过培训,明确备、教、批、辅、考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强化如何开展科组教研活动,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2.建立考评激励制度。为了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加强科组建设与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完善科组管理,鼓励先进,创建文明科组,学校每学年举行优秀科组评选活动,制订《东安二小科组评优制度》。每学年评定一次,含工作作风、教学成绩、科组活动考核(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公开课、黑板报、课题研究、论文、教师技能竞赛、综合实践活动),由教务处负责评定,学校对优秀科组和优秀科组长进行奖励,并择优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

四、抓好单元测验和课外辅导,重视培优和转差工作

由于种种缘由,我校各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生较多、优生群体小”的现象,这对期末考试的影响很大。但是,教师必须坚持“只讲主观,不谈客观”的原则,建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观念,努力做好作业设计和批改,做好单元测试工作,一手抓差生转化,一手抓优生培养,最大限度地进步学生的学科成绩。

五、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做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

1.艺体活动特色: 班级普及型(班班有特色、一班一特色,两年一周期); 校级提高型(书法组、篮球队、腰鼓队、绘画组、器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乒乓球队、武术队等)。

2.“读书节”活动特色: 晨诵、经典诵读、暮省;开放图书阅览室(每天中午不少于1小时);每学期两次读书竞赛活动(朗读与表演、演讲、写作比赛)。 

3.举办学校“艺术节”:利用重大节日由少先队、艺体教研组牵头,开展好文娱汇演、学生书画展等活动。

4.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严格落实“两课两操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体育锻炼。

六、抓好校本研修,培养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

课堂教学的优劣是反映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而课堂教学效力关键是依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校本教研,注重教学质量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实干精神,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艺术探索,培养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

校本教研突出“两个立足、三个原则”,即立足树立课改理念,立足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实效性原则。

1.加强学习培训,过好“五关”:过好“教育观念转变关”;过好“课程标准关”;过好“现代教育技术关”;过好“知识积累关”;过好课堂教学艺术关”。

2.开展“六课”促提高。常年坚持进行,“明星教师的示范课、骨干教师的研究课、青年教师的试验课、师徒课、汇报课、推门听课(领导、家长随时听课)”,干部与教师、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设置明确的“师徒课”,每个教师每学期都要讲2节以上“汇报课”,以保证教学质量并接受同学科教师的评议和监督。“六课”给教师提供最便利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使每个教师都有所得,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落实“六比”显成效。每期开展“比教案、比示范课、比课件、比教育专著读书心得、比教育论文、比年级班级管理”六项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综合业务素质。

一年来,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课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教师数量不足。教师个体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发展不是很平衡。这些也一定程度影响教学质量的进步;

2.教职工为学生服务意识、争先进位意识仍需增强;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教育观念落后、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强、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

3.课程开发与建设刚刚起步,特色课程、特色学生、特色教师、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制定切实措施,做大量细致的富有特色的工作,特别是我们缺乏总结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4.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足,校园网络不够健全;一些教师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科研意识不浓,在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做得不够;

5.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较有名气的学科带头人还不够多,新进的年轻教师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6.课改教研活动,个别年级组流于形式,活动开展不经常。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学质量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做好教情与学情研究,确保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支持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学比武活动和组织校内课堂展示活动,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聚焦教研和课堂,提升教育智慧,不断锤炼教师专业能力,形成适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文化。引导教师确立自己的教育理想、教学思想,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和特点,创建教师特色学校。 努力打造"名师",用教研教改锻炼教师,用教师魅力熏陶学生,用学生质量发展学校,为争创一流规范化学校而努力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