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首页>正文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突发事件后的危机应激管理

无论是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还是社会安全事件,突发性事件往往具有发生的突然性、后果的严重性、处理的困难性,这无疑会给社会带来明显的影响甚至剧烈的震荡。近年来,大学生因突发性事件而非正常死亡事件时有发生,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事件后的应激管理,降低事故的负面影响,成为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共同事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突发事件发生以后,辅导员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心理和行政手段面对学生亲属与卷入事件的学生人群。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突发事件危机应激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意见的精神,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在突发性事件面前,辅导员因其自身的职责要求与岗位优势,更是应激管理的突击队与先遣者。

(一)高校辅导员是心理受伤人群的直接面对者

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同人群在事件中卷入程度有所不同。如有的人见证了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有的参与了抢救过程,有的是死者的亲密关系者,如寝室同学、班级同学、好友、恋人,还有的是死者的父母或其他亲人。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如家长可能表现为愤怒、悲痛,甚至剧烈的情绪冲突; 参与抢救的学生可能出现闪回、回避、警觉度增高、噩梦; 还有学生的情绪表现是恐惧、害怕、有丧失感等。不论是哪部分人群,也不管事件发生时间的长短或个体症状的强弱,辅导员均要参与整个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直接面对这部分社会人群。正是直接面对因突发事故而心理受到伤害的特定群体,辅导员对相关情况有直接了解与深入认识,为他们有效地参与应激管理准备了条件。

(二)高校辅导员是心理受伤人群的有效干预者

受伤人群主要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学生家长及亲属。危机事件发生以后,到校直接处理事件的通常是学生父母及其近亲属。因为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通常情况下是辅导员最早,也最直接面对这部分人群。辅导员一方面要在家长与校方之间在解决、沟通事故方面起着枢纽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直接面对、触及家长的负面情绪,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与行为来抚慰、平复家长的过激情绪与行为。可以说,辅导员对家长的有效应激管理,对事故的解决起到很好的润滑剂的作用。二是死者的同学、朋友。突如其来的危机事故,必然带给死者的同学、朋友等极大的震惊和打击,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不能面对和接受。辅导员在配合学校危机干预中心工作的同时,应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善后工作。辅导员通过有效干预,使这部分心灵受到震荡与冲击的人群尽早稳定情绪,恢复心理平衡,尽快投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去。

(三)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应激管理的有力协助者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员,辅导员是学校参与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力量之一。辅导员在突发事件的应激管理中应全力协助学校的善后工作,其应激管理是学校应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辅导员应在学校应急预案的基本框架下开展应激工作,服从学校确定的方针与策略,包括与学生家长的接触、与媒体的沟通、与学生的交流。其工作职责是充分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与专业技能开展工作,与其他应激力量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危机应激管理中的心理困惑

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的应激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看,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已经明显提高。现在的高校辅导员,“80后”居多,他们都具备高学历,要么是硕士生,要么是博士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具备程度不同的心理学知识与能力。但是,由于经历和阅历的欠缺,在具体面对危机事件时仍然会出现一些心理困惑。

(一)如何安抚学生的情绪

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很快就会通过各种途径与形式在学校、社会广泛传播。现代媒体的介入、通信的发达,常常会使事态以放大的姿势快速呈现出来。作为当事者的辅导员,第一反应是震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接下来是难过: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紧接着应激: 如何协助学校及家属有效善后?然后是恐慌:因为现场目击者、参与抢救者、帮忙处理后续的学生及死者室友、同学等人心理上均会受到极大的冲击,辅导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尽量减轻事件对学生的影响,以让学生尽快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尤其是部分学生受到危机事件的直接冲击,情绪处于极度恐慌的状态,如何安抚他们的情绪?如果在学生中出现大面积负面情绪的状态下如何将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二)如何应对死者家属的情绪

危机事件后,无论当事者的死亡与学校是否有直接的关联,对家长来说,突然之间失去自己的骨肉,面对难以承受的痛苦,悲痛与愤怒均可能爆发。辅导员作为校方与家长的中间环节,该如何应对?如果危机事件与学校有绝对的关联,与家长同时到校的一般还有很多家属。面对这样一个随时可能出现情绪失控甚至暴力冲突的特殊群体,辅导员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方法才是恰当而有效的?

(三)如何进行自身的心理疏导

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繁杂而琐碎,时间长、工作量大、强度高。学生突发事件发生以后,辅导员是整个处理过程中卷入最深的人员之一,这一过程非常耗费一个人的精力和体力。学生突发事件本身也难免给辅导员自身带来心理上的困惑、迷茫甚至痛苦,致使辅导员在莫可名状的复杂情绪中难以自拔。如何在处理好事件的同时,做好自身的心理疏导,更是辅导员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危机应激管理中的应对策略

 “丧失心理危机具有突发性、震慑性等特点,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危机干预。咨询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分析该类事件特点,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给予危机者以精神支持,调动必要的社会支持资源给予危机者关心帮助以及适当的认知干预”(丧失即死亡)。辅导员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突发事件后,他们要配合学校危机干预中心做一些工作,也要独立承担一部分工作。在突发事件危机应激管理中,因为工作对象的不同,辅导员的应对策略也应有所区别。

(一)做好学生工作

1.哀伤团体辅导

“在青少年中,一旦遇到突然死亡,在悲伤及居丧等一系列打击下,他们将很快出现震惊、脆弱、自责以及其他情感。因为大多数青少年缺乏处理他们的同伴死亡的经验,加之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社会影响是强有力的和广泛的。青少年集体悲伤干预工作的运用,对于控制谣言的传播和失真是一个理想的策略,而且有助于青少年发泄悲痛,开始恢复他们的丧失感”。突发事件后,当事者的同学、室友、事件直接见证者等会出现各种情绪反应。对于学生的各种复杂情绪,集体干预即团体哀伤辅导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团体辅导可以是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做,也可以是辅导员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做。团体辅导的步骤如下:

(1)组织小组。根据对事件卷入程度的不同,如事件当事人、寝室同学、班级同学,按照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组织在一个房间内,进行小组会谈。要求室内安静、封闭、不被打扰,同时要求有足够的时间把会谈进行完毕。活动组织者介绍此次活动的目的、议程。

(2)进行小组叙事。请学生谈自己目睹的事件经过,按时间顺序讲述,例如:是怎么知道的,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自己的感觉是什么,进行了怎样的处理。在大家的共同参与描绘中,把碎片式的记忆连成一体。这样的叙事一方面有助于情绪宣泄,另一方面帮助加强小组内的团结与支持,弱化彼此的内疚与怀疑,降低普遍的焦虑感。在叙事的过程中,有的人会流泪,甚至痛哭;有的人没有眼泪,但神情凝重;有的人会显得相对平静。组织者注意倾听,对他们流露出的各种情感表示支持和理解,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

(3)运用空椅子技术,让学生宣泄情感。叙事完毕,在小组成员中间适当的位置,放一张椅子,假定死者坐在这张椅子上(或在椅子上放一张死者的照片),请学生把要对其想说但没有来得及的话表达出来,宣泄学生对其的思念与哀伤,处理其内心的各种复杂情感,用健康情感和身体反应替代创伤型的反应。也可以给每名学生发一张纸,在纸上写下与死者告别或祝福的话,每名学生写下的内容要保密,让一名学生封存、保管,选择适当的时机,如遗体火化或头七,进行焚烧。

(4)告别。小组做一个集体的告别式,每个人对死者说告别辞。并告诉学生,这种仪式,在死者的生日、祭日,都可以用来悼念死者。

(5)心理教育。上述过程完毕,活动组织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例如:事件后的几天或一两周内,出现一些躯体、生理反应是正常的;对未来环境的反应应有所准备,如有可能有人会埋怨,要善待、理解这些埋怨,不要被他们伤害;对于这件事,有些人是好事者,会不停地追问事件的经过;有些人会回避,拒绝谈论这件事。这些都是正常的,是健康人群面对非正常情境的正常反应。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件事上吸取有意义的东西:“经历了这件事,你学到了什么或懂得了什么。”重塑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开始每个人新的生活。

(6)结束,总结。在哀伤辅导结束后,小组的每个成员要对本次的活动做一个总结或回顾: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说出我今天在活动中的感受(心理学原理:把负面情绪留在此时此地,不带到以后的生活中去)。辅导员教师要做最后的总结或陈述:尊重每个人的感受和情绪,今后如果还有想要对死者说的或有其他的想法,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加强彼此的团结和相互支持。

在集体辅导过程中,辅导员或活动组织者对反应特别重或反应特别不明显两个极端的学生给予高度关注,反应特别重可能是此次事件激起了其成长过程中潜在的心理创伤,与其潜在的人格特质有关系; 反应特别不明显可能是其情绪、情感的高度压抑。一旦发现异常状况,建议其做专业的心理咨询。

2.理解并陪伴

经历了危机事件,人的心理会变得脆弱。有的学生有短期的强烈情绪反应或异常行为,可能出现一些心理学上所谓“退行”现象的言行举动,如给辅导员电话的频率增高,找辅导员的事由增多,做错事的频率增加。辅导员要从心理学上进行理解和接受。对大学生来说,辅导员是他们最容易接近和亲近的对象,也是受他们尊重的对象之一,他们是在心理上寻求保护和支持。在这一时期,辅导员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在一起,陪伴他们走过这段时光。

(二)做好家长与家属工作

1.基本精神:人文关怀

突发事件后,无论与学校是否有直接的关联,对于死者父母和亲属而言,面对亲人的逝去,尤其是死者作为家庭充满希望的大学生,内心肯定充满悲痛,甚至愤怒,对当前发生的事情难以接受。此时,作为学校的教师,特别是直接管理学生的辅导员,一定要有充分的人文关怀精神,能够理解、同情死者父母和亲属的痛苦,在可以给予帮助的地方,一定要尽力帮助,绝不冷漠、冷淡。

2.应对策略:深度共情与热情关怀

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有的家长或亲属可能有特别的情绪反应,甚至言语、肢体冲突。面对死者父母和亲属的各种情绪和行为,辅导员要与他们深度共情,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心情与感受;同时配合学校安排其食宿以及日常生活起居事宜;并参与、协助警察、医生等部门向死者父母和亲属做好死因解释工作。此阶段不能对死者父母和亲属冷淡,对事件遮遮掩掩,更不能对学校相关工作进行爆料。

3.陪伴家属做好善后

从突发事件的实际处理看,死者的火化及其后续等程序往往是在大学所在城市处理的,辅导员要陪伴家属做好整个善后工作,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

(三)从容面对媒体

现代社会,由于媒介的发达,信息传播很快,媒体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事件发生后,死者的同学或当事者可能通过QQ、微博、手机短信、微信等网络渠道发布相关消息,甚至有媒体采访。面对这些信息,辅导员要与学校在立场上保持一致,不随意与媒体接触,防止事件被错误“泛化”。即使接受学校同意的官方采访,也应不带评价地描述事件经过,不评价好与坏、对与错。

(四)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危机事件的发生,无论是否与学校有直接的关联,辅导员一定要配合好学校工作,主要包括转达家长的意愿和诉求,配合警方的工作,同时也表达学校真实的态度及处理、应对方式,起到中间、协调作用,做到表达上“还原事实真相”,处理上“有理、有节”。

(五)辅导员自身的保护

在整个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辅导员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无论是躯体还是精神会极度疲惫。这个时候,辅导员要特别注意做好自我的心理协调。“从事悲伤和居丧工作领域的工作人员必须特别注意关心自己的情感需要。工作人员需要支持网,以保证躯体的、情绪的以及心理的完好状况;他们自己也需要有一个投情的倾听者来分享他们自己的情感;并且他们也需要来自同人的尊重从而强化他们自己的情感”。辅导员要做的是: 第一,避免自己情感的过度卷入,耗竭大量的能量。第二,如果自己承担的压力过大,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有必要请求获得家庭、同事、朋友的支持,如倾诉、宣泄。第三,如果此次事件勾起了自己曾经的创伤反应导致过度的情绪反应,辅导员一定要请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第四,在工作过程中,辅导员要尽可能地参加一些心理学的专业培训,在获得心理学技能方面提升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心理保健水平。

总之,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即危机应对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既耗体能,也耗脑力。辅导员在整个干预过程中特别需要专业的心理学技能和知识,这既要求辅导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特别注意心理学技能的培养,也要求学校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