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首页>正文

微信视域下大学生社交品格的培养

微信,作为一种以手机为载体的新型的移动社交平台,是社交媒体的新兴利器,带给我们全新的社交体验。微信用户不断增加,微信热在高校的加速普及,使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上最耀眼的明星产品之一。大学生作为乐于尝试和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沉浸在微信带来的全新社交方式的体验中。

一、基于大学生微信热现象的分析

(一)高校为何出现微信热现象

大学生具有思想多变、利益诉求多元、生活方式个性化等特征。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媒体,提出了“微信是一种生活”和“零资费”的口号,进一步满足了大学生的社交诉愿,使校园中迅速掀起一股“微信热潮”。微信推出的“语音对话”和“朋友圈”,让微信在创新的基础上也具备了SNS功能,既保持了一对一、私人性、个性化、娱乐化的沟通方式,也支持双向、多向沟通对话模式,连通了熟人社区和陌生人社区。大学生通过微信的社会化聚合,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分享,打破了同学间“校园社交”的藩篱。

(二)大学生成为微信热现象的主体

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根据腾讯官方2013年3月统计的职业分布数据显示,在微信用户中大学生、IT行业和白领使用最多,分别为64.51%、16.12% 和11.49%,占据了整个职业分布的90%以上。可见,微信用户群具有学历水平高、职业认可度高、年轻化的特征。分析大学生成为微信用户的主体的原因,一是大学生拥有大量碎片时间;二是大学生乐于并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三是高校全面覆盖的免费WIFI让微信任何功能的使用都不收取费用,大学生仅需支付少量的流量费;四是实用且娱乐化的社交外延功能,扩大了社交网络,满足了休闲娱乐需求;五是以QQ平台为载体,吸收了大量固有的学生用户。

(三)以微信为全新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关爱大学生,就是精心呵护和培养大学生,通过一些积极的措施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微信在带来便捷通讯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微信上形形色色的信息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因此,加强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转型时期对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掌握以微为代表的全新的社会化社交媒体的应用,转变传统观念,契合学生的社交需求,以微信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网络新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利用微信强大的社交服务功能(语音、视频和图片),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达到呵护与培养学生的目的。

二、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社交意识的影响

微信作为一种被大学生广泛接受的社会存在,在给大学生社交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断地影响着其社交意识;大学生作为微信使用主体,在社交过程中也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微信的客观存在也表现在它的工具属性,除了微信本身的客户端优势——QQ用户、手机通讯录同步助手,实现线上微信签名和添加好友等,还能通过语音和LBS功能,将自己的文字、表情符号、声音等迅速传达给对方,通过了解兴趣相投而相知相识,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快捷和自由,这是当代大学生最热衷的新型社交平台。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内敛、不善于表达情感并始终与周围人群保持距离的大学生,在微信的虚拟社交空间里不再终日沉浸在自己独属的空间里,社交意识开始觉醒,逐渐把目光投向自己周围“微信在线”的熟悉同学抑或陌生人,将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新鲜人物、事件和获取的思想精华及时分享,开启了自己的“社交之旅”。

(二)对大学生社交方式的影响

微信,是继手机短信、QQ等传统媒介交流方式之后的一种更为经济、方便迅捷的交流工具,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并随着其摇一摇、找朋友等功能的发展创新,为大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社交互动方式。微信时代,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突出体现了线上线下互动、虚实结合的鲜明特点,超越了时空、地域的局限,实现了交往方式的灵活与主动。传统的面面相照之交,现在只需开通微信的“语音对讲”和LBS功能,对着手机说话,无论相隔千里还是近在咫尺,都能够实现交往的互动,独叙、群聊亦可,形成一个虚拟的社交空间,让大学生在结识新朋友的同时深记老朋友。特别是走在时尚潮流前沿的大学生,把微信这一新型沟通方式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不但在虚拟空间里实现交往的互动,而且还能够把这些微友的交往延展到现实世界中,让校园内的“你”、“我”、“他”互动起来,使那些长期依赖于网络的大学生从符号世界里所异化的人际交往再次回流到现实空间里。

(三)对大学生社交群体的影响

高校学生是一个集合体,集中居住、学习和活动,在新型社交媒体产生以前,大学生的社交方式主要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或电话或书信等,社交群体相对单纯有限,主要是班级、宿舍、社团里的老师、同学、亲友等。随着以微信为载体的新兴媒体的诞生和普及,大学生的社交群体也随之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打破了原来封闭的界限、扩大了社交的范围和层次。大学生一方面保持和加强与已有老师和亲朋好友的联系、交流,另一方面将自己的社交群体外延,通过微信的特色“网罗”功能既实现熟人圈的稳固,又以学习、生活、娱乐、情感等话题为依托,实现和志同道合的陌生人互动,进行着聊而不识的虚拟社交。因此,对于崇尚个性自由的大学生来说,随着社交需求的多样化,社交群体的多元化也在微信时代得以呈现。

(四)对大学生社交体验的影响

通过传统媒体获得信息往往是单向的,而在新媒体基础上诞生的微传播集中了自我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一系列优势,人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传播者,强调双向多向沟通对话模式,避免了单向交流的单调枯燥。微信在为大学生带来更多分享和快乐的同时,在特定情况下也能够让其找到适合的知己及时宣泄自己的情绪,给大学生带来了迅捷享抛亦可的双面社交体验。另外,虽然大学生在应付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之余,有大量的零碎时间,但是大学生的经济能力却有限,而微信几乎“零资费”的特性和广泛的“信息源”、“摇一摇”、“漂流瓶”等独特的传播功能恰恰迎合了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文化特征、消费水平、时间分配和心理状态等,既能让大学生静坐原地而“目光”、“思想”游走中国,走向世界,掌握多角度的信息资源,获得跨时空的发展空间,获得一种时尚轻松自由的全新的社交体验。

微信在为大学生带来社交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的“摇一摇”、“漂流瓶”、“LBS”等功能发布一些不良讯息,博得一些社交经验不足、充满好奇心的大学生的信任感,给这些学生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构成对自身或身边人的安全威胁。因此,大学生在享受微信带来的通信便捷的同时,要养成一些基本的社交品格。

三、大学生微信社交品格的应然构成

品格指的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社交品格是指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大学时期是人的品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交品格作为大学生品格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代社会中那些能够通过网络的虚拟人际关系,得到信息和机会的人,将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若要达到这种优势,通过更好的社交互动,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清晰地把握当代大学生微信社交品格的基本构成。

(一)改革创新的时代品格

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电子产品的持续更新换代,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微信这种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的社交平台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全新体验和变化,作为走在时代潮流前沿的大学生,应当树立鲜明的政治信仰和政治信念,具备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积极主动地接受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要能够利用微信社交平台所提供的方便迅捷等先进的独特功能,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提高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让自己能够积极地融入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浪潮中,养成并保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品格。

(二)传播正能量的社会品格

在大学生的微信社交中,虽然社会不是他们生活的中心地,但是微信平台也算得上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的言行也会通过这个“小社会”的强大功能传送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所以,大学生在微信社交中社会品格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应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信誉度,树立集体意识,倡导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积极提高自身的鉴别力和思想觉悟。另外,大学生应通过微信的社交功能,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并以此为契机,动员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丰富社会情感,积极地向社会传播一种正能量。

(三)弘扬真善美的道德品格

道德品格是社交品格的基础组成部分。大学生在微信社交互动中要摆正自身的学生角色,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时代新风,培养道德修养和文明礼仪。大学生要从自我做起,扭转现在社会中存在的诸如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的不良现象,摆正交往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发表有损社会公德的言论,不受此类言论蛊惑,大力弘扬宣传和追求真善美,贬斥批判和抵制假恶丑,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不断追求道德品格的完善和臻美。

(四)培育年轻阳光健康向上的心理品格

大学生正处在体格、个性、信念等生理心智的成长发育活跃期。对于大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身体条件和端正健全的心理对其成长、学习和交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微信的社交平台上,应该合理的分配时间,积极地汲取一些有益的知识,充分发挥微信潮流对于其心理机制、心理人格和身体机制的正向影响作用,形成稳定的性格、鲜明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保持年轻阳光、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大学生形象,并把这种美好的精神状态通过微信的社交平台散发出去,对其他大学生的社交品格形成积极的影响。

四、大学生微信社交品格的培养

 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特征,优良的社交品格是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优良的社交品格是当代社会对人文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当今高质量人才最重要内涵的组成部分。一个人良好社交品格的养成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品德,更是一种优质的自我魅力,构建当代大学生优良的社交品格,是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也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要求。社会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多采用一些符合学生思想和年龄特征的工作方式。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大学生认知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主渠道。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社交礼仪和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把系统教育和专题教育结合起来,开设媒体社交素养课程、微信社交教育知识讲座和论坛,改革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教师应掌握微信的使用技能,并能与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及时关注学生在微信中的思想动态,并在课堂教学中予以积极回应,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联动结合起来。

(二)加强实践养成的育人作用

大学生对教学内容和信息获取的积累,只能表明大学生对社交品格浅层次的认可,并没有转化为更深层次的情感归属和价值认同,更没有转化为实践行动,培养大学生优良的社交品格要注重发挥实践的育人作用。一方面学校要开发相关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从自身做起,通过知识的积累,不断完善自身的社交品格,在实践中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体现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品格,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重视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良好社交品格的养成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微信在改变大学生社交方式的同时,也带了一些负面信息,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较强的大学生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高校要加强校报、媒体终端、网络、宣传栏的宣传教育,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和周边环境的改善,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高尚的道德追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培养学生全面成才、养成优良品格的主体力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微信视域下大学生社交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师德高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第一,教师要对微信等新兴媒体的知识有较高的认识度;第二,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微信;第三,知晓并理解大学生的特点,能够使用大学生的语言与学生很好沟通;第四,具备较强的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等等。

(五)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

在以大学生为微信用户主力军的社交网络中,积极引导和构建大学生良好的社交品格,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践行,大学生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网络社交品格,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动。第一,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大学生要提高自我鉴别的能力,对于微信中充斥的负面报道、具有煽动和暴力倾向的语音、图像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不人云亦云,做到有思想、有见解、是非分明;第二,在分享和交换信息时,要增强交互沟通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礼貌交往规范,注意与网络情境相适应的表达方式;第三,运用微信提供的社交平台,主动塑造自身与时俱进、阳光开朗、文明礼貌、关心公益的青年形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文明、和谐、爱国、诚信和友善,传播正能量,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学生;第四,在网络社交遇到困惑或困难时,应主动与周围同学或教师进行联系,多听他人意见,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培养社交品格。

当前,随着微信热现象的产生,社会化媒体以其日益强大和完善的社交功能在大学生日常社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变了大学生的社交方式。然而,当代大学生要始终牢记,无论采取何种社交方式,都要毫不动摇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倡导社会公德,加强自身品德教育,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坚持正确导向,培养自身的社交品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