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首页>正文

中美高校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

 “学生事务”是20世纪早期在高等教育中出现的、相对于“学术事务”而言的新领域。通常学术事务涉及学生“学习”、“课程”、“课堂教学”和“认知发展”等,而“学生事务”则与“课外活动”、“学生生活”、“住宿”、“感情和个性发展”等有关。“学生事务管理”一般被认为是学生事务这一领域的总称。”“学生事务”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

一、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演进比较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起源于英国传统,发展于德国模式,完善于美国特色,其演进的历史轨迹是平滑、连续的,是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相统一的具体体现。国内学者蔡国春认为,将学生事务本身的阶段性特征作为划分的标准,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一是替代父母式(殖民时期—19世纪末)。此时“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之间是一种早期的、自然的合一关系,“学生事务”在学校中尚无独立的地位可言。二是学生人事工作(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37年美国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学生人事工作宣言》,强调高校应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只是智力的训练,由此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分离,学生事务专门领域的出现和独立发展在美国高校应运而生。三是学生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20世纪70年代)。“学生服务”既是学生人事运动的继续,同时也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走出困境、迎来生机的标志。四是学生发展(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相当多的高校接连发生不同程度的“校园骚乱”和“暴力行动”,美国高等教育再次探索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出路,在反思和变革中,学生发展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实践模式。五是学生学习(20世纪90年代至今)。20世纪后期,美国着力开展了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强调质量提升与绩效责任的教育改革。

而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较为短暂,即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也就是60多年的历史。从这60多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来看,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社会本位”为主导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阶段,辅导员主要从事政治教育和与政治有关的活动,他们的工作又称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二是“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结合的工作模式(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本阶段,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仍然以“社会本位”为指导,注重“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结合,既强调国家、集体利益至上,也关注学生的合理需求,该时期的学生事务管理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两方面组成。三是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模式(2004年至今)。这一时期,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除了强调教育和管理两大职能之外,更加强调指导学生和服务学生的功能。该时期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基本走上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二、中美高校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角色定位的比较

(一)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理念比较

当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理念从1994年至今,围绕学生全面学习、可持续发展进行总结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目光长远的理论基础,并成为当代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下几点:

1.充分尊重学生

美国高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在告知学生学校所提供服务的同时,让学生自己选择,真正做到“有求必应”,并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来。学校的任何决策都要听取学生的声音,对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要给予及时反馈。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国高校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学生事务强调促进学生身体、情感、精神、智力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权威、充分参与讨论、发展学生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强调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

3.鼓励多元文化兼容并包

受美国多元化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美国高校欢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人种、民族及信仰的学生加入,允许他们成立不同的学生组织,开展各类具有针对性的学生活动,而且学生事务各部门都会为国际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服务。

从价值取向上看,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以“集体本位”、“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高校采用主动干预的方式,把学生约束、规范到正确的行为方式上来,以维护校园稳定发展为主要基调;从管理的方式方法上看,我国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且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长效机制,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以经验管理学生,虽也有部分学生干部参与管理,但参与面较为有限,涉及学生事务的深层次问题则参与不深。

(二)学生事务管理者专业化发展水平比较

专业化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最突出的特点。美国是典型的市场型高等教育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教育组织和多种形式的学生事务协会,不仅制定和推行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标准,还对学生事务管理进行宏观的指导。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如《学生服务手则》、《学生事务观》等一系列文件,使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具有固定的程序和可以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目前,美国很多高校都在教育学院设置教育专业,培养专门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人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队伍是其工作科学化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做好学生事务管理的根本保证。

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有专职和兼职之分,其主体是一支具有相应学历、层次分明的专职队伍。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如学生顾问和心理咨询师等,必须持有专业资格证书。学生事务工作机构从招生注册办公室到学生食堂办公室以及各类咨询服务中心,一应俱全,工作面广,专业性强。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专职辅导员,一种是由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兼职辅导员,一种是专兼结合的辅导员。可以看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从业者必须符合该行业专业的资格认证标准,而我国高校在这些方面与美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三)高校辅导员制度走向比较

美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产生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社会性责任在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中体现得格外明显。其学生事务管理树立了这样的理念:应当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促进学生的转化式学习。近年来在学生事务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LI理论(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Implication for Student Affairs.学生学习是当务之急——学生事务的含义),其指导思想更加明确了这一理念。美国高校辅导员制度要求学生事务管理者一方面认真履行该行业职责,以学生为本;另一方面通过咨询及相关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美国已经基本形成由高校牵头,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辅导网络,服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等各个方面,并在学校内部形成专门的辅导咨询服务体系。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职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由于高校辅导员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的多重角色,带来了辅导员自身认识的混乱;学生事务日益繁杂,辅导员陷入事务性工作中,不少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较低、思想不稳定、态度不端正、工作缺乏热情;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强烈的成才需求,使得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较低,尤其是在心理辅导和职业辅导等方面的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就业的需求。总体上讲,我国高校辅导员宏观制度到位、政策到位,微观的规章却不够到位,专业化程度不够到位,这些是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的启示

通过对中美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专业化发展水平和辅导员制度的比较,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进一步落实“以生为本”、“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

“以生为本”、“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其本质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事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项职能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校要把该理念提升到高校管理的层面和高度来定位,高校中所有部门都应把该理念作为本职工作去落实,学生事务部门仅仅是落实该理念的职能部门而非唯一部门。高校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加大对学生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在各个职能部门全力配合、共同努力下,真正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减少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误解和对立,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及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成为一种专门职业的过程,需要把它作为一门科学去建设和积累,集成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需要加强马克思基本理论的修养,系统学习、领会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需要把它作为一项事业去推动和发展,不断完善工作的科学内涵,逐步形成专业化建设的框架结构。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一是构建专业化的培训体系。继续构建由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高级研修构成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系统性,强化辅导员职业技能的提升。二是增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按照“多能一专”的要求,鼓励辅导员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专业方向发展。三是优化辅导员的成长环境。从辅导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为辅导员创设良好的政策、工作、生活环境,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最大限度地优化辅导员的成长环境,培养辅导员的敬业、乐业精神。

(三)进一步强化辅导员岗位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是指在一定的系统环境下,在一个组合体中拥有相对不可替代的地位。基于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岗位的认知,学生事务管理的职业角色其实就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即“人生导师”——思想导师、心理导师、学业导师、职业导师。针对这样的角色定位,高校辅导员应扮演好以下四种角色:一是学生事务管理者。思想导师要真正引导和教育学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思想政治理性的人。二是心理导师。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正常的认识能力、情绪稳定、反应适度以及优良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要留心一些学生的特殊行为和特殊问题,如学习压力大、人际交往困难、恋爱受挫等,一旦学生行为失常,就要第一时间找学生谈话沟通。三是合格学业导师。学业导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三个过渡”:其一,指导一年级大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其二,指导学生从理论性强的基础课学习阶段向应用性、实践性强的专业课学习阶段过渡;其三,指导学生从学历学习到终身学习的过渡。四是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导师要为学生提供和传授职业常识、自我认知、择业决策、就业准备、面试技巧和事业发展等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自省、自助和自主选择。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发轫、发展和成熟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相伴相生。美国是当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已经很成熟。虽然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方面,中国与美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但是,高等教育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在发展规律是相似的,通过研究分析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成熟经验,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有着有益的借鉴、启示作用,可以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走向规范化道路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