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首页>正文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功能

大学班级是以一种独特的文化方式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组织,是传统文化的捍卫者,也是先进文化的执行者。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传承、实践、整合、提升,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尺度及行为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辐射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与发展。如何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并通过阐释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定、基本要求、现实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定
大学班级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推动高校改革、创新、发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既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一种大胆创新,也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的动力之一。从内涵上讲,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就是指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能够多维度地将“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及其精神实质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活动中,并通过搭建平台、拓展渠道,选择和提炼大学生容易接受、喜闻乐见的系列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在行动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它的基本内涵有其特有的内在规定,只有深刻地从多方面、多维度地理解基本内涵的内在规定,才能真正地把握与认识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基本要求及现实功能。从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基本界定上看,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在规定。
首先,本质规定。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应在准确定位“中国梦”内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精神能量、文化气韵、责任担当等角度去理解“中国梦”,并通过构筑平台、拓展渠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深刻地在追求真理、发展自身素质等方面领会其丰富内涵。其次,内容规定。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应以思想引领、文化育人、实践体验为核心内容,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生态度进行积极的引导,并在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注重辅导员自身素养的提升,为充分汲取新质文化、激发创新精神提供最大的可能性。最后,方法规定。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应结合“中国梦”理论内涵、班级学生需要及问题,注重班级活动形式、传播方式、表现形态的创新,以此使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品质、理想追求在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得以熏陶,使学生在成长中提升。
特色是事物内在规定的反映。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一方面彰显了与其他建设方式不同的显著特点,另一方面根据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本质体现,反映其独有的风貌。
(一)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主要是将“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班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兴趣、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的活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知识问答比赛、理论知识研讨会、名师座谈等活动,引导班级学生将“中国梦”的现实意义渗透到专业学习中;其次,与学习兴趣相结合。通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歌唱大赛、书法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娱乐中感悟“中国梦”的实质内涵,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最后,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搭建志愿服务、偏远山区支教、社区服务等平台,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服务他人,回馈社会,提升班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内容架构具有立体性
大学班级文化既是校园文化进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架构应将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社会文化有机结合,形成整体的立体化效果,实现在积极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校园文化、社会文化价值的整体性发挥。一方面,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将“中国梦”的理论内涵融入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班级文化的辐射性作用,对其他班级文化建设产生影响,而这种链带的外部效应,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辐射性更为明显。班级文化利用校园文化搭建平台、拓展渠道,实现班级与班级之间,班级与校园之间的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与社会文化有机结合。在更为广泛的空间中,班级文化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折射到社会文化建设中,为社会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社会文化则为班级文化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三)传播方式具有渗透性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传播方式的渗透性主要是结合学生现实需要,与时俱进,将新媒介作为传播“中国梦”的本质内涵、现实意义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将“中国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渗透到学生自身发展中,以此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知识品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班级网站,通过设立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讨论专栏,上传与“中国梦”相关的文件、新闻以及组建班级网站管理小组等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思想碰撞;二是充分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如飞信、微博、微信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积极讨论,从而促进“中国梦”主题的传播,确保大学班级文化的正确发展。
(四)表现形态具有内隐性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表现形态的内隐性是以一种内敛、隐性的形式表现其文化观念,主要是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通过班级精神文化以及各类因素直接或间接折射的班级文化“氛围”对班级学生发挥潜在作用,感染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具体表现在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辅导员的个人素养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及行为规范产生重要作用。主要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中国梦”理论知识的渗透以及个人言语行动表现出来的,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二是班级环境对学生的理论认知、道德精神产生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班级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宣传板报、班刊、书画展示等方面进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明确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定是进一步阐释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行学理分析则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诉求。
(一)坚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统一
主题报告、名师座谈是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渠道,通过多年不断地丰富内容、改进方法,着力地引导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在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既要继续抓好显性教育,又要努力抓好隐性教育,发挥二者合力。为此,在坚持和发挥主题报告、名师座谈主渠道地位和作用的同时,根据大学生现实情况,结合“中国梦”理论内涵,拓展和搭建隐性教育的渠道和平台。比如,拓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宣传渠道,利用班级宣传板、班刊等方式渗透“中国梦”的实质性内涵,利用编排话剧、相声小品、歌曲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班级学生理解的“中国梦”传递给更多的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拓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网络渠道,通过利用班级网站,设立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讨论专栏,为学生交流、学习创造机会;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通过志愿服务、乡村支教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回馈社会,在行动中感悟“中国梦”的实质内涵。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只有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深入地拓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度与广度,才能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促进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
(二)坚持实效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然要求。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把握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特点,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的实际发展和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积极地探索有效渠道和途径,把学生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地理论提升以及实践感悟,解决大学生关于“中国梦”的问题,在正确理解“中国梦”的内涵的前提下,提高大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发展和奋斗融入到国家发展当中,努力增强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长期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高校在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探寻“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拓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和载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现实工作中,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大学生在“中国梦”的内涵理解上存在着功利性、务实化误区,认为“中国梦”就是中国的梦,是理想的梦,高高在上,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无关,而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的班级文化活动更是追求形式,完成任务。因此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大学生抵制错误的思想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持续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需从长远的视角出发,摒弃形式主义的现象,克服功利性的思想,立足学生需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生活中磨炼、在认识中提高,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只有坚持长期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才能将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落到实处,才能形成全过程育人的良好局面。
三、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功能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面对新问题、新需求,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须努力探寻现实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有效地解决当前出现的实际问题。
(一)发挥价值整体性,构建共同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正是紧扣时代主题,结合现有的实际问题,发挥各种渠道、载体的熏陶、感染、渗透性作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进行价值性引导,对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发挥价值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维度,一方面,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利用宣传渠道、教育渠道、网络渠道的同时,拓展各形式的实践与理论平台,引导班级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向度地学习“中国梦”、理解“中国梦”、感悟“中国梦”,使班级学生正确地理解“中国梦”的价值观念、掌握“中国梦”的实质性内涵。另一方面,结合班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发掘班级学生的兴趣与特点,根据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实际的特色,激发班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班级学生个体的精神动力聚合成班集体的精神动力,形成整体性效应,使班级学生的成长融入到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发展中。
(二)发挥自我创新性,建立先进的实践阵地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发挥自我创新性也是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显性教育形式创新。建立班级主题研讨小组,围绕“中国梦”的主题进行固定的学习汇报,班级学生自主学习,自立题目,以增强学习范围的广泛性,同时撰写5分钟的学习稿件,邀请专业课教师进行指导与点评,以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认同。其次,隐性教育形式创新。除利用班级宣传栏、班刊、海报等传统形式外,围绕“中国梦”主题建立班级话剧、歌曲、舞蹈团队,运用编排话剧、三句半、相声小品、歌曲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自己理解的“中国梦”传递给更多的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中国梦”。
(三)发挥交流互动性,探寻多元的时代内涵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主要通过建设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班级主题网站,发挥交流互动性,不断拓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和平台,积极地开展主题交流、网络信息更新等网络文化的活动,使班级网站成为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新阵地。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设立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讨论专栏,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研讨内容以及相关的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校园活动、班级趣事等内容上传至讨论专栏,为班级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其次,成立网站维护小组。为了保证网站正常运行,主题方向得到正确引导以及突出班级学生主体性作用,班级成立网站建设、宣传、监督等小组,在为班级学生服务的同时,感悟服务校园、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再次,开展“班级人物”评选活动。学习班级学生的感人事迹,在鼓励班级学生争先创优的同时,树立班级学习典型,不断地将学习“中国梦”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学习中。最后,开辟辅导员专区。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的问题,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多方面、多维度的正面引导,辅导员利用班级网站参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保证全面、系统地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四)发挥批判继承性,弘扬务实的求知精神
在多元思想的冲击下,在日趋激励的竞争压力下,大学生仍然存在着个人理想高于社会理想、国家理想,物质生活高于精神生活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导致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徘徊不前。以“中国梦”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凝聚统一班级学生思想意识,用中国道路引导班级学生,用中国力量鞭策班级学生,用“中国梦”精神激励班级学生。除此之外,研判非主流政治文化思潮,批判反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化解班级学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各种问题。在引导班级学生正确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实践意义的同时,加大辅导员重视力度,利用自身的理论功底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认知途径、方法获取相关知识,并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利用自身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丰富精神生活,将学生的梦想熔铸到“中国梦”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