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关于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思考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中心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地位。教学管理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教学管理组织松散,过程监控流于形式,激励和约束制度建设不完善等是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必须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尤其要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教学管理执行力是高校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战略发展决策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设计实施方针政策,建立有效运行机制,达到预期效果的实践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抓落实的能力。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已经越来越成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的手段。

一、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的理念基础

质量内涵建设已经成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高校履行好新时期这一使命就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而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往往是以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为先导。创新教学管理应在人本管理理念基础上,建立运行通畅、效率高效的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这是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的前提和保障。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观

现代管理理念倡导“以人为本”,而教学管理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思维个性的教师和学生。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建立应坚持“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学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一切教学管理活动都要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要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奋发成才的自主发展愿望。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要尊重教师的教学需求,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授课能力,搭建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激励平台,激发教师投入教学和参与教学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立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思想观

学校通过制订学校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实施要点以及与教学院系签订目标任务书来强化目标管理。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根据上级教育部门有关指示和部署,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和自身发展定位,在广泛调研、充分研讨的基础上,确立学校年度教学工作目标和计划,明确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和要求,形成本科教学的指导性意见。学院根据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要点,依托学院优势和特色,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和预期实现目标,并作为学院年度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

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根据目标要求,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抓好关键环节进行教学建设过程管理。制度建设对教学管理工作中影响质量的因素要有约束,更要进行激励和引导,对于教学改革与建设、运行与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必须进行节点控制和评价,并实时跟踪与反馈,真正做到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

二、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核心要素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贯彻落实需要强有力的教学管理团队,这个团队既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推进的指导者,又是教学运行的组织者,管理的体制机制和管理的运行模式是其工作的核心内容,而执行效果评价、教学管理信息技术以及执行力文化建设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教学管理组织

理念先进、团结务实、专业精干的教学管理团队是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的首要保证。教学管理团队的组织形式根据工作分工不同进行角色定位,应由四部分组成:核心管理层、基层管理组织、教学督导员和教学专家团队。核心管理层由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和学院教学副院长组成,负责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目标的执行;基层管理组织由教学主管部门业务骨干和学院系主任组成,负责具体教学工作目标的落实;教学督导员由教学业绩突出的教授组成,负责教学质量的日常监控并进行专项教学检查;教学专家团队由学校老领导和高水平教学名师组成,对教学工作中的重大决策进行参谋和评价。四支队伍分工虽有不同,但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定期以教学工作研讨会、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基层调研等形式坚持开展工作研究和学习,建设学习型团队。

同时,学校教学相关单位如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科技处等部门要建立教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作用,对教学工作中的重大教学基本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进行深度研讨,联合制订工作方案,形成工作合力。

(二)教学管理运行模式

一般而言,高校的教学管理执行以主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学主管部门为龙头,属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决策层,执行层是教学院、系等基层教学组织,操作层为基层管理者和教师。学校应以“整体规划—过程监控—考核评价—反馈改进”为控制点建立教学管理运行模式,决策层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执行层要做好指导协调和节点控制,操作层要注重评价和反馈。

在决策环节,要围绕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科学合理、系统宏观地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学校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结合各学院实际和特色,制订学院年度工作计划,且任务明确、要求到位;做好重大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推进措施。

在执行环节,制定具体执行路径,建立执行标准,明确执行人员,合理调配执行资源,通过规范流程,加强制度建设,实现过程管理;执行方式要注意捕捉教学改革成功案例,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以点带面,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执行手段要“以人为本”,讲究工作方法,注重协调,控制好关键节点,营造良好的执行氛围。

在操作环节,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定期进行工作任务考核与评价,以项目拉动的方式推进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工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注重操作层的反馈意见,准确掌握基层教学工作状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时修正具体任务的预期目标。

(三)教学管理机制保障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有健全的教学管理机制和执行制度作为基本保障,创新的管理机制应达到激励和约束的平衡,使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教学单位既要有主动发展的动力,也要形成考核与达标的压力,这是学校推动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指挥棒”。为此应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根据各岗位承担的工作职责,明确教学管理年度目标,制定清晰的分类考核办法,考核结果要与岗位津贴及薪酬分配挂钩,并作为岗位聘任、职务职称升迁的重要依据。实施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引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搭建其成长和成才的平台,对于工作不作为、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人员要追究其责任,给予相应的惩罚。

2.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考核机制本身有激励的成分在里面,这里说的激励制度范围更加广泛一些,学校要完善各级各类的工作激励办法,如对于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学校教学改革和建设中的“短板”,要加大奖励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调动教师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要把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为其提供展示才华和成长的平台,这种精神层面的高度认可能够更加激发其工作的热情和成效。

3.建立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有民主规范的程序,要听取学校不同层面的建议,制度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制度的执行要体现人本思想,既不能管得太多,影响积极性,也不能流于形式,起不到实际效果。要让教师和管理者在进行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中能够放开手脚,实现个人价值,在一种精神愉悦的状态下创造性地工作,形成和谐有序的工作氛围。学校要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建设,为其开展教学和学术活动提供帮助,并以教师为主体建立教学管理的监督和审议制度,妥善解决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提升教学管理执行的有效度。

4.完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效率也是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简洁清晰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是实现高效的必要保证,尤其对于繁杂的常规管理工作更是如此。教学主管部门应抓住核心工作内容,提炼关键业务流程,明确流程运行的单位、标准和完成时间节点,并做好流程数据的采集、反馈和评估,实现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表单化和数据化,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

(四)执行力效果评价

教学管理执行力是否可持续发展,影响执行力的矛盾和因素如何进行消除和调控,是执行力评价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做好执行力评价的积极意义。执行能力、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是执行力评价的三个主要维度,执行能力应考查教学管理人员战略目标的转化能力、实施方案的设计能力、目标任务的实施能力以及目标任务的调控能力,执行力度侧重考察执行人员的支撑力度、执行经费的支持力度以及优质资源的调配力度,执行效果可以从目标的完成度和产出的效益度来衡量。

做好执行力评价关键点在于,要把评价作为促进工作水平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要变评价过程为指导过程,而不是把被评价者放在对立面,影响其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评价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找到影响执行力的主客观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和调控,并进而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方案进行修正和完善。

执行力评价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政策制度作为保障,这是执行力评价是否客观、公正,以及能否有效推动教学管理执行力建设的基本前提。评价方案的制订要经各个层面进行民主讨论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产生,并设有专门的评价委员会来实施。评价方案不是单一的评价指标体系,还应有评价的信息收集、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评价的调控措施等内容;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学校自评、对学院评价和专项评价,学校自评应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依据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对学院评价应结合学院年度工作目标以及学院的特色和亮点工作,教学改革和建设项目既要考虑学院存量,又要强调其增量,突出评价的指导和导向作用;专项评价是对学校重大的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进行评价,专项工作一般都是多部门协作进行,并持续进行建设,所以评价要注重对项目实施的难点进行检查,做好协调和条件保障。另外,评价也要与学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相呼应,对于学院评价和专项评价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学院和教师的积极性。

 (五)教学管理信息技术

教学管理信息技术在强化执行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的重要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各类教学建设的开展都需要学校开发适合自身教学管理运行模式的信息化平台。

 1.建立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进行教学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有效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实现学校顶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管理者优化教学过程管理,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教学服务。通过系统可以实现教学计划管理、课表编排、教室借用与调课、学籍管理、成绩登录与查询、选课管理、考务安排、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毕业资格审查等功能,并能进行各类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状态数据,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建设教学信息发布和交流网站。本科教学网站是集学校教学整体方针政策、具体要求和办事流程、教学资源共享以及教学工作交流的信息化平台,能够及时提供最新的教学信息,实时发布教学安排和工作进展情况,整理汇集各类教学建设、改革成果和内容,形成高效的信息发布和反馈机制,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六)执行力文化建设

执行力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办学区域环境和既有的文化积淀打造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执行力文化。一是要丰富执行力文化建设的手段,通过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能力培训、执行力管理理念专家报告以及开展工作作风转变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树立教职工的高效执行力观念,解决因传统习惯而导致的执行难问题;二是营造执行力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要使学校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愿景深入人心,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执行力文化建设就是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鼓励创造和发挥个人潜能,体现个人价值,最终实现学校的既定发展目标。

三、结语

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个成功的组织三分靠正确的战略,七分靠有效的执行,在当前高校间竞争加剧的情形下,一旦正确的发展战略已经确定,那么执行力就是关键性的因素,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创新高校教学管理理念,同时要把提升执行力六大核心要素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应用,才能得到高效的执行力效应,确保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