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利用网络“微课”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若干思考

一、“微课”与开放学习资源平台释义

随着网络平台技术的日趋成熟,网上学习资源由最初“授权”型即收费资源,快速向“开放型”资源过渡。在学习型社会中,免费“终身教育资源”的开发,必将成为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的发展主潮流。因此,构建科学、合理和全面开放的学习资源体系,就成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学研究部门及网络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心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实践课题。在诸多的学习资源中,网络“微课”资源在青年教师的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认可。

“微课”( Microlecture) 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 于2008年首创,它并不是专门为微型教学而设计开发的微型教学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以在线或移动学习为目的一种实际教学过程展示。它除了其作为核心组成的课堂教学视频外,还包含与之相对应的多媒体课件素材、教学设计过程、教学反思、相应的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等辅助性资源。所有这些资源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形成一个主题式的“资源单元”的应用小件。由此可以看出,“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件案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并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有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

在学术界,学者们从以下两个主要维度对“微课”进行定义,从学科维度,就是将一门课程根据内容分解成系列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单元群,并要求每个单元重点突出一个中心内容或专门的主题,或解决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换句话说,“微课”是基于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兴趣的一种以“主题”模块为主而组织起来的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小型教学过程。从信息技术维度,“微课”是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达到特定教学目标的小型教学材料,这种教学材料即“微课”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大、容量小、课程持续时间短等。其更为突出的优点是强调现代媒体技术在小型课程中的应用,也就是在课程中尽可能整合有助于提高课堂中教学与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

目前,我国“微课”网络展示平台主要有以中小学微课展示为主的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的“中国微课”http: ∥www. cnweike. cn /和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专门的微课官方网http: ∥weike. enetedu. com /等,它们都是在教育部指导下成立,青年教师从这里可以汲取不同专业不同级别优秀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设计风格等有利于自身成长的营养。目前,这些平台还努力实现“微课”的即时化也就是通过手机访问和学习。而关于“微课”式网络开放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完善,以提供高质量的“微课”资源是当前“微课”发展最关键的任务之一。

为了有效地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意见”精神及开放学习资源的建设,2012 年11 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策划并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同时,在全国高等教育师资网络培训中心的主页建立了“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主页面( http: ∥weike.enetedu. com) 。在该比赛的理念和目的中明确提出了“微课”概念,即以视频媒体为主要载体来记录教师围绕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某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所开展的简短且相对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该比赛要求参赛教师自选课程,进行精心准备,同时要求授课教师要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并录制时长在10-20 分钟范围内的“微课”视频,同时要求参赛教师提供对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教学设计文本等辅助教学材料。值此,作为开放教育资源之一的网络“微课”,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而逐步被人们所关注。同时,也拉开了作为开放学习资源的“微课”正式进入高校教师教学研究视野的序幕。这种开放型教育资源,它不仅是一种获取“鱼”的平台,更是一种展示“渔”技巧的平台,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来说,特别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本文从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角度来研究“微课”资源的意义,以期抛砖引玉,希望出现更多挖掘网络开放学习资源应用于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成长方面的研究。

二、国内外“微课”及相应开放学习资源的研究状况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有关的名词有Micro-lecture,Minico-urse,Micro-lesson 等,但是它们对“微课”的研究取向不完全相同。例如,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在1960 年提出微型课程( Minico-urse) ,是在各学科范围内由一系列半独立单元( 或专题) 组成的一种课程形式,又叫课程单元或短期课程; 新加坡在1998 年实施的以培训教师为目的,涉及多门课程领域的微型课程( Micro-lessons) 研究项目,教学目标集中且单一,注重学习资源、情境和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素材来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其课程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个小时范围; 2004 年7 月,英国启动的教师电视频道( www.teacher.tv) ; 每个节目视频均控制在15 分钟以内; 美国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 DavidPenrose) 在2008 年首创了以“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产生一种‘聚焦度更强的学习体验’”为其核心理念的“一分钟微视频”的微课程( Micro - lecture) 。由此可以看出,国外高等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与实际教学紧密相连的“微课程”、“微视频”等开放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然而,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核心组成的资源形式不统一,课程结构还相对松散,应用领域相对狭窄等不足,而且开发的资源还主要倾向于在校学生的学习及有关社会培训等方面,其应用领域亟待扩充。

国内有关“微课”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它首先萌芽于中小学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的中小学教研员及不同类别学校的一线教师,经过不断地思考、归纳和总结,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课程和案例。例如,我国中小学的“微课”创始人,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主持的题名为《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该课题组于2010 年在调研分析教师和学生应用名师课堂的需求程度、名师课堂的现实可行性及其应用模式的基础上,确定并成功建构了基于“以重难点、特色理念”的时长在15分钟内微课为主,完整课例为辅; 以精品专题为主要呈现方式,推出了“精彩导入版块”、“情境探究式教学版块”、“合作学习版块”、“信息化教学专题版块”等专题,重点突出资源的针对性,辅助以学科系列化的资源呈现方式,增强资源的应用效益和辐射效应等为宗旨的“名师网络课堂”。所有这些研究均为我国“微课”的健康成长和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将“微课”纳入了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的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中,此种导向性举动也成了“微课”在各个教学阶段快速开花结果的催熟剂。

从不同层面、不同区域的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出,“微课”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提升广大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当然,笔者认为“微课”能被广大青年教师所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微课”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源于实际教育教学过程,能真正意义上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微课可以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具体教学设计和课题驾驭技巧等方面棘手的问题。“微课”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水平的展示平台,更是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种新范式。

目前在我国,“微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的教学研究,而高校“微课”的研究还很少有人关注。首届高校微课大赛为高校“微课”研究和应用拉开了序幕,也让“微课”走进了高校的教学及教学研究以及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开发的进程中。在此之前,从中国知网文献分析来看,以“微课”为主题检索结果只有33 篇,有关高校“微课”研究从时间段来看,主要集中在2013 (14) 和2012 (14) ; 以“微课程”为主题词的检索结果也仅为39 篇,主要集中在2013 (13) 和2012 (23) ,总之,关于“微课”的研究和应用在高校被关注的不多。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微课”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实践讨论,“微课”平台建设。

因此,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者不仅需要开展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实践研究及平台建设,更需要从青年教师成长的角度展开研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依据教学难点的突破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青年教师可参考的模板式微课,供青年教师模仿相应教学难点的突破设计等。因此,高校“微课”的研究,从“微课”的核心价值来看,除了为学习型社会提供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外,其另外一个最具潜力的价值就是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助长”作用,“授渔”技巧的模范作用。

三、高校青年教师业务成长中的瓶颈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这方面的知识也是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非常欠缺的版块。因此,高校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真正有用的大学生。同时,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差异性更加明显,教育变革的要求和教育教学研究也更加迫切。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虽然基本都是高学历,但是他们却不能尽快适应教师的角色,对于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更是雾里看花。为此,我们必须培养青年教师以强烈的教育教学研究意识和自觉的研究活动为基础,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升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实践研究表明,青年教师走上讲台,并逐步走向成熟一般都要经历下列阶段,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能力的教学适应期; 然后就进入了自我发展的成熟期; 最后走向教师的巅峰时期即创造期,在这个阶段成就了一些专家型教师。其中发展期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最快的阶段。然而,由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课堂教学驾驭技巧很少能得到专家型教师的具体指导和修正,从而导致我国大多数教师停留在自我发展期的时间比较长。经验表明,80%左右的教师终身停留在这个成长阶段。在网络科技背景下,高校教师由经验型、技术型到研究型的角色转变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必要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理论的主要试验者、教育行为的反思者、教育实践的探索者和教育活动的创设者等角色,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掌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方法和思路。

在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文献中,有关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研究比较丰富。然而关于高校教师如何科学、系统、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方面的研究文献比较少,尤其是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文献更是凤毛麟角。文献调查数据显示,77% 的教师曾经有过写教学和教改论文的经历,而其中91% 的论文属于教学经验介绍类,只有不到2% 的教师参加过或正在参加省级以上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85% 以上的教师没有参加过校外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在我校5 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的有关教育教学研究状况的访谈中,95%的青年教师感到苦闷的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教材处理”、“不清楚如何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不知道如何撰写教学论文”、“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挖掘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等。上述调查表明青年教师虽然有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但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系统性、程序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模式训练等等因素成为阻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及研究能力。迫切需要对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教材处理方面,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技巧方面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亟需一些能引导青年教师尽快进入教育教学研究角色的自我学习的开放资源平台。高校“微课”网络开放资源平台的出现,无疑给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曙光,笔者参加了本次即全国首届高校教师“微课”大赛,感触颇深,收获也颇丰。因此,寄希望于更多关注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研究,帮助青年教师度过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断乳成长期。

虽然,各个高校每年都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但是,很多培训只是走过场,培训中主要存在缺乏“师本”意识的培训观念,培训目标
“高、大、空”,培训内容片面、狭隘,培训格式化、表面化、形式化,培训评价量化、功利化、单一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青年教师在培训中得不到真正的“技能”,这是因为这种技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和成熟并提高。本文在此主要是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的教育专家为一线的青年教师有效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工作指点迷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四、由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价标准看高校“微课”发展的方向及定位

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 “微课教学比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一种积极探索,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推动高校教师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变,以解决培训多样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最大程度地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这里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微课”发展的方向除了给学习型社会提供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外,还为广大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汲取营养的土壤和学习“授渔”技巧的平台。在本次比赛中,要求“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它重点强调了对教学设计的要求,也就是“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介绍、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应用和教学总结等方面的内容。”

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评审规则中( http:∥weike.enetedu. com /bisai_guize.html) ,其评审规则的权重从作品的规范性、教学安排的科学性及教学效果评价( 包含网络评价) 等方面进行考核。具体权重如下: 作品的规范性(10分) 包括提交的材料完整性、多媒体技术的规范性。教学安排(35分) 包括“微课”的选题价值(5分) ( 选题是否“小而精”,选题是否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和代表性,是否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 教学设计与组织( 15 分) 包括教学方案( 要求参赛作品围绕选题进行设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要求作品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 要求作品严谨充实、不存在科学性和政策性错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反映社会和学科的发展趋势等) 、教学组织与编排(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过程要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 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使教与学活动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与手段(15分) (要求教学策略选择合理正确,应该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还有就是信息技术手段要运用合理,要正确选择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教学辅助效果好。教学效果(35分) 包括目标达成(10分) (能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能有效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特色(15分) (要求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过程能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趣味性和启发性强等,其教学氛围的营造要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风采(10分) (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和富有感染力; 教师要仪表得当,应该严守职业规范,教学过程能充分展现良好的教学风貌和个人魅力) 。网络评价(20分) 。

从以上权重值来看,重点是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量,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教学最关键的环节,也是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瓶颈。因此,高校“微课”发展的定位之一就是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以及驾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创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从而最快捷地促进青年教师向专家型成长过渡。

五、网络“微课”平台及资源在青年教师成长中作用

由于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数都是博士毕业,主要学习阶段为学科研究,而非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学习。因此,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教学训练,基本没有或者不懂教育教学规律,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如何快速进入教师角色,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技巧,都是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亟需的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高等学校的青年教师具有以下优点: 思想意识相对超前,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充沛的精力,同时容易接受新知识,能快速掌握或者已经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他们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小,和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便于师生间的交流与探讨; 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思想活跃,知识结构更新相对老教师快,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他们的参与意识强,积极肯干意识强……高校青年教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由于他们刚刚走出大学校门,仍然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心理成长断乳期,心理复杂多变;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够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

“微课”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一方面作为一种展现老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课题教学驾驭能力的载体,可以记录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可以引导广大青年老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研究模式与观念。因此,“微课”不仅是一种开放教育资源,更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和快速成长的最佳选择平台和强力助推剂。由于“微课”具有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教学时间较短( 时长在10-20分钟内) 等主要特点。因此,青年教师可以流畅地在线观摩和学习,也可将其下载并实现移动学习,便于青年教师的反思和研究。广大青年教师在这种具体的、真实的、典型化的教学情景中非常易于实现教学观念的提升、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通过“微课”的观摩可以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从而较全面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众所周知,教育作为一种有遗憾的艺术行为,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多高,总会有自己不满意或者有待改进的部分。通过录制“微课”教学视频,青年教师可以重新回顾和和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修正自己认为不太满意的部分,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新想法和新技巧等。“微课”作为教师审视自己教学过程的一面镜子,即可以看到自己身上的斑点,也可以看到教学过程中值得保持和发扬的优点,从而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的自我完善。

另外,“微课”比赛的权重评价标准也可以为青年教师的自我学习提供理论指导,如学习教学设计理论、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理论等等。

总之,对高校青年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其中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微课”开放学习资源必将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培训方式和“授渔”技巧学习资源获取的主要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