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首页>参考资料>正文

以成长为导向 探求青年教师思政工作新突破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 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3.3%。随着高校师资队伍的壮大,青年教师的比例逐年增加,青年教师已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准确把握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现状,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生态环境,已经是刻不容缓。

一、三维困境:直面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现状

从总体上看,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主流思想积极向上,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冲击等因素,许多青年教师思想不稳定,加之工作生活压力增大,少数教师在思想道德、育人意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概括起来,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在主体的思想变动、客观的生存压力、未来的发展路径三个维度面临亟待解决的困境。

青年教师思想波动与引路人的角色之间的困境。青年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引路人。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对学生德行的影响是重中之重。然而,随着教师队伍的壮大,70、80后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在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容易迷失自己,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信息良莠不齐,令一部分青年教师无所适从,出现价值观不稳定、思想不成熟的现象。有课题调查显示, 超过60%的教师会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超过40%的教师会“告诉学生社会的阴暗面”——价值观的课堂输出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所以,必须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其树立稳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青年教师发展愿望与职业路径不畅之间的困境。青年教师求知欲强,对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有着强烈的愿望。有调查显示,在教师评价标准判断上,认为第一标准是综合素质的高校教师占50.8%,认为第一标准是政治觉悟和个人修养的占29.7%,认为第一标准为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不足20%。这反映了高校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和成长的重视,希望能够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人格修养。但一些青年教师在最有精力的岁月往往缺少成长的指引,缺少组织给予的培训、进修,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更缺少职业上升的通道。很多机会要论资排辈,长此以往,热情减退。所以,要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要把思政工作与业务提升结合起来,以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为导向,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

青年教师生活憧憬与生存压力增大之间的困境。随着社会不断改革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加之高校收入一般,工作压力大,青年教师的生活幸福感大大降低,并影响了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度。调查显示,高校教师认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占49.8%;第二位的是经济问题,占17.3%。许多教师在生活压力下,处于亚健康状态。高校教师认为自己心理压力大的占44.2%,认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占28.2%。在这种状态下工作,工作效率和质量势必受到影响。所以,高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教师缓解身心压力,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有解决了后顾之忧,青年教师才能安居乐业。

二、立德树人:重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师德情操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至关重要。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师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 其个人品格、人格魅力、政治立场等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沟通互动较多,对学生思想行为影响深远,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引路人。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对象的学识水平、思想意识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青年教师只有在政治上和业务上成熟了,才能承担起教学、科研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担, 这关系到是否能完成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的现实需要,意义深远。

在当前社会思潮多元的情况下, 高校如何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创造条件,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是一个重要课题。为促进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有关主管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怎么才能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各高校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三、三位一体: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目前,北京工业大学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131人,占教师总数的37%。如果把青年教师年龄扩展到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则近60%, 青年教师群体已经成为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以青年教师成长为导向,遵循青年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学校事业发展需求,坚持“两结合、双提升”的工作理念,依托“引领”、“助力”、“暖心”工程三位一体,整合外因力量促进内因发展,将思想引领和师德建设相结合, 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助力其职业成长相结合, 实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同步提升,不断增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3年学校制定出台了《北京工业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和基本途径。

1.实施“引领工程”,明确发展方向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工程”包含了组织学习、机制保障和榜样力量三个部分。学校坚持不懈地将思想引领与师德建设紧密结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引导广大青年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为己任,自觉做到“乐教、爱生、正己”,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学习型组织引领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高校青年教师是思维活跃、思想基础好、责任感强的群体,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根本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更是高校奋进发展的思想基础。学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教师,把时代的要求转变为青年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突出重点,加强理论学习针对性。学校明确提出要加大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做好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学校以党的十八大为契机,积极进行党的理论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以学校人文社科领域青年教师作为十八大精神宣讲团主力,创新理论宣讲模式,采用校内外资源联动、专题解读、社会调查等方式在全校做学习十八大精神宣讲报告,带动了广大青年教师和青年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整合力量,提升理论学习高效率。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学校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班,以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实现思想铸魂,当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引路人为培养目标,打造青年教师交流、研讨、参与学校改革发展工作的平台,构建培养青年后备干部的基地。学校专门为每位学员配备成长导师,在理论学习、社会考察、岗位实践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学员是来自各学科的青年骨干教师,能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社会问题,青年教师们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健全的机制引领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养成。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须抓住教书育人的中心环节和关键领域,常抓不懈。学校党委长期坚持利用各种形式掌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情况,结合高校发展实际,将学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师德建设工作有机结合, 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调研和研究力度。师德研究是推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基础。2013年学校启动教职工职业状况调查工作,形成了《北京工业大学教职工职业状况报告》。调查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规划相结合,与学校人力资本评估相融合,为学校全方位、多角度激发和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科学依据。健全制度和机制保障。学校党委构建强化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先后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岗位培训和“助课”培训为核心的青年教师教育培训机制,以师德“一票否决”制为核心的聘任考核机制,以学生评教、干部评教、专家督导为核心的监控管理机制和以各种表彰为载体的激励机制成为推动师德建设的坚实保障。学校党委进一步深化了传统师德品牌“红烛工程”建设项目内涵,制定了《北京工业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守则》。《守则》突出了自律的宗旨,全文没有“必须”二字,摒弃了自上而下的说教,使教师们在心理上容易接受,在行动上容易执行。

榜样的力量引领青年教师养成良好师德升华。突出榜样力量,升华师德素养。学校自1994年起开始评选北工大“十佳青年”,如今,其获得者中,有人成长为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有人成长为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还有人成长为学校年轻的处级干部,他们的成长成才已成为青年教师们争相效仿的鲜活典范。学校先后举办建校50年“感动工大”人物评选、“立德树人榜样” 评选、“我爱我师”评选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对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为青年教师传递正能量,为他们实现职业理想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2.实施“助力工程”,补给发展动力

青年教师年富力强,正处在求知上进的阶段,他们关注自我成长,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提升业务能力相结合才能彰显其魅力。这也是北工大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

教学与科研双向驱动。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俱重,教学是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之道”,科研是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之道”。学校建立健全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统筹不同岗位类型青年教师的培训、科研资助、人才支持和管理及服务水平提升等工作。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激励机制。学校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和职业发展咨询、教学和管理研究等工作。重点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访学、研修、专业化培训等;不断完善新教师岗位培训制度和青年助课培训机制。实施和完善校内青年基金、科学研究基金资助工作;继续落实和完善《北京工业大学优秀青年主讲教师奖评选办法》、《北京工业大学“京华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工业大学“日新人才”培养计划》。后两个计划分别针对40岁以下和3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在3年内,给予量身打造的培养支持。有了政策上的扶持,已有6人次成为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对比,良性竞争。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成为青年教师业务精进并脱颖而出的渠道。每一次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都会涌现出一批教学方面的青年骨干,学校通过名师督导的方式,进行教学业务的传帮带,使这些青年人短时间内能够在教学水平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完善岗位聘任机制,为青年教师设立了“见习教授”岗位,强化职责,淡化资历,构建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竞争激励机制,营造了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良好学术氛围。

组织与团队协同助力。完善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创新团队的制度,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是基层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推动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组织平台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年教师加入其中,通过和其他教师的交流、沟通、合作等等,能有效地促进自己的成长。按照引进—培养—培训—成才的路径搭建成长体系”。比如,数理学院党委在青年教师中组建“数理先锋”团队,通过“新老教师一帮一”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入校后尽快过好教学关、科研关、实践关、思想关、体质关和生活关;环能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党支部创新活动载体,搭建多层次的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积极实施“配导师、压担子、创条件、树楷模”等措施,在关键任务上大胆启用青年教师, 使每一位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果和良好的职业发展。

平台与环境加速成长。高校青年教师关注自我发展,同时也注重社会参与,针对年轻教师群体特点,发挥青年教师党员主体作用, 提高青年教师党员的党内事务参与度,也是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结合学校岗位聘任,重点选拔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补充到中层管理岗位上来。如今,这些年富力强、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正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也在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学校党委注重创造各种机会引导青年教师在服务区域建设、参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过程中,自觉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的社会建设者。40岁以下杰出青年教师被选举为区人大代表;多名青年教师担任市区级青联委员。许多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加速成长,正是得益于学校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创设的良好环境。

实践与机遇相辅相成。拓展内容,拓宽渠道。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教师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的必要途径。学校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选派青年教师挂职锻炼,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推动青年教师深入基层参加生产劳动,深入企业、高校、高新产业园区共同探索提升青年教师社会服务水平的途径,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志愿服务等,为他们的成长开拓更广阔的领域。创造条件,鼓励交叉。学校在社会实践方式上进行了创新探索,重在打破单位和学科的壁垒,跨单位跨学科统筹联合组队,加强青年教师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管理服务方面的相互合作,增进集体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社会实践不仅增强了青年教师对国情和社情的认知, 激励了青年教师奉献教育的崇高责任和爱岗敬业意识, 而且着力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为促使其成长为立场坚定、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青年人才,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3.实施“暖心工程”,解决后顾之忧

影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生活与思想的因素越来越多,教师面临的生活和思想问题也随之上升。学校党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关心青年教师生活紧密结合,将解决青年教师思想问题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有机统一起来。

统筹协调,减轻负担。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学校尽其所能努力提高教职工待遇, 尤其注意向青年教师倾斜;采取有效措施协助青年教师解决住房、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困难,使他们从思想上有归属感,生活上有幸福感,毫无后顾之忧地潜心教书育人,以不断增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活跃氛围,增强体质。学校针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打造“健康工大”,丰富校园文化。学校利用“高校健康管理基地”与“中医药文化科学普及与实践基地”两个基地的基础条件,建立“健康促进中心”,开展系列文体活动;确定羽毛球为“校球”,传承奥运精神,提高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意识。校工会组织羽翼飞扬青年沙龙、数理学院组建青年教师“数理先锋”团队、建工学院举办青年教师联谊会等,依托青年教师委员会开展经常性的思想交流、学术研讨、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增强青年教师归属感,帮助青年教师缓解压力、调适心理,促进学校和青年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解决教师身心遇到的问题。

分享到:
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