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探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网络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传播形式于一身,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各种优势于一体。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网络媒体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的重要工具和主要阵地。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三个倡导”,即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现已广泛用于各学科的研究,通常借指为“引发研究对象发生规律性变化,决定研究对象存在状态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1]P205有效的传播机制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取得实际效果的有力保障,更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建设的良好氛围。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机制包括:选择、控制、反馈机制;引导、协调、整合机制;渗透、扩散、教育机制和大众参与机制,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

一、选择、控制、反馈机制

选择、控制、反馈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这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方面。在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的环境下,信息的选择、控制、反馈尤为重要,这不仅是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培育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和保证。

(一)选择机制

互联网的特性以及其“催生”的问题往往会导致网络信息的泛滥,甚至会出现网络犯罪等诸多社会问题,人们的信息焦虑使人们对网络的安全越来越担忧。建立合理的选择机制可以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有效的选择信息,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化信息供给。网民的信息需求是多样的,网络的海量信息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信息需求。但是,各种不良信息也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危害,甚至导致网络犯罪事件的发生。因此,在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同时,也要进一步优化信息供给,从信息源上保证信息的质量,减少信息的负面影响,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正确履行“把关人”职责。信息网络时代,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正确履行“把关人”的职责,确保信息的正常供给。正确履行“把关人”的职责并不仅仅是要在信息的选择上把好关,而是要保证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保证信息的客观、公正传播;不是要简单地控制甚至阻止对政府有负面影响的信息的传播,而是要在面对民众的质疑时,要保证能够及时主动地回应质疑。这样才能保持政府的公信力,才能增强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否则,人们将会失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也会对政府失去信心。

第三,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加强人们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正确、主动选择信息的关键。当前,选择机制的建立迫切需要人们能够正确解读和识别媒介的信息,能够合理选择和合理使用媒介,理性参与信息的传播。媒介素养不仅是信息时代的人们应该具备的一项正确、合理地主动选择信息的基本素质,也应该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重要保证之一。

(二)控制机制

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效的控制机制来预防和阻止各种危害网络社会发展的行为,有效的控制机制的建立能进一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这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技术控制体系。网络上大量的有害信息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控制,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警察监管系统;要建立一套通过软件过滤等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和监控的系统,以维护网络社会的安全,从而为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二,建立道德规范机制。建立道德规范机制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要通过道德规范机制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通过道德规范对网络上不道德的行为和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轨道的行为进行劝诫、谴责和引导,在网络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舆论氛围,逐渐使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自发变为自觉。

第三,健全法律约束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及其实现需要以法律为保障。保证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不仅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律约束机制,以法律手段来约束网民的行为,还要通过法律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定下来,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三)反馈机制

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及时对传播的方式进行调整、控制和改进,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反馈能够及时了解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的思想状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情况,从而及时与人们进行交流、沟通和互动。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舆情上报、分析、研判体系,及时了解和收集网络舆情,并保证舆情的客观、公正。其次要利用网络媒体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并确保与网民之间沟通渠道的畅通。

二、引导、协调、整合机制

网络媒体的特性和功能使其具备了引导、协调和整合的能力,引导、协调、整合机制的完善和建立是网络媒体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

(一)引导机制

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可以使人们逐渐消除不确定性,同时网络媒体所传递的信息也会引导着人们按照网络媒体所设置的方式来认识事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甚至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 “文化传播活动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来源,而且成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导和推动着生活方式的变迁”。 [2]P163当前,网络媒体应该成为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工具,引导人们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第一,要建立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不仅要积极主动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更要形成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阵地。“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去占领”。[3]特别是在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作用下,网络媒体更应该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作用,引导民众辨别是非,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脱错误思想意识的影响。

第二,要合理地设置议程。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需要一个过程,网络的特性迫切要求改变以往简单的灌输方式和说教方式,通过合理的议程设置可以使人们在接触媒介时,在耳濡目染中自然而然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

第三,引导要有针对性。引导要具有针对性,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取得实效性的关键。要牢牢抓住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要针对特定的人群尤其是青年网民,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和引导他们,而不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空洞的说教灌输给他们。

(二)协调机制

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在网络社会中,人们在网络上表达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假如没有适当的引导和协调,势必会影响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P187“‘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5]P286可见,人们的利益追求构成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随着所有制结构、经济成分、利益分配方式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利益群体,人们的利益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利益矛盾也随之凸显出来”。[6]P220社会结构在分化的同时也使各种社会思潮纷纷登上意识形态的舞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的社会阶层的不同利益诉求和不同社会理想不断催生新的社会思潮的产生,从而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成多种化社会思潮,并争夺话语权。同时在“富国强民”的强烈愿望下,乐观地认为只要引进西方制度就能快速实现现代化的“理念崇拜”依然存在,这直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挑战。因此,网络媒体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协调功能,采用多种形式进一步协调人们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思想,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不同的利益诉求整合到主流意识形态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让更多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忠实支持者和拥护者,使他们逐渐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三)整合机制

整合是网络媒体特有的功能,也是网络媒体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重要保证。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巨大的优势,即网络媒体拥有强大的存储功能,拥有海量信息;它集多媒体、动画、互动及数字技术等多种丰富的信息形式于一体,能进一步增强信息传播的灵活性、趣味性和丰富程度;网络媒体传播模式多样化,且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这些优势可以通过有效的整合来形成强大的合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际效果。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网络媒体的信息整合以形成强大的合力,增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度;其次,通过传播方式、交流方式、互动方式的整合,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再次,还需要同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如手机媒体、移动媒体)进行整合,以适应传播技术发展的趋势,抢占意识形态宣传新阵地,以此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最后,通过资源整合,建立现代传播体系。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的建设,扩大有效覆盖面;要整合有线电视网络,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要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发挥其传播作用,实现互联互通、有序运行。

三、渗透、扩散、教育机制

信息网络时代,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元文化冲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要不断地进行改进。渗透、扩散、教育机制能够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际效果

(一)渗透机制

以往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采取的“灌输”的方式,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多元文化冲突所导致的外来意识形态的冲击,对以往这种宣传教育方式也提出了挑战。当前,这种僵化的宣传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丧失了应有的感染力。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应该利用网络的特性和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摒弃空洞的宣传和命令式的说教,采取渗透以及双向互动的交流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而不是仅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简单地联系在一起。

互联网时代,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就必须通过渗透的方式,将理论进一步通俗化、生活化、艺术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好、更广泛的传播。任何思想“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7]1515因此,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生活的内容,寓教于乐,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人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标准和价值观念,使人们真正、自觉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网络媒体的渗透方式不断地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得到普遍确立和巩固。

(二)扩散机制

扩散机制主要是利用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传播速度快、传播便捷的优势,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接受和传承的一种模式。网络媒体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政治表达工具、舆论平台和社会组织,不仅承担着信息传播的责任,而且还担负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而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扩散而被人们接受的过程。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得要求更加紧迫。因此,面对全球化和外来意识形态的包围、进攻、甚至“蚕食”,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和优势,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范围,这既是政治责任,又是历史使命。要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力量,占领更多的文化阵地和市场,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生力量,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为更多的人所了解,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营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三)教育机制

“教育,尤其是健全的教育,能够为某种普遍价值理念和伦理规范的主体内化提供并建立较为广泛具体而持续有效的传播方式、解释资源、知识和智力支持、接受机制。这种传播、解释、接受的科学教化机制及其优越效率,是任何其他文化形式所难以媲美的”。[8]P575利用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网络媒体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对人们的教育教化功能。要通过教育,引导人们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主体、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的深刻内涵,提高人们正确的价值判断、分析和选择的能力。

第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们。利用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第二,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国民教育不应该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应该培育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9]P15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数字化已成为人们的生存方式,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利用网络媒体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加强对人们的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有效传播;要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引领、渗透与过程有机融合的教育格局。

四、大众参与机制

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和便捷性为大众参与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保证。要实现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应该接受人民大众的广泛参与,通过人们的广泛参与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范围和影响范围,以此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基础。而信息时代,网络媒体的特性、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媒介素养的不断提高,为人们的广泛参与提供了可能。因此,大众的广泛参与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机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必然趋势。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是大众参与的前提。人民群众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是其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前提。网络环境下,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因此,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使其在参与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自觉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是大众正确参与的关键。互联网时代,面对网络媒体的信息泛滥,要不断提高民众的媒介素养,通过媒介素养的提高来保证民众在正确解读、识别信息的基础上,正确地选择媒介,并自觉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实践中。

第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是大众参与取得实效的保证。在大众参与的实践过程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这既是大众积极参与应该遵循的方向,也是通过大众参与机制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范围和影响范围,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基础的重要保证。

第四,建立畅通的交流、沟通平台和渠道。广泛的大众参与,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大众交流和沟通平台,保证人民群众及时互动交流信息,并保证交流渠道的畅通。

当然,构建、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和有效机制也应该不断得以改进和完善,以不断适应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应该固守某种不变的、僵化的传播方式和机制。正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的,要“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只有这样才能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效性,才能不断地抢占意识形态传播的制高点和新阵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