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理路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青年教师作为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中国未来的发展重任,更肩负着培养祖国希望的艰巨任务。他们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也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实践路径,对于高校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至关重要。

一、高校开展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力量,其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示范引导作用。当前,受多元社会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影响,部分青年教师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等情况,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尤其近年来,一些教师在学术诚信、科研经费使用、工作作风等方面暴露出严重问题,对高校教师形象造成损害,同时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做好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师德、练就过硬本领、勇担社会责任,全面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及业务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推动国家繁荣富强的需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大学生能否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引路人,青年教师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和行动指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价值观纽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我国早日实现繁荣富强。

(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需要

社会的和谐进步,离不开对社会发展规律及推动社会发展所需知识的探索和把握。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个体性工作,而体现出很强的社会性、公共性,会对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各方面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如果高校是社会的“道德高地”,那么青年教师理应成为社会的“道德旗帜”。所以青年教师要积极投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浪潮,带头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并通过教书育人和社会交往不断传递正能量,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为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氛围作贡献。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阵地。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而青年教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力量,不仅是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高尚道德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体现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职能的发挥,通过教书育人引导大学生增知修身,内化为自我修养,外化为具体行为,并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要求

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公信力的有力保证。要着力打造“师志坚、师品高、师风正、师学勤、师业精、师纪严”的教师队伍,全力塑造“为人师表、从教为民、管理规范、文明育人、依法治教、廉洁勤政”的行业新风,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更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

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涉及的各层面、各环节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努力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工作环境和良好氛围。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才能深刻把握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及本质,不单授人以知识,更授人以德行,把从教由知识传授上升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灵魂工程”。同时,青年教师只有在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加强自律,才能深刻领会道德修养对于教师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要求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是广大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也是青年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精髓;严谨治学是教师在提高业务水平方面应当遵循的准则,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关系之间的准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当保持的品格;为人师表是教师处理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广大青年教师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自觉遵守,切实推进师德建设工作稳步前进。

另外,青年教师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能仅将自己定位在被动的理论接受者和践行者的角色上,而应该主动地加强相关研究,集中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丰富内涵、实践原则、现实要求,在扎实深入地研究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另外,还要明确自身的实践者定位,只有将自身作为实践主体,并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一系列载体,教育和引导广大学子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时代新风,才能把高校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基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

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是提高青年教师个人道德修养的需要,而且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加强校园文化高品质建设、综合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以及提高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等途径,将有效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一)深入学习核心价值观内涵,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内化

师德的内涵与时俱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要适应新时代新需要,充分体现青年教师个人及群体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的统一、青年教师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的统一。思想教育在师德建设中具有先导作用,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通过广泛深入地教育学习活动,立师德、铸师魂,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青年教师要准确把握自身的社会责任和角色定位,既严于律己、立德修身,又言传身教、立德树人。要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质,牢固树立育人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建设中的任务。既要从宏观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从微观上加强师德建设,引导青年教师以高尚的道德品质感染学生,以崇高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教师师德内化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内化主要是通过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在大学校园环境中逐步形成对师德规范的自觉认同。同时,在教师自身对师德规范形成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激发师德情感,形成师德意志,最终使师德转化为教师的自觉意识,并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培养高校教师素质,形成教师人格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指导下,从青年教师现实需要的实际出发,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培育,才能实现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并根植到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深处。

(二)加强校园文化高品质建设,营造师德建设良好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可或缺的重点工作。高校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挖掘校园文化中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传统有机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各个层面,为教师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规范教师的思想与行为创造条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教师之心,落实于教师之行。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以建设文明校风、师德师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健康文明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传统的校园文化风尚,凝聚提炼校园精神,增强广大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认同感,提升师德建设水平。通过校园内的各种宣传载体和文化设施等物化形态,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帮助青年教师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方法,以及教师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青年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三)综合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推进高校优良校风培育

当前,实践育人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愈发凸显,社会实践是师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磨炼意志的重要途径,也是师生道德养成的重要渠道。高校应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实践育人全过程,通过实践锻炼,提高教师融入社会、了解社会、观察社会以及回答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为教师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创造更多的条件。总之,强化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需要教师个人加强自我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的提升,又需要通过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等一系列载体加以整体推进,从而增进共识,凝聚合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教师中高度认同、深入人心且自觉践行,并言传身教、立德树人。

另外,推进师德建设要求培育文明校风,为推进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文明校风的培育,对推进师德建设具有导向作用,引导广大青年教师树立明确心理导向、道德导向、价值导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培育优良校风,营造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浓厚氛围和环境。

(四)提高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形成师德建设强力保障

要保持师德建设的长久实效性,必须要建立健全长效的建设机制。规范制度在约束教师行为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以及凝聚共识等方面都发挥着核心作用。高校要紧抓师德建设管理体制、教育机制、评价机制等环节,使师德建设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要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列为教师的第一规范,并把师德考评纳入教师培训和考核体系,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强力保障。

师德建设贯穿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诸多环节之中,只有从教育教学各方面、各环节入手,把教师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真正纳入系统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才能确保教师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引进、师德标准评价机制,严把教师从业准入关,实行“底线管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对严重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校风、构建校园文化的要求,全面建立和完善校风、师德师风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及合理的监督评价奖惩机制,使师德师风建设既有章可循,又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产生整体联动效应,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