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课堂讲坛应成为高校教师展示高尚师德的舞台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对于指导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说“课堂讲坛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那么教师就是这个阵地上的主要宣传者和传播者,因此,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心是培育和塑造一支能够传播好党的思想的教师队伍。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这为培育和塑造好高校教师队伍提出了明确的行动指南。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培育和塑造好高校教师队伍关键在于塑造高尚的师德。师德,“人之模范重修道”,是教师的灵魂,是教育工作的动力。我自己从事了50年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并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同时,我本人还进行了30多年的师德研究,结合自己研究和亲身践行,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培育,上好课堂讲坛,应该从“师业”(敬业爱岗)、“师爱”(关爱学生)、“师能”(严谨治学)、“师风”(为人师表)四大方面着手。

师业是塑造师德的出发点,核心是爱岗敬业。一名好的教师第一个标准就是“要有理想信念”。教师的理想信念,我的体会就是爱岗敬业,其核心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因为教师的事业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培育国家的栋梁,所以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首要的就是热爱祖国,热爱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今天就是要我们在学校工作中一心一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积极地正面引导和宣传有价值和上进的思想观念。高校教师应该牢牢守住课堂讲坛阵地,用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去感染年轻一代,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中出现”,更不能让“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要有仁爱之心”,我国历代教育家都从孔子的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的“仁”字出发,把关爱学生或师爱作为师德的首要因素,我的理解就是师爱。师爱的形式又可概括为两种:既表现在爱在细微中,又表现在爱在生死时,换句话说,师爱既表现在日常的教育场合,又表现在关键的生死关头。正是在这种师爱的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立德树人功能。师爱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只有饱含着师爱的教育才能以心灵浇灌心灵、以生命感动生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绝不能够“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只有积极利用正性情绪,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师爱,从而“亲其师”,进而“信其道”。

师能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培育师德的基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从教师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基本功、教育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四个方面恪守和践行严谨治学的精神,练好师能。更为重要的是,面对还未真正走进社会、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为完全定型的大学生,高校教师应该具备辨别真伪知识、塑造积极向上价值观念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面对夹杂各种价值观念的古今中外知识,既能善于主动地消化和吸收有益的东西,又能旗帜鲜明地抵制糟粕和腐化的入侵。

“师风”是师德中教师角色、形象的体现,主要体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就要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地教书育人,竭尽全力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就要依法执教,不做损害国家利益和散布诽谤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言论,绝不利用课堂随心所欲将自己的不满和负面情绪进行发泄,损害社会环境和学生健康成长。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严肃的三尺讲台绝不允许散布与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要求相悖的观点和言行。应该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业之便谋取私利。要做到教书育人,甘当人梯,追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至高境界,培养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只有做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高校教师,才能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排头兵和先锋,成为“教书育人”伟大事业的中流砥柱,成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直接实践者和执行者,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