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三维结构

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具备一般教师的普遍特征,同时又受到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及高职院校学生发展需求的影响,体现出明显的高职教育特色。基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特点,笔者将其专业素质结构分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三个维度,每个维度的构成要素既符合教师专业的一般要求,又体现着高职教育的特殊要求。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知识维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教师的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有关教师知识的理论也逐渐形成。舒尔曼把教师知识分为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包括学科知识的呈现和学生关于特定学科的前知识或已有知识、课程知识三类。也有学者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实践性知识”,如我国学者陈向明认为,教师的实践知识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的人际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师的策略性知识”、“教师的批判反思知识”等6类。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对教师的要求,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包括如下4种类型的知识。

1.社会生活的一般性知识。与其他劳动者一样,教师也是社会生活的成员,是社会的公民,应当具备作为合格公民的一般性知识。同时,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责任,其知识要求又高于普通的社会公民。这里的一般性知识是指“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

教师具备广博的一般性知识,“是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教师所必需的, 也是要与充满好奇心、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的学生共处,并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胜任教育者角色的教师所必需的,同时还是需要随着时代、科学发展而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师所必需的”。同时,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个体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才能不断学习新知识。

2.学科专业的理论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原理、学说等形式”。教师拥有的学科理论性知识是其有效从事教育教学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高职教育应体现“高等性”, 其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传授“高深专门知识”。为此,教师应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熟悉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和本学科内各分支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把握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和科研成果,并及时补充到教育教学中去。

3.行业生产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运用学科知识于行业、企业生产实践中而获得的知识,类似于我们日常所说的个人工作经验,但高于经验,是个人作为行业专业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中而形成的知识,具有经验性、个体性、情境性。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性,为了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教师需要了解行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相关知识。行业生产的实践性知识是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4.高职教育的方法性知识。方法性知识是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知识, 相关研究亦称为“条件性知识”,“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其不但传授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教学的方法,还要掌握实践教学的方法,尤其应掌握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能力维度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新时期教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要求体现了时代性和实用性。

 1.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需求,要以一定的实践能力为基础。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学科知识、课程等只是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怎么教”还需要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具备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并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的课程设计必须包含职业的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并指向于独立的职业培养规格和重点;二是教师的整个课程任务要描述一个完整的劳动行为, 并强调工作的计划、实施和评价之间的联系;三是教师设计及实施的课程要符合企业的整个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

(2)实训与顶岗实习的指导与管理能力。高职教师实训与顶岗实习的指导与管理能力是指高职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专业能力与按照企业生产实际管理企业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其含义包括:一是高职院校的教师既是学生理论学习的良师益友,又是学生实训实践的指导者和合作者;二是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指导与管理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能力,即实现教师向师傅的角色转换,能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设计学生实训计划,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由学生身份向准员工身份的转变,推动学校课堂教学与企业工厂实习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避免放养式的实习;三是高职院校教师须具备企业人资质,要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企业的能力,或与企业指导教师配合共同完成实习指导与学习的过程。

(3)“过程-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能力。“过程-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能力是指高职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复合能力进行科学评价的能力。为此,高职教师要强化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实践能力为参数的评价意识,同时应具备掌控这种评价方法顺利实施的能力。

2.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主要包括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是结合生产实践需求的研究, 是将一般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致力于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即时性问题。因此,一定意义上其开发研究属于应用研究,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体现为产品开发能力、工艺改进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

(1)产品开发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产品开发能力是指高职院校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帮助地方企业开发新产品,创新管理模式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生产流程。

(2)工艺改进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工艺改进能力包括对企业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能力、对相关生产机器的革新能力等。这种能力的特征表现在:一是教师的工艺改进能力来源于对企业生产流程的全方位了解,来源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二是这种改进不是脱离学校教学或企业生产的单纯实验室行为,而是能直接用于生产的改进;三是这种改进可以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可以是教师、学生或企业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3)技术成果转化能力。高职院校教师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是指高职教师根据专业和行业发展需要,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推动技术成果转化的能力。

 3.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1)服务政府决策咨询能力。高职院校教师服务政府决策咨询能力是指结合自身专业实际,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的能力。该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信息整合能力、对政府决策的理解能力及建言献策能力。

(2)职业技能培训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力是指高职院校教师对培训对象进行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有效指导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特点表现为: 一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二是培训及教学形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三是培训方法上强调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操作训练相结合,突出技能操作训练。

(3)社区文化传播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社区文化传播能力指的是高职院校教师立足社区, 深入挖掘、有效传承和适当创新社区文化的能力。高职院校属于地方性高校,是所在区域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上存在着共通性。一般高职院校都是所在社区的文化高地,引领着社区文化的发展。如何发挥高职院校的文化引领功能,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伦理维度

伦理维度的教师专业素质,主要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教师职业活动特点相适应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笔者认为,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伦理维度应包括专业信念、专业情感和专业规范三个要素。

1.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信念。教师的专业信念是指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服务群体、从业要求等有一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自身劳动所产生价值的一种坚信不疑的态度,是“对教师职业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信奉和坚守, 是引导和决定其专业行为的精神力量”。教师的专业信念决定着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度,决定着教师的师德师风,决定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及成效,决定着师生关系,等等。

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坚定对高职教育发展的信念,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特征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能清楚地认识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把握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特征,理解高职教育的质量标准,建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学生观和人才观,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其次,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坚持“人人都能成才”的人才观。高职院校的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由于他们过往的受教育经历,存在自信心不足、自律性较差、学习力较弱等诸多问题,使得教师在人才培养中会产生困惑,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合这类学生的培养。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行行出状元”、“人人都能成才”的坚定信念。

2.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情感。教师的专业情感是指教师在专业活动中形成的情感,“是教师对工作的一种热情程度或者说是一种职业情绪”。职业情感是一种主观心理体验,是高职院校教师对高职教育教学所持有的稳定态度及主观感受。热爱、关心高职学生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情感的核心。高职院校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传统教育中的差生,他们的学习挫败感强、学习习惯差、自律性弱,需要教师付出比普通高校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因此,具有积极的职业情感对于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而言是必备的专业素质。

勤勉的工作态度,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言一行中,体现为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感,也是高职院校教师重要的职业情感。有研究调查发现,责任感是高校学生最看重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责任感更高层次则体现为敬业,表现为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自内心地、主动地投入时间精力和智慧,力求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最好。敬业就是把职业当作事业,因对学生的付出和奉献而愉悦。

3.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规范。教师的专业规范,“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判断教师教育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标准”,职业规范是高职院校教师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守则。

一方面,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应具备基本的教师职业操守。高职院校教师应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以身作则积极影响学生,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教师的行为应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高职院校教师应处处为人师表,言语规范,举止文明,尊重他人,作风正派, 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在学术和科技工作中,高职院校教师应严守诚信的底线,抵制学术不端和造假。另一方面,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深入接触行业企业并执行行业职业规范。“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积累专业实践经验,提供科技和咨询服务, 特别要注意守住行业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根据行业企业的特殊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三维结构理论模型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三维结构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17图1.png

图1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三维结构理论模型

专业知识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起基础作用,笔者认为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除应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外,还特别强调行业生产的实践性知识和实施高职教育的方法性知识要求,体现高职教育“高等性”的基础和“职业性”的特点。

专业能力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起核心作用。该能力要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注重应用和开发研究能力,以及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及培训的服务社会能力,体现高职教育“实践性”的基础和“技术性”的特点。

专业伦理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起保障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建设遵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及学生认知规律的专业信念,必须树立承载院校发展及学生发展的专业情感,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竞争力,体现高职教育“师范性”的基础和“职教性”的特点;高职院校教师要形成明确的规范意识, 既要遵守教师专业的规范,同时作为行业专家在参与行业企业相关领域的技术实践中,又要遵守相应的行业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