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基层督学

作者:曾俊明    

当今社会,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育事业繁荣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把关人”,督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督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做好新时期的督学,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广泛学习,全面发展

袁贵仁部长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报告中指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教育放在“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来定位教育,部署教育工作。具体内容有三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教育新思路、新要求;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教育的新部署、新安排;新常态要求教育要有新作为、新作风。

“新常态要求教育有新作为、新作风”。作为新常态下督学身份的一员,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首要是要增强自身内涵,提升素质,可以学习四类知识:一是加强政治学习,只有这样,在依法督导中才能把握好工作的方向,督导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二是强化督导工作的业务知识学习,成为督学队伍中的行家里手,学习的内容包括督学条例、法律与校园安全、督导网络的运用、督导工作程序、健康与领导力、均衡教育的核心、课堂评议技巧、政策要求与规范落实、督导评估细则等等;三是学习并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与时代同步,先进地区的督学工作已经发展到网络督导;四是学习工作技巧,有利于督促、引导、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二、转换角色,找好定位

国家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现代化,要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切实提高政府“管”的针对性、学校“办”的规范性以及社会“评”的科学性,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评价,三者职能边界清晰、良性互动“共治”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其中,“社会广泛参与评价”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建立多元化学校监督、指导、评价体系,对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动态监管与评价。

作为督学,首先要明确督学在教育工作“管办评”中属于“评”的范畴,具体履职为“督导”,也可理解为“督+导”。其次是角色转换,督学人员要从教师、从校长、从会计、从教研员、从纪检人员、从行政官员等角色转换为“旁观” 的“第三者”督学角色,虽然有难度,但是必须转换,找好定位,才能达到“督”和“ 导”的目的。找好定位可以从角色定位、工作定位、责任定位三个方面入手。

角色定位。督学是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是检查员、评估员、监督员、指导员。俗话说,旁观者清。督学是“第三者”的角色,需要跳出原有的角色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引导问题。例如,某中学一学生投诉学校伙食团的菜谱本周天天是“蒜薹炒肉丝”。督学接到投诉,第一反应是要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迅速组成督导小组到学校了解情况:学校方面是“花大价钱,确实是买好的”,当时蒜薹的价格是蔬菜中最贵的;学生方面,“天天同菜,就是难吃!”作为督学跳出双方的观点,建议学校“荤素搭配,要讲营养,品种多样,及时整改”;回复学生时,指出投诉在理,建议学生理解学校 “用足伙食费,保证学生利益”的意图。通过沟通,双方愉快接受。

工作定位。督学不参与学校决策,只服务决策;不代替执行,只跟踪执行;不超越管理,只协同管理;“只看不做”“只说不做”(“ 看” 是“评”、“ 说” 是“导”)。例如,某校职称评定方案年年修改,新招不断,评职称之际,学校总是热火朝天,矛盾重重,上访频繁。督学人员认真收集各方面意见,发现该校在“公正、公平”方面有些偏差,提出了“规范制定方案步骤,划定方案有效年限”的建议。

责任定位。督学要帮助学校总结经验,推荐典型;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例如,某初中最近几年实践活动频繁开展,如“小手牵大手”、收集廉政名言警句、感恩系列教育(母亲节、教师节、老人节)、“一天三唱”(每天唱三次歌)、学习挑战迎战、家校联络公开信等形式的活动,活动的开展让学校始终充满正能量,教学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态势。这所学校用系列活动占领阵地产生正能量,用活动激发师生积极性的做法值得推广。

三、有效督导,要接地气

1.先学后督。督学“入格学习”可以采取集中培训或自学等多种形式,使督学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育理论、督导理论、督导方法、督导结果公示的时限与方式等,不断加深理解,尽可能地全面把握,有效促进督学的专业化成长。“专项督导”,要把自己不懂的文件、方案、术语、计算公式等都搞懂,成为内行;“综合督导”除了要搞清楚“专项督导”的内容外,还要熟悉评估细则的每一个要点,选择好工作方法,制定好工作步骤,选配好工作人员,选取好调查、调研对象与方法等。

2.要进“特区”。笔者认为,学校的“特区”能够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管理水平与技巧。厕所可以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食堂可以反映学校管理层面对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反映教师对食堂管理的满意度;门卫室可以反映学校对卫生、安全等的日常管理水平;教师办公室可以反映学校对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度;教室内的讲台附近既可以反映班级文化建设情况,也可以反映学校课程设置情况(“开齐开足”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室内的课桌数量可以反映涉及教育均衡的事项,如超大班额问题(均衡教育要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当然也要进校长办公室,更要敢对校长办公室进行评议或者建议,因为有的校长办公室的状况还不如教师办公室。

3.敢进课堂。会听课、会评课是督学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是由于个人工作特长不同,肯定对不同学科的熟悉程度不同,面对陌生学科一般有些胆怯,乃至放弃听评课,这是不可取的。听课时,可以从四个方面做起:

一是听前准备。首先了解学科以及授课类型,是新课还是复习课,从中初步把握特点;从领导、学生中了解教者的基本情况;从班级人数多少、男女比例以及开课状况获取信息等。

二是边听边思。重点思考:教学的特点是什么,或者教学的特色是什么?师生的互动如何,互动是否紧紧围绕重点进行?教和学的效果如何?有人曾经总结为“观察学生,了解获取知识的兴奋感;观察教师,了解传授知识的轻松感;观察听众,了解听课人员的愉悦感”。

三是友好交流。在找准特点或者特色的基础上,课后与教师可以运用“优点+建议”的方式进行评议,提出的建议务必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同时,语言上是“友好”的,交流语言切忌不接地气的大语言(如“反映了新课改理念”)。

四是反馈情况。学校领导(特别是大学校的领导,或者新领导)因为种种原因,不一定都熟悉每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此时有必要与相关领导交流或者分享。

4.和谐相待。督学在工作开展中,一定会面对家长、教师、学生、学校行政人员,乃至媒体记者、政府官员等。面对投诉的家长,要以诚相待,以理服人;面对媒体要巧妙把握,慎重交流;面对官员要不卑不亢,推荐先进,张扬典型;面对校长,要实事求是,朋友相待,做好帮手。

5.做好导航。新时期,学校接触到的许多政策变化不断,加之现在依法治校的力度越来越大,用原有的老经验、老方法、老程序处理新局面将会出现更大的问题,甚至出现错误。作为督学,面对此情况,自己的思想要跟上形势,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习、研究,为学校的难点工作做好导航。全国学校督导工作已经出现转型与升级,“行政式经验型督导”转向“专业化技术型督导”、“浅层次形式化督导”转向“深层次内涵化督导”、“监督型的权威督导”转向“指导型的平等督导”。在指导依法治校时,要注意新时期的新情况,现代法治社会,“校长打官司”“学校涉诉”已是常态,但是不能让学校“一打(官司)就输”成为常态。那么,学校在制度建设、学校用工合同、制定职称晋升方案等方面,就务必要考虑其合法性。校内教师申诉数量多的是职称问题,比如学校的职称方案年年因人而变的,或者是因为学校领导个人魅力而指定对象,最容易引起校内教师申诉。又比如,学校后勤的聘用工人待遇问题以及解除劳动合同面对可能出现的纠纷,学校应该以《劳动法》为依据,这样会化解校外不必要的矛盾,有利于学校工作的顺利推进。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