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首页>高等教育>正文

“质量·合作·品牌”是学校创新发展之本——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品牌立校发展纪实

重庆电力高级技工学校活动场面.jpg

重庆电力高级技工学校活动场面

2017年全国“两会”亮点频传,国家领导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就业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近年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质量·合作·品牌”为立校之本,创新发展思路,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高、对口率高、就业现状满意度高”的“三高”局面。

该校是隶属国家电网公司、由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主管、与重庆市政府部门共建的公办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为国家两大电网公司、两大核电和五大发电集团等重点大型企业。

根据教育部门指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麦可思数据对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学校毕业生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其就业竞争力指数、平均薪酬水平、就业稳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在国内同类院校及重庆市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质量是实现人才高就业的生命线

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办学60余年来,坚持“立足电力,服务重庆,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秉承“厚德、强技、乐业”的校训,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坚定不移走“校企联合 产教融合”的办学之路,不断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校企一家,联合育人”的办学特色,培养了近6万名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学校独有的“保姆式”就业模式让学生在校园里就找到好工作。大部分专业供需比达到1∶2.5。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达到很高水平,毕业生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人数近年来连续每年达600余人。仅2016年面向毕业生招聘的企业就有540家,投放就业岗位达5948个,一批特色优势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火爆局面。

许多企业反映,学校输送的优秀人才以“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职业素养”令人赞叹。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相关人士的评价是:重庆电专作为首批与广核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高职院校,已联合培养了六届167名联培生。通过5年的紧密合作,该校高质量地服务了企业,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为学子铺就了一条成功成才之路。

合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孵化器

合作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学校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办学的开放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使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就业率高、对口率高、就业现状满意度高”的“三高”局面,是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举措。

学校校长白云庆讲,打造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平台,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是学校的一大亮点。现在,学校形成了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必修课为主阵地,以“创新工程实践”“创客来了”“大学生创业基础”等7门辅修课程和网络课程为补充的人才培养格局。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自主研发了“大学生职前教育网络平台”,整合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生涯教育资源,着力打造“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平台”。

2016年,学校全年举办“校友论坛”“职场导航”和“创业大讲堂”等系列专题讲座共20余场,还开展“就业之星”评选活动,树立在转变就业观念、基层就业创业、多渠道求职择业的典型代表,影响和带动在校学生。目前,学校与200多家用人单位和政府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内容涵盖了联合培养班、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训、产学研等合作体系。

品牌是职业教育强校的动力源

品牌是学校发展的常春藤。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3年,1995年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和2013年,学校先后建成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和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院校。

长期以来,学校以创建高职高专名校为发展战略,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全国电力行业和西南地区享有盛誉,也被冠以西南地区“电力黄埔军校”的美誉。

毕业生中,更是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职工创新能手”“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优秀代表,为地方经济和电力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2016年学校大力开展“万家灯火—电力梦工场”众创空间的建设工作,目前,学校建成教师创新团队12个,在孵教师、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6个。学校还成功申报微企的学生创业团队4个,每个创业团队年营业额累计近10万元。

为实现品牌创新战略,学校为师生提供资源和创业空间,开放大型仪器室,仿真智能实验室,为学生模拟设计创业项目计划,制定创新创业赞助计划、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对申报项目进行资助,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提前感受体验创业就业。2016年学校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十余次,参与人员达5200人次。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5个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电动剥线器”荣获一等奖,“高精度稳压电源”“平衡小车”获得二等奖。

分享到:
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