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6个月,覆盖高校思政课所有课程,全省130多所高校的4000多名思政教师几乎全员参与……虽然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结束已经半年之久,但它对河南高校产生的积极影响仍在持续,在高校思政工作者中掀起的学习热潮还在继续。
在日前河南省教育厅召开的一次高校思政工作座谈会上,提起这次大赛,与会代表们仍然兴奋不已。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田训龙说:“这次大赛推动改变着我们一线教师的思政课堂,不但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我们思政课教师的头也抬起来了!”
“这是一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盛会,赛出了河南高校思政课堂的新气象,激活了全省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河南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如是评价。
“瞩目”:这是一场阳光下的大赛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主办,初赛、复赛、决赛三轮角逐,代表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的最高水平……这些元素,让这场大赛格外引人瞩目。
2018年6月份启动,130多所高校参与,经过两个月的校内初赛,344名教师从5000多名思政课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复赛环节。
9月19日,复赛开始。6门课程,6场复赛,在6所高校举办。经过现场教学技能展示、学生电话回访和自评报告评审三个环节的比拼,63名教师拿到了决赛的“通行证”。复赛竞拼,公开公正,场场精彩,吸引了全省高校教师2000多人次观摩。更有一些教师感受深刻,受益匪浅,追课到底。
11月10日,大赛决赛在河南师范大学拉开帷幕,63名教师走上了决赛的舞台!他们代表着全省4000多名高校思政课教师精彩展示思政课教学的无穷魅力!最扎实的功底、最鲜活的例子、最生动的语言、最时尚的展示、最接地气的表达……他们把新时代的思政课上到了学生心中,赢取掌声不断!
“现在我能喝上了牛奶,但我不愿意喝着夹杂着些许雾霾的西北风,我期待美丽的环境;现在我能吃上了面包,但我不愿意吃纯奶油蛋糕,因为我期待健康的身体。总之,我除了有更好的物质需求外,还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要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民群众,对更加综合、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有了明显的需求。”田训龙现场授课“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接地气的表达、巧妙的环节设置征服众多评委,一举夺得一等奖。
“我希望我们能以史为鉴,不忘初心,共同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当周荣方讲完最后一句话,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决赛的现场授课环节,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周荣方在10分钟有限时间内,结合历史与现实,准确分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意义。在讲述工农武装割据的现实意义时,周荣方自己不禁动情起来,台下的一位评委也被她讲述的内容感染而红了眼眶;在分析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可能性时,她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充沛丰富的情感,阐释了毛泽东“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这句饱含深意又十分“接地气”的论断,引得现场评委和观众频频鼓掌。最终,周荣方荣获大赛特等奖的第一名!
“全程匿名、现场讲授,比赛的过程做到‘有目共睹’,让‘竞争’能够被看到,让‘实力’能够被看到,让‘差距’能够被看到!这是一场在阳光下的大赛,所以每位选手全力以赴,看赛、参赛自然均有收获!”周荣方告诉记者,“每场比赛,都有不少非参赛教师来现场观摩。我们在交流中了解到,有一位五十出头的老教师场场不落,可见我们这次大赛的吸引力!”
“引领”:掀起思政教学探索新热潮
“全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是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技能方面的一次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大交流。从校内初赛到分课程复赛,再到决赛,一路走来,我收获满满。我深深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者、学习者、研究者、传播者的自豪与自信。”
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信阳师范学院教师高国栋在谈到自己的参赛感受时显得有些激动。此前,他没有想到,作为一名年轻的思政课教师,能够有机会走上这样的舞台。高国栋的感言代表了很多参赛选手的心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河南省高校思政课经过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的洗礼,经历了一场华丽的蜕变。一年多来,河南省认真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谋划,主动作为,先后开展了“四精彩”(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微课、精彩案例)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各高校通过领导专家督导、书记校长带队,掀起思政教学探索新热潮,教师学生受益匪浅,思政课堂在河南高校初步形成了新的气象。
随着工作的推进,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对思政课的思考也进入一个深化阶段。如何进一步做好引领,助推各高校将思政课真正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高校第一课”,成了河南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的新课题。多次交流研讨后,举办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的想法逐渐成熟。
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副处长徐军保告诉记者:“既然要举办大赛,我们就要想方设法组织好,让它成为一项全省高校思政课的顶级赛事,真正起到催化、点燃、激发的作用,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为实现思政课教师参与的广度,大赛设计的参赛内容覆盖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教育涉及的所有思政课程,初赛由各高校自行组织,所有教师全员参加;复赛按课程分区进行,委托全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具体实施;决赛由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组织,各门课程推选出的教师同场进行比赛。
为确保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参赛教师的真实水平,大赛特别引入学生电话回访所授课班级学生回访评价占10%。“我们要求各高校参赛教师在填写大赛报名表的同时,须提交所授课班级学生的联系方式。好多老师一开始不知道要学生的联系方式干什么,就是我们在评价标准中增加了学生回访这个环节,因为老师课上得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徐军保向记者介绍。
为保证过程严谨,复赛和决赛评委组成涵盖高校思政工作方方面面的领导、专家、一线优秀教师等,每场比赛随机分组,评分标准贯彻始终。
为实现结果严肃公正,大赛既考虑到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差异,又考虑到不同课程之间的差异、不同赛组的分数差异,评分引入统计学中的归一法;复赛和决赛各环节均为开放式比赛,各高校思政课教师均可进行现场观摩。
……
“催化”:吹皱思政课建设一池春水
“拿到这个奖,对我个人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约束。它时刻鞭策自己,每一节课都要全力以赴上好,每一节课都要保证是我自己最好的课!” 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宁静告诉记者。
“她有时像个导演,把思政课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有时像个导游,带你在思政的美景里流连忘返;有时像个主持人,组织同学们唇枪舌剑,论个上下高低;有时又像个斗士,非要把你的思想扭转过来……”在刘宁静的学生心中,自己的美女博士老师可是能够“七十二变”的超级女神。
在大赛的“催化”作用下,围绕如何讲好思政课,河南省各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思政课一批又一批涌现。
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雪琴的每一节课都逻辑严谨、自成体系,同样内容的课,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课件设计、教案准备、案例选择都是不一样的。她说:“思政课上要‘有知有味’,思政课下就要‘有苦有累’。”为了上好一节课,查阅大量图书音像资料是常事,到马列原著中找寻理论之根,到现实问题中对接社会关切,到名师慕课中聆听体味……张雪琴努力把理论讲出时代感,将学生敬而远之的“大道理”转化成他们乐于接受的“小表达”。
在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涛老师的形势与政策课堂上,台上台下笑声一片。对于投影在大屏幕上的“两岸关系进展”这个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张涛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他对现阶段两岸关系的解读,让学生耳目一新。
上课有秘诀,思政课成“抢手课”。“张涛老师的课很火爆,还有人来蹭课,我每次上他的课都会提前一会儿去,就为了能占到好位置。”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谢鹏感慨道。
据河南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王继东介绍,为充分发挥好大赛获奖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探索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式方法,河南省拟为获得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教学能手的教师每人安排一项省级教改项目,并配套3-5万的经费支持。同时,河南还将按照教育部要求,抓好以优秀思政课示范课巡讲、思政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和思政课建设巡察为主要内容的“三巡”活动,积极打造优秀思政示范课堂,培育优质思政教学成果。
思政课“潮”了,“网红”教师多了,课堂活了,教师成就感大了,学生获得感强了,高校思政课堂新气象来了。“现在好多高校老师都在摩拳擦掌,等着下一次大赛的到来。”王继东笑着告诉记者。(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