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提升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话语感染力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全媒体时代正改变着大学生话语的特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媒体融合加快发展过程中运用全媒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育人成效,已成为亟需讨论和解决的新课题。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话语正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大学生话语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全媒体打破了“我说你听”的单向状态,大学生更愿意使用“令人喷饭”“羡慕嫉妒恨”“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扎心了,老铁”和“官宣”等网络流行语开展互动交流,更喜欢在没有话语绝对权威的压制下表达个体价值诉求。二是大学生自说自话表达日趋明显。全媒体突破物理时空界限,形成自由开放话语空间,可以随时随地收发信息。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定文化背景以及其他需要,组成指向性鲜明的话语圈层,综合使用字母、数字、符号和谐音等创造诸多网言网语,用于朋辈之间网络互动交流。三是大学生图像话语需求意愿强烈。全媒体不再局限于文字或图片生硬固定的话语表达方式,开始由静态话语转向动静结合的图像话语,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形态,形成立体式感知的话语。有的学生不太喜欢宏大文本叙事,比较倾向于感性直观冲击的图像叙事,如喜欢制作和使用表情包、gif动图用于话语表达。类似“我和我的祖国”“远方有你”“孝敬不能等”等网络音视频和网络拉歌活动,给大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为网络思政课描绘出青春之中国的底色。

全媒体时代,应探索以多种手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感染力。

一是促进师生平等互动对话。全媒体时代打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向灌输格局,高校辅导员更应紧扣学生生活,切中学生思想和价值诉求,与学生真心交朋友。比如通过学生来电的及时热情回复,利用微信平台等不同话语媒介,表达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和支持等。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正确处理好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关系,运用真理、思想和文化的力量感召学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透抽象难懂的科学理论,促进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日常转换。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组建教学科研共同体,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在合作学习、励志学习和互动学习中实现同向同频同振,在教学相长中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力量。日常教育中,还可以围绕大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释疑解惑,引导大学生透过现象寻求事件的本质特征,比如可以科学借鉴一些高质量的电视新闻评论或思想政论节目的“演讲+真人秀”模式,创新话语表达方式。

二是画好师生话语同心圆。全媒体时代有助于化解话语空间圈层,高校可尝试成立校园全媒体中心,有效整合校报、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等媒体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协同高效的校园融媒体平台,使信息收集、生产、传递、反馈一体化,实现信息在大学生群体圈层内“传得开”又“回得来”,实现校园媒体融合发展。要加强校内外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通过校园全媒体中心参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讨论,就学生关注的话题以通俗有趣的话语作出回应。还可尝试利用“五四”“国庆”等特定节日,举办校园媒体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议题设置中来,把学生被动的“要我回应”转变为主体自觉的“我要回应”,消除教师与学生话语方式不同的隔阂。

三是创设网络话语体验情境。在保护学生信息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挖掘分析学生有效需求的外在表现,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主体需要,实现“信息找人”的智能精准传播。通过全媒体相关技术设定具体虚拟场景,以相关人物故事和历史事实为背景,使大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融入历史话语场域中产生顿悟。比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大学生置身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在情境体验中感悟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领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真谛;与此同时,可以把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历史事件等设计开发成网络学习游戏,以晋级过关、积分换学分为考核方式,激发大学生自主发现、分析思考和解决困惑的内驱力,筑牢人生未来发展的根基。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郝文斌系该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安全智库首席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