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博士后全日制及成人教育、留学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办学格局和完备教育体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日前在一次研讨会上说,“面对新时代党和人民对师范人才更高的需求,首都师大牢牢把握姓‘师’办学定位,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以更加卓越的师范教育为首都基础教育提供全面支撑。”
模式转型 推动师范教育改革
建校65年来,首都师大为首都教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教师。仅2014年至今,该校就有6854名毕业生走上北京基础教育一线的工作岗位。
据统计,首都师大毕业生目前在北京市中小学校长中占比达50%;在中小学教师中占比达55%;特级教师占到了50%,部分学科达到90%;在公办幼儿园教师中占比达94%。
孟繁华说,面对新时代北京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新形势新任务,首都师大提出“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办学理念,于2017年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将教师教育工作、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有机融合,力求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
两年来,首都师大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探索构建了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模式、“本硕一体化”师范生培养机制和贯穿“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协同培养模式。
学校开展卓越教师“本硕一体化”培养工作,积极推动本硕博贯通培养,先后入选教育部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试点高校和首批教育部小学、中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学校创设“教师教育发展学校”合作共同体,将引领、带动、服务、创新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创了教师教育改革新局面。
鼓励卓越 高质量支撑首都基础教育发展
为充分发挥首都师大教师教育优势特色,提升服务首都基础教育发展能力和水平,去年,首都师大实施服务首都基础教育行动计划,计划到2022年,稳步扩大师范生培养规模,每年至少培养1200名首都基础教育教师;拓展高层次师资队伍供给,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汇入教师教育培养体系。
在这一行动计划的指导下,首都师大师范生招生比例不断提高。学校现有18个本科师范专业,一个专科师范专业,2019年招收本科师范生1616人,专科182人,招生比例超过本专科招生总数的55%。18个教育硕士专业领域,2019年共招收教育硕士520人。
孟繁华说,新时代呼唤更加卓越的教师。首都师大的卓越教师培养,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强化实践取向、研究能力、国际视野、学科基础和教育理论,力争培养出一批能引领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方向的“四有”好老师。
在首都师大,卓越教师实行多元选拔。学校面向全校师范生,采取自主报名、推荐面试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信念、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从教潜质等,以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教育专业硕士。
校区共建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自2004年起,首都师大先后与北京市12个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大学与区域合作,对基础教育的专业引领从大学与中小学校合作聚焦课程实施,到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合作研修,再到以规模、效益为目标助推区域教育发展的教育实践共同体,自觉跟进和融入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通过开展多样态区域教育合作项目、建设教师教育实践基地、推动首都师大附校共同体联动机制,首都师大着力建立起大学—区域—学校协作联动、多向激活的伙伴协作机制。由学校主持完成的《创设市级统筹“三轮驱动”体制机制,构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北京模式”》获得2018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在推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同时,首都师大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之需,深度参与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对口支援、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一带一路”及国家思想文化建设等,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凸显社会责任与担当。
首都师大党委书记郑萼说,新时代、新征程,学校进入历史发展最好和最快的时期之一,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未来,学校将立足首都,面向京津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努力以更卓越的师范教育质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作者:本报记者 施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