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发展的保障、动力及使命

摘 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突出了思政课为国家育人育才和增强学生使命担当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回答了目前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一系列机制性问题,提出了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理念。作为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重镇和培育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工作母机,中国人民大学深入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学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课;建设

党的坚强领导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障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独立成章,为坚决打好思政课提质增效的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第一,落实党委对学校思政课建设全局的主体责任。《意见》明确提出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凡涉及思政课教学考试、学生培养、队伍建设、支撑保障乃至干部任用和公共资源使用等都是党委自身工作的基本职责。

第二,加强对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意见》在设立国家级思政专项课题、国家级教学评奖、思政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体系、党务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以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为高校党委进一步加强思政课队伍建设明确了职责任务。

第三,强化党委对思政课校内外两种资源的协调统筹。思政课建设不仅事关高校,而且也离不开高校与社会的联动融合。这就需要党委发挥连线搭桥作用,凝聚带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意见》明确要集合全社会资源对思政课社会实践、评奖评优、理论宣传、内引外联、对外合作等各方面进行支持配合,加快形成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融合的深度发展格局。

第四,推动党的理论对学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思想引领。在教材、教师、教学等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具体环节,《意见》明确要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党的思想理论的“三进”工作,为加强学生价值观念的思想引领指明了方向。

高校领导带头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动力

思政课重在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根据《意见》要求,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学校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建立健全党委书记、校长及职能部门力量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服务学生发展的制度安排。

第一,明确了党委书记和校长的主体责任。依据《意见》精神,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承担思政课办学质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主体责任。

第二,明确了建构大思政格局的机制保障。依据《意见》精神,学校其他领导班子成员都是“一岗双责”,分别在各自分管领域内承担思政课建设工作责任,从而最大限度形成全校共建思政课的资源合力,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形成集群合力,共同助力思政课建设发展。

第三,明确了谋划思政课发展的指挥机构。《意见》明确党委常委会每学期应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这是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解决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的制度安排。

第四,明确了确保思政课走稳走实的方法途径。《意见》要求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应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必须保证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还要通过参与党建和思政活动、带队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深入学生,进一步明确了高校领导班子深入思政课一线的具体任务。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是新时代人大思政课建设的光荣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是我国最早开始马克思主义系统化教学与研究的高校,也是思政课师资人才的孵化母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探索形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经验,在全国发挥着新的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一,不断完善学校各部门协同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兵团式”工作机制。在办好思政课工作机制上,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多个职能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各二级单位逐级承担、主动参与的领导机制和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第二,精心构建联动辐射全国思政课建设的高精尖平台基地。2016年,北京市委教工委委托学校建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中心对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的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显现。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意见》精神,在打造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文献支撑平台、丰富优质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高效便捷的思政课数字化教学平台、科学权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平台、及时全面的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平台等方面扎实推进。

第三,全力打造思政课跨学科集群式的高端研究宣传品牌。充分发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齐全的学科优势,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依托,协同推进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等支撑学科和理论院系的思政课建设。同时,大力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宣传,组织老中青三代学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新闻学等不同背景的专任教师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思政重点文章,发出“人大好声音”。

第四,深化落实人大特色的教师队伍考核制度。重点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岗位聘用、推优评奖、薪酬待遇等挂钩,将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学校已经明确规定,所有新进青年教师须至少担任一届班主任或辅导员,才能晋升上一级职称。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完善课程管理,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成果发布守程序。

第五,树立强化思政课一线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学校将师德规范作为新上岗教师入职培训的第一课,实施“百名海归挂职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读懂中国”等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下一步,将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导师遴选、课题申报等评聘考核环节,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第六,打造体现人大特色风貌的思政工作名片。近年来,学校思政工作着力打造了“红船领航”马克思主义经典研习、“读史读经典”“青马英才”“千人百村”社会调研等品牌活动,受到广大青年学子的好评和欢迎,未来学校将按照《意见》精神,进一步丰富完善各类品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努力探索完善三全育人新格局。(作者靳诺,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