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定义,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是现代德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充分激发其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其深厚的民族感情,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奋斗精神呼唤革命文化教育
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最好的营养剂。国家独立、民族复兴是中国革命文化的主题,中国革命文化是国家独立,也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源头活水,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革命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更是对时代责任的担当和传承。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人兴趣广泛,接受新生事物较快,创新意识强烈,但他们政治理论基础又相对薄弱,政治上还不够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对历史的深刻认识有待提高。加强革命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爱国热情,引导其关心国家大事,从而增强对祖国发展的高度自信。大学生要从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梦想精神呼唤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最好的“钙”。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是与“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中讲到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这个梦想将国家、民族、青年三方主体有机统一于中国人民共同的期盼、向往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青年人应用中国梦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之魂,养成健康肌体。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激发起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每一个青年的前途都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就没有青年人的前途。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团结精神呼唤自信教育
自信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灵魂。在全球网络化、信息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强势文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影响和消解不可避免。体现在个体上的民族精神有所淡化,民族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强力下降,严重影响到个体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深厚的文化根基。当今中国已经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显著提高,中华文化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赢得广泛理解认同。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我们中国人要自信,对大学生进行自信教育,一是让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充满自信,对我们的发展道路充满自信;二是大学生要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能成就一番大业。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用青春用实际行动,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创造精神呼唤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活动是联结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可以学到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受到在学校中受不到的教育。大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所以,应该结合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特点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参观访问,或就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社会实践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从内心理解和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发他们的爱国、爱党情感,增强发奋学习、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内在动力;有助于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培养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在积极性;还有助于巩固书本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加强能力培养,克服脱离实际、眼高手低的弱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19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融五四精神于高校时代新人培育全过程”的部分成果)
作者:孙秀丽 孙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