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推动高校信息化由“统筹”转向“治理”

当前,我国高校全面由数字化校园进入到智慧校园发展阶段,信息化部门业务定位也由统筹向治理职能转变。2016年后国家连续出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多份文件集中指出,高校要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将信息化建设效果、发展水平纳入管理者绩效考核的治理举措。同时,各类主办机构也多次推动全国性高校CIO建设经验研讨,体现了国家、高校对此事的高度关注。

笔者发现,当前多数高校CIO的治理体系仍未完全建立,偏重技术发展和业务实现,职能定位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主要表现在:来自高校领域内职业化CIO人才缺乏,社会第三方成效监督机构还未引入校园,依然是副校长垂直分管负责制的管理架构,尚未解决设立高级CIO专业岗位和职数问题,学校信息化规划与学校发展战略脱节,信息化管存在多头管理,信息资产缺乏集约化管控而出现碎片化,公共资源配置服务的IT大账本尚未建立,师生素养与应用成效不高等问题多态尚存。而定位在“统筹”阶段的原地踏步是阻碍高校迈向IT治理阶段的关键所在。充分认识这一问题,不仅能避免新瓶装旧酒,更有助于推进高校IT治理工作根本性变革。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理解趋同,信息化长期处于大后勤地位,容易出现对信息化治理作用重视不够、了解不足现象;二是机制与制度趋同,高校受现有事业单位的体制与机制影响,对增加领导职数、设置“附设岗位”、配置薪酬与职级有一定困难;三是模仿趋同,在借鉴欧美高校先进的CIO治校方略中,应消化其治理内涵,探索形成契合学校实情的CIO治理架构,而非简单模仿。

随着“双一流”高校建设阶段进一步深入,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智能技术时代来临,教育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高校已将信息化工作提升到战略性、基础性和引领性的重要支撑地位、各大高校正在向信息化加强资源倾斜和投入保障,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智慧校园建设中,办学治校将高度依赖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教师教学大量使用云计算资源,在线学习系统将全面引入人工智能提升个性化在线学习服务支持能力,师生在校园的日常生活服务离不开智能物联网。而IT治理的人力资本、信息资本、组织资本是顶层目标规划与应用成效实现的基础,因为,其在规划上起着展望未来与照顾根本作用,执行上起着支撑业务与保障安全作用,推广上起着素养提升与运营增效作用,监管上起着成效评估与流程再造作用,业务上起着体验改良与流程重组作用,研究上起着深度融合与创新引领作用。因此,需要寻找相关举措,建立符合我国实情的CIO体系支撑、功能架构、人才配置机制,以重塑IT治理本质。

首先,必须建立完整的CIO治理功能。包括:战略决策与蓝图规划、信息资产配置与公共服务、新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开发与业务控制交付、IT运维与信息安全管理、推广应用与运营服务、成效评估与业务优化、工程创新与师生素养提升等九个方面,使其具备从蓝图规划到建设成效评估的一套完整、循环、可持续化的体系功能。通过业务重构,强化规划与监管职能作用和信息资产应用成效最大化的发展理念,改变数字校园时代信息中心+网络中心+电教中心架构对IT治理功能欠缺与松散问题。

其次,要建立CIO治理三权分立的制约原则,规避垂直分管负责制下跨部门横向协作矛盾,以及仲裁者+裁判员+运动员兼具一身所导致的权力过度集中问题。设立CIO办公室、信息中心、推广运营中心核心管理机构,分别授予规划与评估、建设与运维、推广与运营的管理权限。CIO办公室侧重战略蓝图设计与实施规划,跨垂直部门横向协调及信息流程整合,推动成效标准制定与评估;信息中心在担当好建设与运维的基础上,加强对信息资产集约管控与信息资产共享配置服务能力;推广运营中心定位于智慧校园运营推动与建设成效放大,促进师生信息化素养全面提升。通过结构重组,全面理顺横纵向职能关系,实现高效的协同运行机制,形成目标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信息化治理格局。

最后,要建立CIO职业化用人机制,完善CIO治理体系下的用人环境。相比传统的信息化管理者,CIO更加关注应用的建设效率、推动效能与运营成效,强化对预期目标的设计与紧密跟踪,更擅长平衡与管控信息化战略的匹配性、投资合理性、风险明确性,有效减少低效的应用,提升高校信息资产回报率。因此,学校在引入职业化CIO的同时要加强机构改革保障。根据实际情况,要配置好CIO高级技术管理岗位和副校长同职级的“附设岗位”,即“双肩挑”。以专业人才引进方式解决薪资结构与市场对接匹配问题,做好空降人才保护和融入机制,防止岗位架空和管理回弹等问题发生,充分激发CIO的责任感、敬业度,才能使信息化治理水平与能力得到专业化提升。

(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信息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