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青岛科技大学:启动“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新模式

今天,青岛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第一课”开讲。该校校友、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袁仲雪结合自身实际,从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历史发展、“产学研”产业链介绍、战略规则、文化精神等四个方面,为卓越工程师学院学生开讲“开学第一课”,标志着青岛科技大学推出的“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新模式正式启动。

为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不深入等突出问题,青岛科技大学探索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学院。该校围绕本校材料、化工等优势学科,推出贯通工程硕士培养模式,通过与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一起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实现“教科产”融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毕业后能成为企业生产的“行家里手”。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吕万翔告诉记者,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突出学科交叉,实施跨学科、跨单位、跨团队培养,强化交叉课程学习,课程改革由学校和合作企业联合实施;注重强化前沿知识与综合能力结合,提升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学生进入卓越工程师学院学习后,享受校企合作制定的特定人才培养方案学习条件,同时享受学校奖学金、企业助学金和科研奖励。

据了解,“工程硕博士”采用贯通培养模式,分为4个阶段。本科阶段:在学校进行3年工科基础知识学习,并组织到合作企业见习实践;1年本硕过渡阶段:在大四上学期经过免试推荐完成选拔后,进行硕士阶段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在大四下学期达到毕业条件和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后,获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工程硕士培养阶段:完成硕士阶段课程学习后,在企业、科研院所进行2年左右专业实践和工程技术研发,达到毕业条件和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后,获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N年跟踪反馈阶段:校企合作做好毕业生就业及后续5—10年跟踪关注等工作,收集毕业生和企业对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调整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为培养高水平高质量“工程硕博士”,该校将聘任企业、科研院所导师与学校导师组建导师团队,建立工程与学科兼备的师资库。在培养过程方面,学校强化过程评价,建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调整机制,校企双方对学生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评估,并及时调整和分流。在结果评价方面,学校注重对工程管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评价,学位论文成果可以是工程新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成果。另外,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的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将为“工程硕博士”学生提供经费支持、设置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训场景、就业岗位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