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落实到教育上就是依法治校,而对教师来说,就是依法执教。在学生管理中,教师要依法依规管理,按照师德要求来做,不能突破师德红线和体罚底线。
■媒体监督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力量,但应该是真实和客观的报道。如果媒体从建设性方面报道,把问题说清楚,这样的监督才是教育改革发展之福。否则,只会破坏教育改革的成果。
■时代变了,环境变了,而一些教师还在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学生,不仅行不通,而且迟早会被时代所抛弃。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方法和途径,给学生更多的爱和理解,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
日前,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教育局决定给予乌鲁木齐第100中学体罚学生的教师田某开除处理。由于认为自己被开除是当地教育局迫于媒体不实报道引发的舆论压力而做出的,有失公平公正,田某委托代理人向乌鲁木齐米东区教育局提出行政复核申请,希望能客观公正地对待田某所犯的错误,做出正确的裁定,撤销开除处分的决定,让其重新回到学校。此事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田某体罚学生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田某真的打了受害学生50耳光?事发后,她遭遇到了怎样的困境?这件事给其他教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日前,记者就此事进行了深入调查。
【调查】
“扇学生耳光”被夸大
田某,乌鲁木齐第100中学原初一年级数学教师,也是被媒体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第100中学教师连打学生50多个耳光”为题进行报道中的主角。9月30日,她已被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教育局开除。
10月30日,经过再三努力,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位被学生称为“好老师”的田某。见到记者,田某的眼泪涌了出来。“我快崩溃了,我快撑不住了。”田某一边向记者哭诉一边断断续续,充满绝望地说,“短短一个月,我瘦了8公斤。”
9月29日,新疆一家媒体的一篇《老师扇学生50耳光》的报道,立即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一时间,全国各地门户网站、手机微信、QQ空间等都出现了这篇报道和相关内容,标题都突出了“学生被老师打50耳光”这个关键词。田某说,截至10月30日,中国教育报记者是事发后第一个采访她的媒体记者。尽管各大媒体刊发了300多篇报道,但都没面对面采访过她,田某也没有接受过电话采访。“我就是不实报道的牺牲品。”田某说。
同样是打耳光,一巴掌和50巴掌,性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体罚学生,都应该受到处理。但在传播过程中,一巴掌和50巴掌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却可能完全不同。田某是否真的扇了小杰50个耳光呢?
9月26日,上午最后一节数学课,由于学生小杰没有完成数学作业,担心受到老师批评,在检查作业本时,小杰坚持称自己把数学作业本交给了数学课代表。然而,数学课代表和小组长称并没有收到小杰交来的作业本。作为教师,田某便就此开展调查。后来,在小杰的书包里,找到了作业本,作业没有做完。“我最讨厌学生撒谎,这是我最生气的地方,一冲动便伸手打了小杰。”田某告诉记者。至于具体打了几下,田某说“记不清了”。
到底打了多少下?就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当时负责调查此事件的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刘钧。刘钧介绍说,事情发生后,米东区教育局立即成立了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调查组询问了小杰和他的家长,还找了当时班里的7名学生,也当面调查了田某。7个学生中,有一个学生说看到打了一下,还有几个学生说打了几下,还有两个学生说打了十几下。在米东区教育局做出的对田某的处理决定中,没有采用媒体报道的小杰被打50耳光的说法,而是使用了“打了数十下”的表述。
据田某讲,她当时并没有用巴掌扇学生,手掌没有接触学生的脸部,只是指头打到了学生的脸。媒体报道说,挨打后小杰因头晕目眩耳鸣被妈妈送进医院。事实上,小杰被田某打后,还在学校继续上课,当天下午四节课都上了,而且还上了体育课。田某告诉记者,打人后,她认识到了错误,觉得对不起小杰,整个下午都在关注着小杰。
当天晚上,也就是9月26日晚上9点多,田某接到小杰父亲打来的电话。得知孩子被田某打了,小杰的家长心疼不已,十分生气。打电话质问田某,并说小杰流鼻血了,要到医院去检查。田某表示要带小杰去医院检查,但被小杰的父母拒绝。晚上9点多,小杰被父母送到米东区人民医院。
10月30日,记者在米东区人民医院CT室查到了当天小杰的检查记录。小杰做了两次CT检查,其中一次是脑CT检查。据给小杰检查的李医生介绍,小杰脑CT检查一切正常。但据刘钧介绍,他和教育局其他领导在去医院看小杰的时候,看到他脸上有红肿的情况。
一时冲动体罚学生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第100中学教师连打学生50多个耳光”被报道后,随即被各大网站转载,各大媒体也进行了刊登和报道。一时间,田某的手机被网民打爆。有网民骂她心狠手辣,太坏了,是个坏女人;还有网民打电话骂她“变态狂”、“黑社会老大”,等等。田某不敢接电话,网民又疯狂发短信辱骂她。她的微信、QQ号被盗,各种私密信息被人肉搜索。从来没见过这种阵势的田某被压垮了。田某因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
“那几天,我真的快崩溃了,感觉天塌下来了。”田某说,“我体罚学生,我知道错了,不该打他的脸,但我没有网上说的那么狠心,我不是什么黑社会老大,也不是变态狂。我爱孩子们,爱教师这个岗位。我只是一时失控体罚了学生,怎么就被骂成这样?我想不明白。”
田某原是米东区农村一名代课教师,1991年走上讲台。作为代课教师,她每个月工资只有70元钱。就是这样的待遇,她差不多干了10年,从没有怨言。后来田某又拿过每个月200元的代课教师工资。这期间,亲戚朋友看到田某能干,却只能拿一点点微薄的工资,便劝她离开代课教师岗位,另谋职业。“如果她不当代课老师,干什么都能干得好,当时劝她离开她不听,她说舍不得学生,舍不得讲台。”田某的姐姐流着泪对记者说。
“教育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职业,也不仅仅是事业,我一直这样想,只要能让我吃饱肚子,我就愿意在教育上干一辈子,决不后悔。”田某哭着说。在田某的家里,记者看到她的一部分获奖证书,足足有一尺多高。她曾经是米东区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在学校当班主任期间,几乎年年被学校评为先进班主任。后来,她凭借自己努力,考上了正式教师。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她从农村学校教导主任的岗位上,调到乌鲁木齐第100中学担任数学教师。
田某的多位学生告诉记者,在课堂上,她是一名严师;在课下,她是学生的好朋友。学生给她取了个外号“田老大”,也就是“孩子王”的意思。然而,体罚学生事件发生后,这个昵称被网民们错误地理解为田某是学校里的“黑社会老大”,并由此引发了对田某的人身攻击、侮辱和谩骂。
一位正在山东大学读书的田某曾经的学生对记者说:“已经从‘老大’那里毕业了三年多,和她相处也不过短短的一年半而已,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老大’是我所有老师里对我影响最大,是我至今仍会牵挂仍会去看望的人。我们不叫她老师,我们就是愿意叫她‘老大’,因为这样亲切。”
家长学生的呼吁
对于网络报道中提及田某经常用“蛙跳升级”、“黑虎掏心”、“蚂蚁上树”等变态手段惩罚学生,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调查采访中,说起这些词语,田某教过的学生都说,这不是什么变态手段,而是发生在课堂上的趣事,其实就是游戏,是体育课上的动作和姿势,只是被赋予了形象的名称罢了。然而,在网络上和一些媒体的报道中,这些在学生们看来有趣的活动,被说成“惨绝人寰”的整人招数。田某曾经教过的一位学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是我15年求学生涯里,最贴心、最有责任心的一位好老师,我非常感谢她,我尊称她为‘田妈’。”
田某在工作上的认真负责,有目共睹,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放到她的班上。事件中的小杰,本来不是这个学区的学生,能到田某的班上,还是托了人情、找了关系的。小杰的父亲在送小杰到田某的班上之前,已把田某在学校里的表现了解得十分清楚,才选择了田某的班。
9月30日晚上,得知田某要被米东区教育局开除后,100多个学生家长到教育局为其请愿,希望从轻处分,给田某一个改过的机会。还有田某曾经的学生声援她,认为她只是犯了不该犯的错误,不应该因不实报道被网民如此谩骂和侮辱。有的在外地上学的田某学生还赶到田某家里,安慰她。还有的田某教过的学生打电话表示:“愿意一辈子给田老师养老,照顾她。”
采访中,接受采访的家长表示,田某转化了很多后进生。很多被别的学校抛弃的学生,在田某的班里,被教育培养出来,考上了大学,或者走上了正道。
【追问】
处罚教师是根据事实还是舆论?
田某认为,媒体报道存在不实情况,并没有听她的解释,舆论也一边倒,尽管后来田某曾给打电话来的网民解释过,但依然遭到谩骂和语言攻击。日前,田某委托律师向米东区教育局提出了行政复议,认为不实报道引发的网络舆论压力,才使米东区教育局做出开除她的决定。如果没有网络舆论压力,处理结果也许不是这样的。米东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刘钧表示,事发后的舆情显示,387家媒体转播转发了这个事情,影响很大,反响强烈。
田某的代理律师表示,事情发生在9月26日,当天是星期五,9月30日便做出了处理结果,有调查不充分之嫌。律师认为,开除田某,有可能是米东区教育局迫于媒体舆论压力匆忙做出的。
采访中,刘钧认为,田某体罚学生事实清楚,开除处理是有法律依据的,也符合相关规定。但田某代理人告诉记者,田某所犯错误并不适用于《米教字(2014)150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所依据的法律及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如果教师体罚学生,又经过教育拒不悔改的,可以适用第二款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但田某不符合此情形。而且,根据《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开除处分应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事件发生后,田某所在学校并未提出开除建议,但被教育主管部门多次打回,强行让学校提出开除建议,程序严重违法。再其次,米东区教育局没有明确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条第几款对田某做出处分,也没有提供情节严重的证据,因此适用法律不明。
“事件发生后,田某多次与小杰的家长真诚沟通,在听证会上小杰的父亲接受了田某的道歉,并明确表态不想让田某离开工作岗位。”田某的代理人认为,小杰也已经重新择校上学,而所谓的“社会影响恶劣”,是媒体在误导情况下造成的不真实的社会影响。
“如果把网络炒作的强度纳入对教师处罚的因素之中,后果不堪设想。因为一件小事,在网上发酵,往往会变成网络事件,在传播过程中会被夸大,这样的话,对教师不公平,对教育也会造成伤害。应该根据事实,根据真相,而不是舆论的强弱来判断。”采访中,一位教师这样说道。
新疆一家媒体的评论员张天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教育改革正处在关键期,类似事件不可避免地还会发生,如果媒体从建设性方面报道,把问题说清楚,这样的监督才是教育改革发展之福。否则,只会破坏教育改革的成果。
教师依法执教为什么会这么难?
田某因体罚学生被开除,引发了正反两方的争论。一方认为,田某体罚学生并没有造成小杰实质性伤害,开除处理太重了,这样处理,以后教师还敢管学生吗?另一方则认为,田某被开除,是咎由自取,是体罚学生造成的后果,该她自己承担。
田某因体罚学生被开除后,一些教师担心遭遇类似田某事件的炒作,成为受害者,感叹不敢管学生了。一位高一年级教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学生上课打瞌睡,我就会叫学生到后面去站着听课。本意不是体罚学生,是希望让学生站一会儿,清醒一下,但田老师的事情出来后,再也不敢这么做了,担心学生告自己体罚。”
采访中,有些教师认为,面对犯错的老师,在犯错情节不那么严重的情况下,是不是应该给一个改正的机会?有的教师认为,人无完人,都会犯错,知错就改,改了还是好老师。应该给改正错误的机会,而不是简单地开除了事。
一位教师表示,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应该建立教师纠错机制,给教师相应改错的机会?还有一位教师认为,个别教师在管理学生时,游走在惩戒和体罚的边缘,如果没被曝光,没有被炒作,相安无事,但一旦曝光,被炒作,惩戒就变成了体罚,教师承担的后果相当严重,这给教师带来了莫大的压力,不知道该怎么管学生了。
“学生该管是一定要管的,但管学生不是体罚学生。首先不能打,成年人打未成年人,是违法行为。其次,不能变相体罚。教师在使用惩戒方法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越红线。”刘钧说,依法治国,落实到教育上就是依法治校,而对教师来说就是依法执教、依法依规管理,按照师德要求来做,不能突破师德红线和体罚底线。谁触碰了,就处理谁,决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教师怎样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
“如今时代变了,生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时代,越来越透明,对教育来说,很多过去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同时,媒体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发达的网络媒体往往对一个事件会起到迅速传播和推波助澜的作用。”张天宇认为,如何面对这样的媒体环境,值得教师深入思考。过去,可能打学生几巴掌、骂几句,只要不被媒体报道,往往就没事了。如今情况不同了,智能手机普及率高,学生和家长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新闻,教师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要在心里建起一道“防火墙”,特别是在言行方面,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肆无忌惮”、“不拘小节”。
田某体罚学生事件发生后,作为参与调查该事件的教育部门负责人,刘钧对此有过深入思考。“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喊了很多年,但在一些教师的心中,还没有真正树立起这样的理念。”刘钧说,“如今,人类进入了3D打印时代,大环境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了。然而,一些教师还在用传统的方式和办法在管学生,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学生,不仅行不通,而且迟早会被时代所抛弃。”
刘钧说,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学生也自然和过去的学生不同了。作为教师,应该多思考,在当下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该做出怎样的改变、如何去改变、该改变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在新的环境下认真解决好的课题。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方面,教师只有跟上时代变化、环境变化和学生的变化,不断创新方法和途径,给学生更多的爱和理解,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
田某体罚学生事件发生后,米东区教育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百日专项行动”,要求各学校认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让每个教师每个管理者都参与其中,以田某为戒,认真反思,不能再出现类似事情。
据悉,田某关于要求撤销其被开除处分的行政复核申请,已被米东区教育局受理。
【记者手记】
“这件事没有赢家”
“因没交作业,学生被老师扇50耳光”被各大媒体转载和报道的时候,记者正在外地出差。在网上看到这一消息,在震惊的同时,记者并不大相信。稍有常识的人都应该能想象得到,一个成年人对一个未成年人扇50个耳光,后果该有多严重,情节该有多恶劣。
紧接着,我便接到一个一个询问电话,来电询问我的主要内容是:“那个老师真的打了学生50耳光?”三天后,看到米东区教育局对田某做出开除处理后,记者才觉得事情严重了。
就在记者准备进行调查采访时,新的出差任务又来了。在出差期间,一位教育界人士对记者说,田某当时并没有打学生那么多巴掌,这个报道可能不实,田某有苦无处诉说,希望记者能关注一下。
在多方努力的情况下,记者联系到了田某。听说我是记者,田某拒绝接受采访,说她很害怕记者,听到“记者”这个词就浑身发抖,充满了恐惧。事情发生后,田某遭到了攻击,被谩骂,被人肉搜索,一度心脏病发作住院。经过深入调查,包括到医院调取检查记录,记者发现,“因没交作业,学生被老师扇50耳光”的报道,存在不实的地方。
“这件事没有赢家。”米东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刘钧这样对记者说。的确,事件发生后,在学生眼中被视为“好老师”的田某被开除,离开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和心爱的三尺讲台。而受害学生小杰也被安排到其他学校就读。由于“被打50巴掌”这个关键信息来自小杰和他的父母,因此,他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小杰的父母也很后悔,他们当初是想通过媒体批评一下田某,没想到事情最后“失控”,看到田某被开除,小杰的父母后悔不已,因为田某在体罚小杰前,也是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网络炒作还让当地教育部门感受到了巨大压力。采访中,当地一位教育局负责人说:“米东区教育出名了,可是出的是恶名,出了这样一个体罚学生的老师。”和田某一样,很多了解真实情况的受众,对媒体的不信任心理也高涨了起来。这对媒体来说,也是伤害。
采访过程中,很多人这样对记者说,体罚学生的确是田某的错,小杰经过医院检查,并没有造成严重伤害,小杰和家长也原谅了田某。如果没有被媒体大肆炒作,田某应该不会被开除,受伤害的各方不会被不实报道产生的如此巨大的舆论压力所压倒。教育受到的伤害,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深,如此难以愈合。
这些,都值得全社会深思,并从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