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超班级“学习绿卡”

教育故事一旦“发育”为教育叙事,它的根须就会在教育土壤里获得植根性。有些故事总会让教育工作者在内心产生充分“搅拌”的意愿,从而创生出有价值、有情怀的制度福利。

2011年秋,期中考试刚过,一名学生的家长来我办公室,让我为他的孩子换班。我一怔,不明所以。家长解释说,他的孩子期中考试总分年级排名前五,孩子总在家抱怨课上“吃不饱”——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教师讲的和作业布置的都太简单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是适人、适时、适地,现在他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并不“适人”,所以,他希望我能将孩子调到学业层次较高的理科实验班学习。

然而,换班这件事并不简单。高中三年中途换班是大忌。如果一名孩子换班带动其他孩子换班,又当如何?换班引起的连锁反应还不止如此:学生中途换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会有意见,社会舆论也会纷纷扬扬。

换班之事确实不能轻举妄动,但不少学校都确实存在着一些学生课上“吃不饱”的问题。目前,一些学校学科“分层走班”的教学条件还不成熟,无法兼顾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在不换班的条件下,打破班级之间的壁垒,给学生学习更大的自由度,满足这些学生的学习诉求呢?

校长的办学智慧往往被困难或问题“点燃”,一个将问题“推”出校门的校长,不可能有久远的作为——也许我们可以“拒绝”一个友好的家长,但是家长给教育点的“穴”还是需要解开的。

学校的制度是为学生“撑腰”的,那么为资优生“撑腰”的制度在哪里呢?我所在的学校进行的尝试是,让学业优异、学有所长的孩子在追求更高学业层次的路上获得“通行证”。2011年11月,学校向高三年级理科生年级前30名、文科生年级前5名的优秀学子发放了超班级学习的“绿卡”。学生根据本人的意愿,征得家长同意后,向教务处提交申请,通过审核者即可获得“绿卡”。“绿卡”持有者可以凭卡进入学校任意班级课堂学习,可以自行选择在教室学习还是到图书馆、阅览室学习,可以决定在中学学习还是到大学旁听,自主选择作业,自主选择考试。

学校为首批获得绿卡的学生颁发了“通行证”。从此,超班级学习“绿卡”制度正式实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进一步激发,学习内驱力更加强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情怀”施加共鸣有时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创造出实质性的制度红利,我们的情怀才会被别人看到,从而让学生、教师、家长知道校长在教育的哪个层面用心、发力。

超班级“学习绿卡”推行之后,有一名家长来电说,学校是在朝着教育平等的教育理想前行的,感谢学校让孩子看到更为远大的自我。这样的肯定让我内心激荡起更为深厚的教育热忱:别让学生在“吃不饱”的状态中“营生”,那可是一个个精致敏感而渴望成长的灵魂;别让学生在不快乐的状态中失去了品味快乐的本领,因为他们都是带着求知的渴望来到学校的。

(周千红,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校长,宁波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宁波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宁波大学和宁波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