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了幼儿园!”这一消息让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后寨村的农民们兴奋不已,常年为孩子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作为一个财政穷省,贵州对教育,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学前教育却毫不吝啬。在先后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突破工程后,贵州新增乡镇、城市社区街道公办幼儿园1650所、村级幼儿园3290余所,新增在园幼儿53万人。
贵州的进步,正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自一期、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学前教育被纳入民生工程予以保障,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50.9%提高到了如今的77.4%,“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还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普惠性资源供给不足、教师数量短缺、幼儿园运转困难、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在部分地区还比较突出。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0%左右。家门口幼儿园“物美价廉”的时代即将到来。
“黑园”屡禁不止怎么办?
靠督导,更要靠普惠,让更多幼儿园“物美价廉”
在现实生活中,“黑园”一词并不陌生。这些游走在公办、民办幼儿园之外,并吸纳着众多幼儿的“黑园”,不仅自身生存状态堪忧,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黑园”为何屡禁不止?监管不到位是原因之一,但根源还在学前教育资源的短缺。
从监管方面来看,“对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幼教点,以及未取得办园许可的幼儿园进行全覆盖监管,很有必要。”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林仕梁介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了《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将对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安全卫生、保育教育、教职工队伍和内部管理等五个方面实施督导评估。
“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结果,应该作为幼儿园年检和确定级类的重要依据。”林仕梁表示:“所谓‘黑园’也应该分类处理,对于那些基本具备条件,政府扶持一把就能达到审批条件的,可以转变为合格的幼儿园;对于那些整改后仍未达到标准,甚至危害幼儿安全健康的,则必须依法予以取缔。”
“从根本上说,‘黑园’之所以大量存在,还是因为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认为,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是今后学前教育的着力点。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与公益普惠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健全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这样才能让更多幼儿在家门口就能上“物美价廉”的幼儿园。
为解决普惠问题,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提出:一要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在农村,每个乡镇办好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城市,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对未按规定建设或移交、没有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全面整改,并在2018年底前整改到位。二要支持机关企事业、城镇街道集体办园。三要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
幼教师资队伍弱怎么解?
创新补充机制,完善保障机制,健全培训机制
“学校基础设施啥都有,就差老师了。”在甘肃省静宁县细岗乡,幼儿园园长们总是为老师的事犯愁。在偏远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素质不高,仍是长期制约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
以静宁县农村幼儿园为例,按照每班2名专任教师配备标准,全县目前缺口教师就有300名左右。而在整个甘肃省,幼儿专任教师缺口多达2万人,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而这样的“硬骨头”,甘肃也在慢慢“啃”:通过“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事业单位招考、中小学教师转岗、大学生赴藏区支教实习等,幼儿园教师紧缺问题得到一定缓解;通过“幼儿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向农村幼儿教师发放生活补助等,幼儿园教师待遇得到进一步提高……
此次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依然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难点之一。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提升幼儿教师质量,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创新教师补充机制,通过核定编制、购买服务、区县统一招考等多种方式,解决师资短缺问题;二是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依法将幼儿园教职工全员纳入社保体系,解决待遇偏低问题;三是健全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建立符合学前教育实际、有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职称评聘标准。
此外,在民办幼儿园占据半壁江山的情形下,民办幼儿园教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无编制、流动性大、工资待遇低,如何切实关注这一群体,并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民办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短板。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引导和监督民办幼儿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和待遇,足额足项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同时完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消除职称晋升中公办与民办教师之间、在编与编外教师之间在机会上的不平等。”
学前教育小学化怎么破?
提升保育教育质量,转变教育观念
“你家孩子还不到5岁,100以内的加减法都会了,真是厉害!”“我们这算什么,他同学有的都能用英语对话了。”类似这样的交谈,在幼儿园家长之间,十分常见。
“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等也三令五申,但效果却不甚明显,许多家长并不买账。有家长无奈表示,要想上好大学就要上好中学,要上好中学就要上好小学,如此一来,竞争压力层层传导,自然就转移到了学龄前。
“目前,大部分公立幼儿园基本实现了无纸化教学,用游戏的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但有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迎合家长,小学化现象还很突出。”国家督学、湖北省仙桃市实验幼儿园园长王隽说:“事实上,从幼小衔接的角度来说,幼儿园和家长们应该更加重视能力、情感方面的衔接,而不是知识层面的衔接,否则适得其反,孩子可能会在将来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提升保育教育质量仍是重点任务之一。广西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胡明表示,幼儿园教育的内涵发展,任重道远。必须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指导幼儿养成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锻炼幼儿健康体魄,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积极交往与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有很多,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不容小视。有些家长甚至觉得,如果幼儿园不教识字、拼音,不教数学、英文,孩子就白上了。这样的观念急需扭转。”安徽省合肥市开元幼儿园园长朱俊玲认为,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社会上急功近利的风气,孩子们才能真正像孩子的样子,无忧无虑、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