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巧借“囧”事演绎多彩课堂

20年前踏上讲台。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收获与感触。回想起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既有成长的泪水,也有成功的欢笑;既有精彩的时刻,也有尴尬的瞬间。

在教学鲁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鸟的天堂》这堂课时,由于是一篇自读课文,我在课前没进行深入的备课。正是这个失误,着实让我在课堂上“囧”了一把。按照惯例,在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欣赏大榕树那美丽景象之时,班里一向勤学好问的毕研硕同学举手提问:“老师,这棵大榕树现在还活着吗,会不会早已经枯死了?如果有机会去广东旅游,我想去看看。”他这一问,让我心里也犯起了嘀咕。坏了,备课太不充分了。本只想到是一篇自读课文,没有过多的研究课本之外的内容。到底大榕树活着与否,我真的不能确定。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炸开了锅。有学生说:“课本上说,‘这棵大榕树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说明榕树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它肯定还活着!”也有的说:“这都多少年了,说不定早就变成枯枝被当柴烧了,或是被砍伐卖钱了!”还有的说:“连老师都不知道呢!”……是啊,80年过去了,巴金老先生笔下的大榕树在经历过纷飞的战火、复杂的天气后,是否还存活于世间?

大榕树,或生,或死,这的确是个问题。

这回,可真是糗大了!

片刻的沉思过后,我跟学生们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老师在课前没有仔细的研究和探讨,非常抱歉。但就毕研硕同学提出的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一起重新学习。课后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图书等各种学习工具进行查阅,充分了解有关大榕树的历史和现状,每个人都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封信给天堂里的巴金爷爷,告诉他今天或明天的大榕树的样子。当然,大家也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信息,明天我们组织开展作品展评和分享。这就是今天的家庭作业。”

就这样,学生们当天的家庭作业改成了一篇书信作文。经过学生们的精心准备,第二天的习作展评进行得非常顺利,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在孩子们的习作本上跳跃,孩子们那无限遐想跃然纸上。课后的我,利用网络恶补了一下关于“大榕树”的相关知识,重点就课堂上的“囧”态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分析反思。

还记得,在学习《赵州桥》一课时,我一边在黑板上画了一座拱形的的桥面图,一边问:“老师画了什么?”“赵州桥”“卢沟桥”“十七孔桥”“玉带桥”……本来我是准备画一个“赵州桥”图形直接引入课题的,谁知道学生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将所见过的桥进行了一次“石桥知识竞赛”,于是,我沿着学生的话题,布置下周即将开展的知识拓展课程——“古桥集萃”,鼓励学生利用图书、网络,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我国现存的一些著名古石桥知识,让他们知道作为现存不多的古建筑,不仅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我国古老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政治、外交及经济等均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

事实上,这样的“突发事件”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有个别孩子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前没有预设到的,是教师没有充分准备的。特别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低龄孩子心智发展水平的客观阶段,在举手之间,孩子们灵光迸发,思路别出心裁,遐想漫无边际,直让人有种“不按照套路出牌”的感觉,按照以往的思维,这种看似“不和谐的声音”,带给我们的或许是反感、担心,甚至是困惑。如果操控不当,课堂就会无法有效驾驭,学习效果就会差强人意。

有了这几次教训,经过仔细剖析,我深刻地认识到,在课堂上打破常规、跳出预设流程、爱“打岔子”的那几个孩子,他们往往视野宽泛、思想活跃、反应迅速。他们的课堂反应,大多都是无意识的,只不过是渴求知识的一种本能反应。在这时候,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表现泼上一盆凉水,那将暴露出我们作为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有所偏差,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巧妙捕捉课堂动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无心之举”,因势利导,努力生成有效资源,顺着学生的思路重新确定下一阶段的学习主题或环节内容,就极有可能生成并延续一堂好课的精彩,甚至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之喜,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盈着更多的色彩和智慧。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实验小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