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教师培训“株洲模式”,成就教师职业幸福感

1. 2017年“送培到县”茶陵培训点活动.jpg

2017年“送培到县”茶陵培训点活动

2017年岁杪,株洲市第十三中学体育馆,学生们正手握装着细沙的矿泉水瓶跟随老师的口令和音乐的节奏练习哑铃操。上课的并非十三中体育教师,而是市一中晏英老师,周围还有一群体育老师或站或坐着,他们是全市前来观摩的体育学科骨干教师。这次观摩活动是株洲市高中体育学科基地2017年最后一次集体研训,研训的主题是“室内体育活动课的价值与方法研究”。

像这样以学科基地、名师工作室为“纽带”的骨干教师研训,全年在株洲43个学科基地和名师工作室中有70场次活动。近几年来,株洲建立了针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领军教师的多种发展途径。老师们职业发展的思路清晰了,工作劲头也涨了。

“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入手,教师培训大有可为。”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姜野军说。他的话与日前出台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内容不谋而合——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示范课.jpg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示范课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让教师培训工作有了明确的‘对标尺’。”对于《意见》的出台,姜野军的脸上显出一种兴奋,为这几年株洲教师培训工作“路子对了”而高兴。

株洲教师培训工作的“路子”简而言之叫“‘十百千万’工程”。

教育当前面临的公平与质量这两个问题,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2016年以前,株洲的教师队伍一直存在着教师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性缺编矛盾突出,高水平有重大影响的教师数量偏少,教师学非所教、教非所学现象在县区学校大量存在,不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素质储备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现代化进程等等诸多问题,这对教育事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必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这是株洲市教育局党委一直在思考、讨论的问题。正在此时,新上任的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姜野军与教培的同仁们提出了实施教师素养提升“十百千万”工程的构想,即:完成十个教师发展支持计划,推进培养百名学科领军教师,培训千名优秀骨干教师,建设万节优质课堂教学资源等四个工作专项。“十百千万”工程成了株洲市十三五时期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意在整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资源,实现教师职业生活全覆盖的“学教研训一体化”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中得到确立,从而解决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是株洲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头戏,他们致力于让校长和老师成为教育家,让广大教师有专业发展的获得感与职业生活的幸福感。

“路子”对了,如何实施?

 “要我培”变“我要培”

2015年9月,姜野军从株洲市四中校长位置上调任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

这是一位有着30多年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曾被授予“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湖南省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的教育人。

连续走访县市区校,访谈校长和教师,姜野军的思考由一所学校的管理转到了全市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角度。

如何让教师培训受待见?

作为一直在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姜野军了解老师们需要怎样的培训。

做好教师培训管理服务与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工作,带领教师培训中心实现进一步的转型升级,确立“面向教师的专业性服务机构、促进教师发展的主导平台”的职能定位,确立“做真培训,真做培训”的原则。

“真”的背后是“实”。

从2015年下学期开始开展的名优特教师“送培到县”系列活动,原本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里的“规定”动作,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培训方式的初步尝试,使得“送培”既接地气又落到实处。他们将“送培到县”活动与学科基地、名师工作室等联合起来,统筹全市优质培训资源为广大县乡教师发展服务,把培训课专递到“乡间田埂”。让名优教师现场把脉县级中学教学,以期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达到城乡互动,资源共享,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为了使培训更具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培训形式上还分为集中培训、在岗研修(完成作业)、精品研训三个环节。

“送培到县”活动采取的是“同课异构”的方式,即市里的名优特教师和县里的教师针对同一篇课文,各自备课,面对不同班级同上一堂课。课后还有互动交流和专家点评环节,还有一节学术讲座,每次活动均有一个主题。从在革命老区炎陵开展的第一场活动,到2017年岁末,此项活动已经开展14场次,人气可以用“场场爆满”来形容。这样的送培活动还时常吸引外市州的老师们前来观摩,永州道县一中的十余位老师到醴陵一中考察,了解到醴陵二中有送培活动,便不请自来,转道二中听课,纷纷为株洲老师的课堂艺术和主题讲座“点赞”。

“这样的培训可以解答教学中很多困惑,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学生学科素质的全面提升,希望以后每个学科每一学期都有这样的活动送到‘乡间田埂’。”参加“送培到县”活动的攸县一中物理老师谭祖鹏感慨道。

炎陵一中陈芳老师说:“听了名优教师的课,幸福感飙升,这样的优质课学得上,用得着。”

为打通教师培训“最后一公里”,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还开展了“送培到乡”示范项目,把培训送到了醴陵市官庄乡的乡村学校。启动校际结对帮扶工作,株洲枫叶中学与醴陵官庄中学、株洲天元小学与醴陵长连中心小学结对,采取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短期任教、建立培训后期协作平台等措施,保持示范课教师和学术讲座专家与结对学校与参训教师的长期联系,促进城乡教师协作互助、共同进步。

姜野军告诉记者,这样实在的培训其实只是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十个“教师发展支持计划”中的一个,其他还有:中小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青年教师岗位成长援助计划;教师发展特色课程培训计划;名优特教师“送培到县•送培到乡”计划;中、小、幼校长(园长)高端研修计划;教育管理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教育家成长书院建设计划;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建设计划;教师移动学习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计划。

株洲教师培训还有专门针对乡村教师和乡村学校校长的“乡村教师•校长专项培训计划”。以高中音乐、美术学科基地主持人为工作坊坊主,2017年启动了第一批为期三个月的乡村薄弱学科教师工作坊研修,培训小学音乐教师39人,美术教师40人,学员全部来自株洲县、醴陵、攸县乡村学校,既是市级培训首次采用工作坊研修模式,也是第一次集中培训乡村薄弱学科教师,项目的成功举办为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积累了宝贵经验。

至于记者关注的培训课程方面,姜野军坦言,教师培训不能脱离教育教学实践。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一直在积极探索“学教研训一体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努力贴近学校、贴近课堂、贴近老师们的需求。他们有班主任素养、国学课程、校园足球教练员、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等特色课程培训班,还有基于农村学校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实际,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区域内教师适岗培训等。

“关注老师需要才是真培训,把‘要我培’变成了‘我要培’。”株洲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毛大训这样评价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的工作,教师培训正是他分管的工作。

“自选动作”有亮点

株洲市教师培训“十百千万工程”里有一个项目是培养“百名学科领军教师”,根据方案,株洲将在2016年至2020年的5年时间里,遴选100名左右的名优特教师,建立约25个特级教师工作站引领教师培养、培训。这是株洲教师培训“自选动作”中的一大亮点。

特级教师工作站可以称之为株洲教师培训工作的高端平台,着力于百名学科领军教师的再发展、再成长。既解决了特级教师发展的瓶颈,又能发挥发挥工作站在所在学校、所在区域以及全市范围内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株洲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毛大训提出要求:“要把特级教师工作站建设成为名师培养的摇篮,让优秀的人培养出更优秀的人。”

“成立特级教师工作站是株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创新,为特级教师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让优质资源形成合力,更好的反哺培养我们成长的这片土地,是一个精英荟萃、强强对话的平台。”市二中特级教师工作站成员陈莉双一席话道出了特级教师们的心声。

谢学宁是九方中学校长、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也是九方中学特级教师工作站的负责人。为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工作站成立了“青年教师沙龙”,由特级教师给青年老师们做学术讲座。特级教师工作站也承担了送教下乡的任务,在茶陵一中送教过程中,谢学宁的一堂示范课得到满场喝彩。“一位特级教师,一位校长,仍坚持在教学一线,还送教下乡,可见是一个真正热爱教育的人!这堂课真让我受益匪浅。”茶陵一中的老师感叹道。

特级教师工作站的示范引领作用自然不言而喻,那么对于特级教师自身发展的“功效”如何呢?“教培中心会对工作站有一个考核,其实考核只是外驱力,提升和发展更多的来自内需。工作站成员之间的交流、对青年教师的学术引领、区域教育的辐射等,都能触动内需力。”谢学宁坦言。

为做好名优特教师梯队建设,特级教师工作站还有一个主题为“教师发展·课堂教学素养提升”的专项行动。让青年骨干教师做特级教师的“徒弟”。株洲市第四中学物理老师李冬青就亲身体验了一把,她的“师父”是特级教师黄国雄。“被震撼了。”李冬青老师说。黄国雄在点评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李冬青“心中有书,目中无人”。他还指出李冬青上课的一些小细节,例如,她在板书时出现一点小失误,自己很快就意识到了,擦去了黑板上的内容。“其实,老师的失误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可以培养他们相应的科学精神,‘不唯书,不唯上’。有时故意出错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因为老师的错误更能强化学生印象。”黄国雄说。

    “在我职业发展的懈怠期,‘特教站’成了我专业发展的加油站。”首批”特教站”荷塘站召集人、戴家岭小学校长袁灿英说,现在学校正值搬迁过渡时期,工作十分繁忙,但她除了精心策划各种教学研讨活动,还完成沈石溪《第七条猎狗》的导读《与原生态的生命对话》的撰写工作。在“特教站”中成长起来的戴家岭小学姚金凤老师说,“特教站”给了她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使她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越走越稳。

    2016年以来,株洲已建立14个“特教站”,57名教师入选百名学科领军教师培养对象。姜野军说,今后“特教站”将在专著出版、课题研究、教师培训资源开发、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并将吸收正高级教师和有发展潜质的市级学科带头人进站,并引导“特教站”在乡村中小学建立联系点,鼓励将“特教站”直接建在乡村中小学校,支持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发展,推动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跨学段建设“特教站”。

    作为实现“十百千万”工程“培训千名优秀骨干教师”的重要手段,从2016年起,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依托“四名两基地”(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研员工作室和株洲市学科基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基地),采用专家引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岗位实践、总结反思等方式,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学、教、研、训骨干教师团队。目前,依托“四名两基地”已培训、磨练了600余名优秀骨干教师。

2016年,醴陵一中易李平老师身怀六甲代表湖南队征战第五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经过基本功竞赛、上机测试、说课与答辩等环节,最终荣获全国特等奖。对于这份成绩的获得,她只想说两个字——感谢,感谢株洲市信息技术学科基地主持人张葵老师及全体核心成员不辞辛苦的研究和探讨,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2017年,株洲市南方中学英语教师黄黎娜在“第十一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她坦言,这份成绩离不开学科基地专家的引领和团队的协作,“英语学科基地的研训为我指明了方向”。

    在株洲,像黄黎娜、易李平这样走向全国比赛舞台的老师有很多。提升教育教学技巧只是“四名两基地”教师培训目标之一。“四名两基地”的教师培训更着眼于长远的文化熏染,既解决老师教育实践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也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满足。比如,株洲市首个高中校长工作室——“陈嵩校长工作室”立足实际,探索课程文化建设内容体系,形成有地域特色的高中学校课程文化,为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创造条件,让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质、学生有特长。又如,株洲市高中音乐学科基地以传承音乐文化,创造音乐价值为宗旨,以开放、融合的姿态面向社会,合作共享艺术资源,锻炼师生,成就师生,使师生享受音乐艺术的美与乐。

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还有一项“自选动作”该算全国地市级教育系统独一无二的,他们建设了“株洲教师教育网络学院”。

为满足全市4万多名老中青教师的培训需求,让人人都有机会参加到满意的培训,同时完成“建设万节优质课堂教学资源”的目标,2016年,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启动教师移动学习管理与服务平台——株洲教师教育网络学院建设。这是一个互动的平台,在上面可以建立教师培训的数字化档案,可以上传、点播在线课程,也可以实现课程和教学资源的本土开发。从2016年起至今,教师们利用“教育网络学院”已开发2600多节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全市2.4万名教师通过实名认证获得终身学习账号。

此外,在线课程“超市化”实现了教师培训按需培训与自主选课的有机统一,极大地解决了“工学矛盾”,满足了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做到了培训学习与实际工作应用的完美结合。

2018年1月,从市教育局传来消息,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选送的“精心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的网上家园”项目获评2017年度株洲市教育工作创新奖特等奖!

“这个项目启动才一年多就能获得这样的大奖,真是令人振奋。”姜野军说。

教师应做“文化人”

“做高质量、高水平、有文化、有尊严的教师培训”是株洲教师培训工作的宗旨。相较而言,质量与水平是显性的,“有文化、有尊严”该如何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呈现呢?株洲市教师培训《教育家成长书院建设计划》就致力于此。

什么是“教育家成长书院”?它不是一栋大楼,也没有一个实体的院落,它立足于教育背后的阅读和写作。“教师的差异在业余,每一位教育家都是文化学者,我们要让教师成为文化人。”姜野军说。

他们把完善学校图书配置列入培训考核,要求为乡村教学点配备好“教育家成长书架”,为乡镇中心校配备好“教育家成长书橱”,县市区及高中学校建设好“教育家成长书室”。又将教师读书活动情况纳入培训管理,还评选表彰“书香校园”和“读书之星”,通过读书节、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推进教师共同阅读,引导教师在广泛而专业的阅读中促进专业发展,提升自身素养,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从而熏染学生,影响社会。

“在这春色旖旎、满是杏花春雨的春天,捧一本好书,别有一番风情。”在“第20个世界读书日”前一天,株洲市幼儿园在该园图书馆举行了“爱上读书·悦读季”好书分享活动。65名老师手带自制的腕花,身着盛装,伴着茶香乐声,在恬静美好的气氛中感受好书的魅力与精神。炎陵县举行了“我的教育故事”朗诵比赛,《成长路上,爱在随行》《学生自尊伤不起》等教育故事道出了教育的真谛,《点燃一盏心灯》《我骄傲,我是一名教师》等诗歌朗诵燃起了老师们的教育激情。株洲市第十八中学开展了“读教育名着著、思教学规律、写教学案例、做智慧教师”系列读书活动,为学校造就学习型教师,打造学习型组织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荷塘区八达小学围绕“读写结合,共同成长”的目标,在短短几年中,学校管理人员和老师们一起写下了1000多篇教育叙事和论文,编写并出版了《达人,在路上》《家长必读》《第一粒扣子》等书籍。与此同时,一批优秀的校长、教师涌现出来。八达小学校长赵腾达每年阅读500万字以上,4年里写出了100多篇论文和教育叙事,其中有10多篇文章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这些都是“教育家成长书院”两年来结出的“硕果”,株洲教育的“文化味”更足了。

“我们还得办一份老师们自己的报纸。”2016年3月31日,《株洲教师发展导报》应时而出,这在全省市州是独一份的。

创刊号上,姜野军深情寄语:“在这里,你能够看到身边的同事是如何工作与学习、如何读书与思考、如何成长与进步的,你也能够获得启迪,找到镜鉴、方向、标杆,甚或一起前行的伙伴。于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上,你会有更丰富的思想、更充盈的智慧与更稳妥的步伐,而最重要的是,你不会再感到孤独与无助……”

“1977,2017。不知不觉,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恢复至今已经40周年!一年又一年,它悄然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也随着岁月变迁,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这是《株洲教师发展导报》2017年“高考·青春·梦想”主题特刊,他们向全市老师们发出邀约,请大家分享恢复高考四十载以来不一样的高考故事。“没想到会做得这么大,(持续)这么久,收到这么多稿件。”《导报》编辑、主题策划人雷君知坦言。据她介绍,这次活动持续38天,收到36篇稿件,市教师培训中心微信推送33篇,各学校、教师微信转发不计其数。2017年11月,《导报》新增1期《乡村教师发展》特刊,推出乡村名教师、乡村老教师、乡村好教师系列,关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及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为“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提供展示的舞台。

    学校教育与师生生活大多是平凡而琐屑的,不足为人道,但每一个个体都应该、也值得被铭记。《导报》给了这些普普通通的教师提供了下笔的动力、展示的平台。攸县新市中学曾志田老师在《山,还是山》中写道,自己好不容易走出大山,最后又回到大山,他十分失落与灰心,对学校、学生有抱怨、有斥责。但一个令人头痛的学生的细微举动却不禁让他反思:我的心什么时候变得像这山上坚冷的岩石?我青春的烈火为什么不能再喷射出热量了呢?“对山,对孩子,我也许该用一生来承诺。”他写道。《金黄油饼,南瓜汤》是攸县新市中学刘昌兴老师对父爱的感恩。小时候,生病了,父亲给他买金黄的油饼,甜甜的。现在,学生生病了,他总会买一块糖给学生,看着他甜甜地吃,就像记忆中的那张油饼。父亲深爱着他,他深爱着学生,爱一代一代传递、延续。“这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株洲市第二中学李银秀老师说。的确,在这里,老师们互相诉说着,倾听着,为着一份共同事业相互鼓劲加油。

两年时间,《导报》成了教师自我成长的良好平台,也培养出了一批热爱写作的通讯员、作者队伍。

培训触角在延展

学教研训一体化带来教师培训工作新变化,种种做法不断提升株洲市师训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也让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打造“促进教师发展的主导平台”的目标定位变为现实。

谈起株洲市教师培训工作的巨大变化,市教育局局长吴安浩也忍不住为之点赞。这位曾经是中学一线教师的局长,对教育、对教师、对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上任之初短短二十多天时间里,他就走访了株洲10个县市区教育局及所有局直属学校。每到一处,他看望教师,深入课堂,实地了解教师发展需求与教育教学工作状态。他深知教师的素质对学校、对教育意味着什么,因而对教师培训工作格外重视。他曾不止一次对市教师培训中心负责人说:“教育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培训工作很重要,这不是客套话!”而他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支持不只是体现在言语上,更是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直属学校校长培训班,他亲自讲课;《株洲教师发展导报》开展“高考·青春·梦想”征文,他送来自己的作品;市教师培训中心任务重、人员少,他协调抽调;他和教育局领导班子及局机关各部门一道,对教师培训工作从政策、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不遗余力……正是因为有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力支持,才铸造出了教师培训的“株洲模式”,使之成为株洲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目前,教师培训工作的“株洲模式”,已经渐渐将触角辐射延伸到全市十个县市区的城乡校园。

石峰区九方小学是株洲市小学语文、数学学科培训基地,也是湖南省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学校拥有株洲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株洲市特级教师工作站(石峰站)。仅2017年,学校先后承担株洲市小学语数学科乡村教师赴城区学校跟岗实践及优秀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承办株洲市第五届“阅读的力量”教师读书论坛,组织语文、数学团队先后赴株洲县、醴陵、攸县送教送培,在区域内发挥着一定的辐射引领作用。

荷塘区以名师建设工程为龙头,打造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梯队结构,即:新入职的教师争取3年成长为教坛新秀,5年成长为骨干教师,7年成长为学科带头人,10年成长为名师。他们还建立了16个“荷塘区创客发展工作室”,由市学科带头人担任主持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为工作室成员,充分发挥名师团队的作用,研创高质量的教师培训课程,逐步建立教师培训资源库。

茶陵县“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送教下乡”从组建送培团队、开展主题调研、确定培训主题、制定实施方案、设计培训方案,到培训活动落实,均有科学构建。尤其培训主题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搜集的培训主题每门学科有50个左右。茶陵县教育局根据50个培训主题在调查问卷中出现的频率,每门学科确定了5个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再召开首席专家会议,每门学科确定一个主题。“这样的培训真正是我们一线老师需要的。”茶陵县舲舫中心小学谭自云老师说。

落户株洲南方中学的高中英语学科基地2017年的培训重点是,聚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他们采取的方式是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能集中培训时,还有研训网络平台。每次培训,他们都会选择合适的理论、聘请合适的专家、打磨相应的课型。12月他们组织送教到攸县三中,共送去了三堂高中课和一堂初中外教课。基地成员黄黎娜老师在送课之后写下了自己的感悟:“仅仅一堂课,我们或许帮不了他们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带给他们希望。从他们身上,我也感受到了自己这份职业的光荣。我希望自己能做个真正的麦田守望者,如同那句话:我守望麦田,却不是为了收获,我只是欣赏那一种天地的杰作,乐于把自己融入那无尽的麦浪。”

在株洲教师培训工作中,如黄黎娜老师一样的“麦田守望者”还有很多,他们渐渐感受到这份职业的荣光,因为眼前是一片希望——

 

2016年,醴陵一中易李平老师代表湖南队征战第五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荣获全国特等奖。

2017年,株洲市南方中学英语教师黄黎娜在“第十一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2016年、2017年,株洲市连续两年获得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先进单位。

2018年1月,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选送的“精心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的网上家园”项目获评2017年度株洲市教育工作创新奖特等奖。

……

看着株洲教师素养两年的提升成果,我们知道了,他们是真正快乐地将自己融入到那“无尽的麦浪”中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