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紧扣立德树人 注重以文化人——专家解析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

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幻小说首次进入高考、图文转写将“解答题目”转向了“解决问题”、主观题设置开放性答案鼓励主动思考……

80多岁高龄的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教授,看到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时,难掩内心的兴奋。他欣喜地看到,高考语文进一步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精准落实立德树人,突出语文核心素养,对语文教育发挥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8份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份,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分省自主命制5份,所有试题均保持较高质量及合理难度。高考语文命题牢牢扣住“新时代”和“新一代”的历史内涵与特点,在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做出了新探索,更好地彰显和发挥语文在高考科目体系中“立德树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独特功能,得到了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普遍认可。

立德树人: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宁教授看来,今年的高考语文回答了新课标与新高考怎么接轨的问题。

“就2017年版高中语文新课标精神来讲,考试不仅要考学生的所思所想、能思能想,还要考应思应想,要有价值引导。”王宁说,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从高考语文全国卷来讲,题目不是学什么考什么,不考死记硬背,重在启发思维。基本能力均衡的学生能突出出来,有利于高考选拔,这对在课标上解决学业质量等级是有帮助的。

高考语文命题立足于时代特征,着力于把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以及团结奋进、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入其中;明确传达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引导考生树立远大理想,投身新时代建设伟业,在接力奋斗中追梦圆梦。

“融会新思想,增强‘四个自信’;讲好改革故事,定位历史坐标;唤起青春理想,奋起追梦圆梦,是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三大特点。”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介绍。

这位专家分析,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前后,是名副其实的“世纪宝宝”。2018年是“世纪宝宝”步入成年、接力“追梦”的开始,高考则是他们开启这段人生新征程的“成人礼”。今年高考语文从这个特殊机缘切入,精心选材设题,直接唤起考生的身份意识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接力奋斗、与祖国一起追逐人生理想。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对今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命题表示肯定,认为命题体现出对语文认知的最高水平。

“语文能力是生存发展能力的基础,考试的顶层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适度得体考查学生水平。今年的考卷强化对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还渗透着对学生综合素养、整体素质的考核和提升。”张颐武说。

高考语文试题,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上的最后一堂课。因而,在试题素材选择和题目设计上,不仅注重高考的区分功能,更注重其教育价值。

北京卷选用了反映当下科学技术进步最新成果——关于人工智能的两则阅读材料,让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黄玉慧印象深刻。

“第一则材料主要是对人工智能这一新生事物进行解说,第二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思考如何应对人工智能。这两则材料反映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及价值效益,让学生体会到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自然渗透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黄玉慧说。

育才成人:深化内容改革,聚焦关键能力

陆俭明认为,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体现在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实际的语文纠错能力方面,语文教育最核心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好书面语,逐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语文能力。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起到很好导向作用,引导语文教育发挥应有作用。

“今年考题突出阅读,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阅读的好处,不仅能培养对母语,特别是对母语书面语丰富的语感,更重要的是阅读实际为孩子逐渐打开了通往比眼前更加丰富多彩世界的大门。”陆俭明表示。

今年高考语文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目标,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聚焦关键能力,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突出考查信息处理能力等,强化探究意识、凸显创新导向,给不同水平学生充分展现才华空间,助推素质教育。

“高考语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紧扣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特点,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广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介绍,如语用题的成语、语病题,过去都在独立的句内完成,今年在一个文段中设计3道选择题,使考查语料从句子变为篇章;启事与书信的命题设计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等。此外,试题还面对当代生活,突出时代性和问题性;加大对思维品质考查力度,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全面测查。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发现,这些年高考阅读特别强调信息处理能力,全国卷中有两份是有图表的,考生要通过分析筛选信息得出结论,题材涉及广泛,不仅有文学,还涉及科技、经济发展等,核心强调的是思维逻辑。今年高考语文表现得比较明显,它跨越了知识和能力问题,完全跳出了考知识还是考能力,而是还有基于这些之上的综合考查。

在北京十一学校特级教师、语文学科首席教师史建筑看来,不同类型的文体阅读目的不一样,阅读方式和考查方式不一样,高考的创新对培养学生文本意识、当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以文化人:彰显文化优势,突出引领功能

“高考对基础教育有重要引导作用,引导中学师生构建母语核心素养,今年高考语文从语料选择和题目设置上,体现出母语文化属性、思维品质提升、与时俱进的走向。”济南外国语学校语文特级教师刘笑天说。

语文以古今优秀作品为载体,包罗万象、蕴含丰富,在落实“以文化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高考语文试卷匠心独具,萃取思想精华、博采古今名篇、精心选材设题,“以文化人”成效显著。

今年北京卷文言文阅读文本共选用了3个文本《荀子·强国》《吕氏春秋·察微》《论语·先进》,在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高级教师纪秋香看来,就是“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的最好体现”。纪秋香认为,3个文本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汲取古人思想智慧,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引导传统文化教学致力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具有突出价值。

“以文化人”离不开优雅的语言文字。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精选语料、巧妙设题,引导考生在正确、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凝聚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认同、提高自身素质。

全国Ⅱ卷第21题以“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为示例,要求考生利用给定词语材料,完成对示例的仿写与续写。仿写与续写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但二者与示例联合后呈现的最终答案是“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一连串的排比句气势磅礴,直击人心。而这类试题不仅测试了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给了考生精神、思想的熏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