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猎人海力布》“一课两上”反思记

作为教师,我心底一直有一份小骄傲。23年的职业生涯让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大部分孩子都期待我的课堂,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但是,当我接触到“学习共同体”后,才发现自己对教学专业理解的浅薄。我开始反思,并跟同事一起探讨如何改进教学,让学生的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多次尝试后,我依然没找到合适的答案,在自我肯定与否定的纠结中,等待自我突破的契机。

草草收场的遗憾

10月8日下午,收到中国教师报课改专家入校进行课堂诊断的通知,我有些惶恐不安。作为高年级的语文学科组长,我想理应带头挑战一下自己,去上一节公开课。

晚上,我开始构思研究课的教学设计。我仔细阅读了五年级上册第9课《猎人海力布》,这个民间故事所属单元目标是对故事进行创造性地复述,而课时目标是从转换角色的角度进行复述。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没有太大挑战性的。

我到底将哪一个问题设为课堂的高阶问题呢?

同事给我建议,她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位名师执教过民间故事《哪吒闹海》。所以,她建议我看看这堂课的实录。看完实录我发现,名师巧妙利用教材教给学生概述与复述的方法。简而言之,概述是用三句话讲清一个故事,而复述是将一句话变成三句话,我似乎有了课堂设计的初步想法了。

秉持一贯的教学追求,我在语文课上落实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由此,我决定设计成4个板块进行教学:一是猜故事导入,意在激发兴趣;二是概述,体现二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三是通过读来品析人物形象;四是小组合作,让孩子学会创造性复述,掌握讲故事的技巧。

其实。这样的教学设计较于我以往的课堂教学,还是有较大挑战的。

以往的课堂,我更多是教孩子读懂教材,这节课我想利用教材教孩子学会概述和复述的方法。由于担心孩子不会复述,所以我将学习单中的高阶问题设为: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结合海力布的心理、神态、动作等描绘画面。唯恐学生不会从不同的方面去想象,我在学法提示上又给了孩子具体的路径:一是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他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二是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他想……三是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只见他……

直到这样我才安心了,本以为是给了孩子学习的帮助,殊不知是限制了孩子想象的空间。

这堂课的环节设计过多,我想达到的点也比较多,所以课堂上完成前三个板块已经花费40多分钟,无奈之下后面的小组展示汇报只能草草收场。我想要突破的点太多,重形式轻学习过程,导致时间分布很不合理。

将课堂环节简化

课后,中国教师报特聘专家王红顺给出了具体建议。他建议可以将原来的四个环节变成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说说课文写了几件事,第二环节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四种方法,然后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进行“独学、合学、展学”。

我明白了王红顺的意图:只有课堂教学的流程简洁,才能柔和、细致、丰富地回应每一个学生的发言。一旦教学环节过多,教师就会在教学内容及修正过程中倾注过多精力,就难以对学生的发言或言语柔和地进行回应。我想,这正是王红顺让我精简课堂环节的意图。

可当时,我首先担心的是学生很难在40分钟时间学会四种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其次我更不知道以什么路径将这四种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教给学生;最后重构课的孩子并不是我自己的学生,对学情很不了解。

此时我更多的还是围绕自己的教,而不是考虑学生的学,没有真正领会学习共同体的精髓,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放学后,我想着如何设计重构课,思考了好几个小时才稍微有了一些眉目,决定自己准备一些材料。然后让孩子通过材料与原文对比,发现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高阶问题就设为从四种创造性复述方法中选择一种,然后分组进行复述。由于担心孩子们纠结于选哪一种方法而耽误时间,所以我在合作展示环节给了具体建议。基本思路清晰之后,当晚和同年级组的罗娜、丁敏两位教师一起设计教案和课件,直到凌晨才有了重建课的雏形。

想要放手不容易

第二天, 上海特级教师黄建初的微报告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放手的作用,意识到重构课中第一板块的设计还过于传统,我依旧关注的是我的教,而不是孩子的学。

但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发现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我又担心他们无法完成学习目标,所以我选择降低了难度,先给他们三种方法和三个材料,然后让学生把这三种方法对号入座,并针对材料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课堂上,孩子们拿到材料后,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只见一个个孩子低着头,目不转睛地读着,我仿佛看到一缕缕阳光静静地洒在孩子们身上,第一次感觉到这种“静”是如此之美。

小组展示时,孩子们大胆而自信,说得有理有据,其他孩子都在认真倾听,时不时也有补充与质疑,他们在认真交流,我无须多言,只是偶尔串联。

第二环节是小组合作复述故事,孩子们拿到任务后,时而交流,时而倾听,静静地思考,小声地言说,倾听在协同学习中发生。分享故事的环节,孩子纷纷高举着小手,争先上台。合作小组4个孩子的分享都很精彩。

原文写的是: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有孩子复述道:“龙王双眉紧锁,这宝石可是我的传家之宝,送给他又有点不舍,但他毕竟是我孩子的救命恩人,滴水之恩都应涌泉相报,何况是救命之恩,区区一颗宝石又算什么。于是,龙王赶紧将嘴里的宝石吐了出来,送给了海力布。”这个心理活动的穿插,让我们感受到龙王内心当中的那份纠结,让听者有了画面感,故事情节也更加生动。

教室里热烈的掌声,扬在孩子嘴角的微笑,一只只高举的小手,在那一刻深深地触动了我,让孩子自己去探寻学习的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是多么可贵。

第二次上完课,黄建初老师建议,第一环节还可以继续放手,让孩子通过材料的对比分析,小结出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也许孩子会更有成就感。第二环节讲述故事,其中前两种方法对于孩子们来说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所以只要选择后两种方法进行复述,这样挑战的难度系数更大,孩子学习的欲望才会更强,也才能真正进入深度学习。

这几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想让课堂更加润泽,充分体现学生立场,就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想想以前,我们总是受到传统教学实践的束缚而难以解脱,或被狭隘的经验和独善的思考所累,或无意中放大了实施教改的困难,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路上停滞不前。

如果我们关注学生的学,把课堂还给孩子,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唤醒,带给我们的便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武冈市展辉学校)

作者:李 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