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特殊新学期修炼教师特别内功

P020200916307094906363.jpg

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为学生线上学习录制数学竞赛指导课。杨嘉伟 摄

■科学谋划,开启特殊新学期②

9月,全国大中小学迎来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的正常开学。在这个特殊新学期,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将面对一个在后疫情时代如何修炼特别内功的挑战。

从上一学期最初的线上教学,到分批开学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再到现在的全面开学复课,教师经历了一次看似被动、实则主动的教学场景转移和教学方式变革。在这场教育系统的战“疫”中,每位参与其中的教师在现代数字技术运用能力和立德树人教育方式上都得到了提升与更新。客观来说,这必定会推动教师在特殊新学期继续努力修炼自身专业发展的特别内功。

修炼思想内功——

让技术真正为教学插上翅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找准定位,才能真正用好技术,体现出技术赋能教育的价值。因此,技术要为教学插上翅膀,仍有赖于教师思想内功的修炼。

在上一学期线上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表现出了勇敢的自我革新精神,积极拥抱技术,进行了一些尝试。但在特殊新学期,教师仍需继续拥抱各种数字技术,更踏实地应用于教学中,要对疫情期间运用各种设备、各种软件组合的尝试予以反思,通过交流学习、师生互动,总结归纳其经验;不能把已习得的工具彻底抛弃,而应该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学科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科学选择技术手段与方式,在线下教学中合时间、合内容、合方式地融入线上教学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数字时代,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各具优势,单一的教学模式远不能满足教与学需求。新学期全面复课后,上海中学将录制优质课程这一活动持续下去,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向常态化,并以此作为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动员教师个人乃至教研组发挥自身智慧,分工协作,不断充实学校数字化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基于数字技术平台的学习、探究与创新。与此同时,还鼓励教师将技术运用的实践智慧内化,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论文评比,对高质量文章推荐发表、结集成册。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教学效率的提升并不一定成正比,唯有不断试验或试错,去寻找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才能破除“想象中的未来教育应该怎样”的迷信,为教育现代化提供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的正确教育理念,加强思想内功修炼。无论技术如何变化、场景如何切换,无论线上线下如何融合,都要将其立足点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聚焦于提升学生“做人”的核心素养和作为“学习者”的核心素养,真正将技术赋能与“五育并举”结合起来去思考。

修炼专业内功——

让学校课程与教学设计彰显活力

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后疫情时代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促进教师在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的专业成长,也是教师在新学期需要持续修炼的专业内功。学校要能让教师静下心来,专注于将新时代教书育人要求融入到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中,进一步彰显立德树人课程活力。

当下,受疫情防控影响,师生活动空间与范围相对缩小,更适合教师凝神静气,踏踏实实地进行一些课程与教学设计,这也会给学校带来别样活力。

在新学期选择好自己要专注去做的事情,是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重新认识的过程。学科教师可以在此背景下,揣摩学科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寻找在教学中的落实之道,进行大单元、任务群、结构化、演绎式、组合型、串联组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探索。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专注于学生跨学科、跨领域、项目式学习设计,引导学生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可以预见,未来会形成“无项目、没学习”的教育形态。

对于普通高中来说,新学期也面临着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挑战。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与学校特点,进行新课程的学校实施与教学设计,是教师修炼专业内功的一个重要路径。上海中学紧紧抓住成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校契机,将在新学期持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大中学合作视野下的数学班、科技班、工程班与节能汽车、金融、法学等10多个实验组的专门课程开发与指导,不断优化新课程实施所需匹配的师资资源、课程资源、技术资源等;拓宽关于学生兴趣领域的30余个系统化实验室学习内涵,引导师生一头扎进实验室;不断拓展学生科创空间平台,借助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中心、融媒体中心、图书信息中心与STEM课程中心等,从多方面引领学生成长。

修炼人文内功——

让教师自身发展成功转型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信息获取更加方便、即时,表面上看来,学生可以独立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智能终端进行学习,似乎很快便不需要教师。其实不然,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并不是单指知识传授,而是更强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德育引领、人文引领、学术指导等方面。

进入后疫情时代的新学期,教师需要迅速进行角色转型,加大在课堂上、各类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人文内功修炼,真正发挥“导师”作用——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科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成为推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引、课程开发者、资源整合者、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者,成为具有良好品格的“大先生”。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师德修养是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基石,人文内功的修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踏踏实实教书育人的态度,可以营造出纯净的教学探究氛围,从而产生以德育德的良性循环。良好的师德师风,不仅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对学生产生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其对待学业、对待职业、对待生活的态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文修养,还体现在对学术高度的追求上。学高,本身就有教师基于教育教学实践去探究学术高度与锻造学术修养的要求。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则要努力追求“教学学术”。教学学术不是高校、研究机构的代名词。中小学教师扎根于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需求,以实践研究回应教学中存在的传统老问题、现实新问题,提炼出脱离经验与特定情境的教学成果进行交流、分享,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学学术。学校要善于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这一教学学术共同体的作用,认真研究学生、研究课程、研究教材、研究教案、研究备课,持续推进教师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学学术研究。

基于这一思考,上海中学近年来推出“龙门书院·上海中学”书系,鼓励教师努力去追求学术高度,提升学术涵养,锻炼学术修为,提升人文品质。在已出版“研究型、创新型高中的实践研究”“困教录”“育人有道”“高中数学资优生教学与实践”等方面内容基础上,新学期将推进教师有关“高中数学的国际视野”“研究型教师”“国际视野下初中科技教育”等方面学术成果的出版,继续鼓励教师优化基于实践智慧生成的教学学术研究系统。

三尺讲台方寸地,一举一动见内功。在这个特殊的新学期,一线教师应在专业发展中,持续练就特别内功,静心从教,潜心育人。

(作者系国家督学、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