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校长治校的有形与无声

学校教育是一群生命体从事创造性教育教学事业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变化与糅合,生成新的力量和资源。作为一个有机体,学校具有内在生长力,这种内生力由学校内部各个要素通过一定方式组合生成。

在这个有机体内,校长是最核心的因素。校长应综合运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教育法律法规等,嵌入个人的管理智慧、教育情怀及人格魅力,激发每一位师生的潜能。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学校“有形”的相关工作载体的运转,潜移默化地生成“无声”的强大内生动力,实现学生成长、教师成熟和学校成功。

有形的制度铸成无声的秩序

学校教育是生动活泼、千差万别的,由富有个性的师生组成不同类型的群体,如班级与年级、备课组与教研组等。如何使日常教育教学秩序更加稳定?对校长来说,这是一项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工作。一所成功的学校,务必通过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管理的刚性设定与规范,稳定教育教学秩序,形成基本的规矩与日常惯性。学校的制度文化深刻地体现了学校领导层的治学理念与管理哲学。

当然,学校任何一项新制度的生成是有形、留痕的严肃过程。首先,一项制度生成的背景是为了有效解决学校管理中存在或新出现的问题,尤其是破解办学中制约学校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其次,生成的程序必须规范、民主,经过调研与论证、修订与完善,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这也保证了制度生成后的严肃性与约束力。第三,制度建设的目的是达到规范与有序。但要注意处理好一个重要事项,即考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新制度的刚性不能减弱甚至抑制了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必须在规范的基础上,努力创设一种开放、包容、合作、竞争的氛围,尤其是包容学生和教师独具个性的发展与创新。

这样的制度一旦生成,广大师生员工才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成为组织成员统一的行为自觉。这时,有形的制度就会铸成无声的秩序,有效遏制学校内部的散化与内耗,自然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与生长力。

有形的教学促成无声的生长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最主要的场所与渠道。有效的常态课教学决定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社会声誉。如何促进课堂教学规范化、优质化进而常态化?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质涉及的因素很多。教学环节是复杂的,教学要求是规范的,教学目的是明确的,教学内容是设定的,但由于教学对象是生动的,因此教学方式必须多样,教学方法必须灵活,教学效果自然千差万别。预期的或者说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否生成,生成到什么到程度,存在不确定性。

其中,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监管必须严肃与规范。首先,课前的教学设计必须做到“集体备课的智慧集中”与“教学者个性再设计”两者的紧密结合,这是上好课的前提、基础。其次,加大课堂教学的研讨与引领,是每所学校最核心的工作。一方面,要通过同课异构、专家示范等带动教师研究课堂,创新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校管理层的日常推门听课是推进常态课走向优质的最有效手段。最后,重视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和学生课后的训练与反馈,这是师生内化与巩固的关键环节,既不能忽视,更不能简单处置。

通过这些有形的常态课监管与推动,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并且锻炼了能力,思维方式得以开启,学习乐趣油然而生。这种无声的成长,虽然缓慢,却厚积薄发。

有形的关爱赢得无声的认同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的工作质量与企业生产不一样,不能简单地量化考核。因为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有自己的个性与创造。因此,管理教师必须刚柔并济。

除了强化制度建设,校长还应以自己的言行设身处地理解教师,真心实意尊重教师,切切实实关心教师。首先应严管干部,营造为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保障与服务的浓厚氛围,关注教师群体的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为教师创造温暖的保障环境。其次,对教师非原则性过失予以宽容,潜移默化地感化教师、改变教师。另外,要特别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与生活关照,为教职工排忧解难。教师的心静了,就会潜下心来教书育人;教师的心暖了,就会满腔热情去研究创造;教师的心齐了,就会群策群力去开拓奋进。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在教师管理工作中,上述的制度建设、课堂教学和暖心工程是最核心的有形指标。此外,有形的组织会汇成无声的归属,有形的目标会促成无声的拼搏,有形的环境会生成无声的教育,有形的榜样会带动无声的追随,吸引更多教育工作者进行智慧耕耘与探索。

(作者系安徽省马鞍山市七中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