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加快构建高质量新职师教育范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基本建成,教师素质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但从总体上看,职教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缺口较大、专业素质不高、培养体系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江苏理工学院率先提出“新职师”的倡议,这是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类型观”的主动回应,是探索中国特色职教教师教育目标、理念、方法与路径的积极尝试。

积极组建集群式合作的职师新联盟

成立全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联盟,鼓励所有从事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组织和机构加入。联盟立足职教、放眼全局,致力成为职业技术师范事业的顶层设计助手、政府部门的决策咨询智库和职教师资培养机构的事业发展顾问。新联盟采用新机制,建立以理事会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不同培养机构间实质性合作。联盟依托成员单位优势资源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课程研发中心等,推动真正意义上的联盟化协作、集群式合作。

加快构建“双师型”师资培养新体系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经济发展既对职业教育提出了需求,也为职业教育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根据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对职业教育的规模、层次要求,优化布局职教教师培养资源。贯彻落实“职教师资12条”,建立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院校参与的“12+N”现代化职教教师教育体系。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职教教师培养工作实际,在已有职教教师培养架构基础上,建立与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需求对接的职业教育硕士培养专业领域,建立区别于普通师范教育的,由技术师范大学、职业师范学院、普通高校内设二级学院组成的独立完整的职教教师培养体系。

着力兴建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新标杆

与时俱进更新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把新时代职教师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为“有情怀、懂产业、善行动、精教学”的“双师型”职教教师,与普通本科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等形成有效衔接。打造规模与质量并重的本科教学体系,不断扩大职教教师培养的规模,不断加大职教师范类专业比重,最大化服务职业院校教育教学需求,服务制造强国产业升级,推进专业融合与跨专业培养,开发职业技术师范专门课程与特色课程,开展以行动学习、数字化学习为特征的教法改革与学习革命。开发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把专业化职教师资培养真正纳入标准化轨道。推动本、硕(博)培养体系贯通,培养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并重的多能型职教师资,开发研究生层次师范类课程作为专业硕士教育的公选课程,使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认识职教、熟悉职教、投身职教。

协同共建跨界式融合的工作新格局

以创建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示范区为载体,推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与政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行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中高等职业院校等机构,实现多元、多层次跨界融合,形成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关键节点的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大力推动产教校融合,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龙头,整合产业资源和职业院校资源,建构从高校到产业、再到职业院校的完整职教师资培养链和人力资源服务链。重点开展教培融合,形成职教师资定期回高校知识更新、技能增值等制度,打通服务职教教师全周期的专业化成长通道。深入开展技教融合,广泛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教育中心,协助产业研发共性技术与共性工艺,并广泛开展教育与培训;广泛建立研教培一体的大师、工匠工作室,打造真正有利于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和精湛技艺复合发展的载体与氛围。争取政策支持,在招生、就业、学位授予、经费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

聚力创建中国化方案的研究新智库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汇聚了国内重要的职教研究力量,开展接地气、连天线的职教研究是职技高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设一批“应用研究+实验实践”的新型智库,为国家和各省份职教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系统性方案、先行先试的经验和科学理论的支撑。各智库深入参与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国家学分银行的研究、论证工作,深入研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论机理和促进策略。积极开展职教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形成衔接国际职教教师教育的学术话语体系。

(作者系江苏理工学院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