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进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既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动重庆市职业教育提质领跑的重要支撑,也是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围绕“党建统领、评价绩效驱动、六化闭环迭代”的思路,立足电子信息办学特色优势,创新“126”[1]数智化高质量党建统领模式。
关键词:双高计划 党建统领 内部治理 考核评价 绩效改革
一、案例背景
学校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落实到党的组织建设实践之中。聚焦“怎样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进一步理顺大学内部党政关系,推进大学内部治理现代化”这一重要命题,围绕“党建统领、评价绩效驱动、六化闭环迭代”的思路,立足电子信息办学特色优势,书写“126”数智化高质量党建统领模式高分答卷,带领学校相继迈上“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国家双高校”“职教本科校”四个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大台阶,为创建“应用技术研发导向,电子信息特色鲜明、全国顶尖、世界一流”的职业技术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统领事业发展,找准学校内部治理改革方向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探索形成“一个目标、双线融合、四横四纵、四有四新”的“1244”[2]党建工作体系,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的建设,围绕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双线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思路推进党的建设,通过“四大路径”提升政治领导力、“四维协同”提升思想引领力、“四好工程”提升基层组织力、“四大战略”提升师生号召力,形成“四有四新”的工作成效,办有灵魂的教育、建有特色的学校、创有匠心的文化、育有底气的人才,为政治建设达到新高度、思政工作焕发新活力、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事业发展迈向新高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五年来,学校建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3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成效位居全国高职院校第三。
(二)创新考核评价和改革绩效分配,增强学校内部治理改革的动力
1.基于内部质量诊改,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学校在顺利通过教育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形成了基于诊改的分类分层分级的全过程目标量化考核机制。历经“常规性+改进性+发展性工作有机结合”到“常规性+发展性和年度核心指标单列”再到“常规性+可控性+竞争性和年度核心指标单列”的绩效考核评价三个阶段。同时,对校领导、处科级干部、专任教师、管理和工勤人员分类进行考核评价,专任教师又分为教学型教师、教学科研型教师、科研应用型教师、辅导员四个类型,以考定岗、以岗定薪,专任教师、管理和工勤人员考核评价结果分为“一、二、三、四”4个等级,前三个等级又分“A、B、C”3个档次并设定比例,大力营造“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考核评价氛围。
2.实施绩效分配改革,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学校围绕基础和业绩实施绩效分配改革,探索建立以二级单位分配为主、学校统筹为辅的两级分配体制,实施“岗位固定绩效+业绩绩效”分配机制,在学校统筹部分创新增设“年度核心指标绩效+科研与社会服务创收工作绩效+教职工成果奖励+专项工作绩效”四个板块,淡化职工身份、强调业绩贡献。创新实施年度核心指标绩效单列奖惩,切实拉近学校与目标院校的距离;实施科研与社会服务创收分配,充分发挥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教职工成果奖励统筹分配,提升广大教职工的发展内驱力;实施专项工作统筹分配,解决突发性、临时性和全局性等需要不同单位协同完成难以考核的情况,有效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在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奖数量位居重庆市高校第一。学校综合实力在第三方机构排名中位列全国高职院校前列,在2023年软科和武书连中国高职院校排行榜中均位列全国第三。
(三)观念现代化、工作体系化、运行法治化、管理扁平化、平台数字化、师生协同化,把牢学校内部治理改革的路径
1.观念现代化,治理体系变革重塑。学校坚持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委会会议和“三会一课”学习的重要内容,依托“智慧+党建”“重电大讲堂”等平台,从整体观、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视角,提高党委班子战略思维和法治思维能力,系统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按照“协同治理”治理理念和“破立并举”的改革思路,积极打造“小机关、大学院、大管理、大保障”的校院两级内部治理格局,优化机关部门和职能设置,引导职能部门实现从“管”向“服”、从“管”向“治”的转变,把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服务师生、服务发展上来,以点带面带动全线提升服务质量。
2.工作体系化,治理机制协同发力。学校坚持系统观念谋划工作,注重目标管理推进工作,实施细化量化闭环,统筹推进各部门工作任务数字化,推动各项任务高效落实、落地见效。创新设置考核指标,推动核心工作、发展性工作实现可量化、可考核。创新实施任务层层分解机制,理清学校、二级单位和个人年度目标任务。创新建立赛马比拼,依托自主研发的考核管理数字化平台,分季度开展赛马比拼。创新实施闭环管理,校院两级督查督办队伍定期通报各项指标落实推进情况,形成工作闭环。
3.运行法治化,凸现师生主体地位。学校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完善学校《章程》、党委全委会会议、党委常委会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逐步形成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坚持把依法治校纳入学校“十四五”子规划,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统筹推进学校依法治校工作。坚持师生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持续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努力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校院两级协同、师生共治机制,积极构建师生共担、共治、共享的校园治理共同体。
4.管理扁平化,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学校坚持治理过程扁平化,较好地解决了原来等级式管理的“层次重叠、冗员多、组织机构运转效率低下”等弊端,加快了信息流的速率,确保了决策的公平与高效。按照“学院办学校”思路,将学校原有11个实体性学院和2个功能性学院,调整为8个实体性学院和3个功能性学院,解决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大量放权,进一步激发了二级学院干事创业的意识与激情。同时,撇开现有机构设置,进行全新的职能梳理和重构,将相同或相似的职能进行归并,归并以后再设置机构,避免出现“因人设岗”现象,减少职能的交叉重复,进一步理顺畅通职能关系,解决体制上的不顺,形成职责清晰、分工协作、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校院两级治理体系。
5.平台数字化,创新数据治理模式。学校以推动供需双方深度融合、理顺供需关系为基础,改革信息中心管理职能,充分调动院校各主体在治理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供方自治、需方自助”的“供需自洽”式数据治理新模式。采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数据中台战略为架构理念,建设涵盖学校数据业务的全链服务平台。从业务系统将数据同步到数据中心,并依据校本数据标准进行数据标准化自主转换,在数据安全管理规范作用下,发布供给数据。通过数据服务平台,灵活地自助获取供给数据,创新数据应用,形成实时预警可视化学校事业、教师个人和学生个人画像系统,螺旋提升数据价值。加强数据治理团队建设,改革信息中心“一包到底”数据治理方法,优化数据供给模式,加速数据共享流转,盘活数据资产,创新了数据治理“教、学、研”共生型自主建设模式。
6.师生协同化,治理整体成效初显。学校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对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全方位提升实战化能力。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牢“强优势、补短板、填空白”的工作思路,能够时刻找准学校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所处的方位,明晰自己从事的工作与头部标杆院校的差距,知其差距,方能知耻而后勇。积极践行“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创新实施“360度校长现场办公会”,充分听取广大师生意见和建议,现场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凝聚起共同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436项,其中金牌、一等奖121项,在中国高教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高职)排名中,2019~2023年位列全国第一。人才培养和就业典型经验被央视《焦点访谈》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
三、经验启示
学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武装自己、指导实践,坚持以“六个过硬”为标准,系统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统领作用,让党旗在各条战线上高高飘扬,逐渐形成具有“重电”辨识度的“五破五立”改革发展范式。
(一)决策机制方面,破“单向流动”之弊,立“上下互通”之治
学校坚决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完善各类议事决策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坚持系统观念谋划年度目标任务,克服部门自提目标任务“弱化”、学校下达目标任务“虚化”的短板,形成部门负责人、分管校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三提三下”目标征集研讨机制,在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年度目标任务。
(二)执行机制方面,破“执行壁垒”之弊,立“扁平化管理”之治
学校遵循“学院办学校”的理念,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关停并转”精简职能机构,把办学自主权交给二级学院,形成“小机关、大学院”的扁平化管理体制,真正做到管理重心下移。二级学院主动请缨承担各类重大攻坚任务,职能部门统筹协调提供全力保障,形成通力协作的合作共同体。
(三)激励机制方面,破“大锅均分”之弊,立“业绩导向分配”之治
学校建立了职工认可、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创新建立绩效工资动态调整、年度核心指标和单列奖惩等机制,对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优秀和“敢于啃硬骨头”的二级单位和干部、教职工给予额外奖励,打破收入分配“大锅饭”、职务聘任“终身制”、薪酬激励“天花板”,激发教职工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四)考核机制方面,破“论资排辈”之弊,立“发展考核性”之治
学校探索形成了基于诊改的分类分层分级的全过程目标量化考核机制,根据工作性质和业绩成效对教学单位、管理服务单位、校领导、处科级干部、专任教师、管理和工勤人员进行分类考核评价,重点考察人员的业绩贡献,弱化人员的职称职级,形成“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良好氛围。
(五)监督机制方面,破“经验主义”之弊,立“全链闭环”之治
学校坚决摒弃经验主义、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依托自主研发的任务管理数字化平台,创新建立任务清单动态管理机制,促使各级领导和教职工明晰承担具体任务、考核标准和完成时限。考核管理平台自动抓取各业务平台数据,形成实时预警可视化的学校年度任务进度图。组建校院两级督查督办队伍,实时跟进未按期完成的任务,在党委会会议和校长办公会上定期通报任务督办落实情况,形成全链条工作闭环。
[1]126:“1”即党建统领工作体系,“2”即创新考核评价和改革绩效分配,“6”即观念现代化、工作体系化、运行法治化、管理扁平化、平台数字化、师生协同化。
[2]1244:“1”即一个目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即双线融合,围绕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双线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进党的建设;“4”即四横四纵的工作举措;“4”即四有四新的工作成效。
作者介绍
疏勤,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副教授;
何晓庆,西南大学教学学部博士研究生、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机关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