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是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大计,学校德育工作,除了学工部门专管,通过一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之外,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而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则是直接影响受教育的学生在德育方面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教师要有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历史责任感,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而这些要求则直接体现为老师的政治思想素质的高低。
一、教师自身素质现状分析
1、年轻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年轻教师走出校门时间短,刚刚脱离被管束的环境;与在校学生年龄差距不大;工作作风不够严谨,缺乏老同志工作认真,坚持原则的态度;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
2、老教师与青年学生存在代沟。与学生在思维方式,先进理念,追求时尚,运用现代技术方面存在差距。课堂上只传授知识,不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缺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环节。
3、教师心理障碍。面对90后职业学生的特点;缺乏自立、自强、坚强、责任感。没有规范自己和约束自己的意识,天真、自由乐观,不愿接受批评和约束,组织纪律观念淡漠,不关心政治,不理解父母的苦心。教师不愿过多管束学生,存在点到为止或放弃的想法,缺少耐心细腻、苦口婆心的教导。
4、教师自我约束不够。个别教师没有正常的作息规律,不能暗示起床、就餐,甚至经常把食品带到办公室用餐,弄得满屋怪味;不讲究卫生,室内和桌面很少清理:室内大声喧哗,接打手机,随心所欲,旁若无人:着装随意,不够严肃。
二、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名师出高徒
第一,教师是学生的样板。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手势动作无一不是学生效仿的素材,作为职业学生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有强烈的判断意识,他们或是欣赏、或是否定,总之,他们十分关注教师的一举一动。可能因为教师的服饰吸引他们,或是板书,或是精湛的演讲技巧。
第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权利的象征。由于教师掌握着学生的成绩、操行评定、评选先进、奖学金发放等一系列学生关心的内容。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言听计从,哪怕教师的意见是错误的。
第三,教师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德育水平。教师总是用阳光、积极、文明的语言列举问题,学生就会健康成长,心中的积怨会慢慢融化,否则,教师的简单粗暴,会使学生情绪激动,产生对立情绪。
三、提高自身素质,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1、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因才施考
新形势下学生德育现状分析:
一是学校教育不健全。学校教育是职教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道德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但是,学校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忽视了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贯彻到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项工作中去,没有注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去,缺乏社会实践,致使对职教学生的道德教育孤军奋战,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彼此独立,达不到预期的德育综合目的。
二是家庭教育存在缺陷。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孩子心理、性格和人格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宠溺,容易导致孩子滋生任性、骄横、虚荣的心理和性格: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孩子不堪重负,容易导致孩子要么性格孤僻、不易和人沟通,要么走上极端:有的家长作风不正,利用手中的权利索拿卡要、吃喝玩乐、挥霍浪费,子女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思想也会受到腐蚀。
三是社会教育薄弱。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一方面为当代职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新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有些传媒和出版商由于利益的驱使,极力向青少年传播和兜售充斥暴力和色情的音像制品,甚至反动的印刷制品,也有的商家通过网络向学生传播不良甚至反动的信息,给他们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更为艰巨的挑战。教师要研究这些特点,制定教考方案,让学生找回自信和尊严。
2、利用各种手段创造氛围、积极引导
第一、从加强读书指导入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传家宝。然而。在市场经济冲击下,许多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精神越来越淡薄,缺乏内省之心,自我约束力差,心理承受力不强,更缺乏的是爱心。所以,当前批判地吸收发扬传统文化,对加强职教学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要在校园里营造一个浓郁的读书氛围,开展国学诵读活动,让师生亲近经典书籍,在阅读中实现与大师对话,使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成为生活习惯,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对青少年的阅读放任自由与粗暴干涉都是错误。
第二、网络管理和网络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络管理和网络教育,加大传统文化教育,使广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认可,这就要求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积极引导,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构成网络教育网络。加强网络法制、网络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配合和引导。
第三、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营造快乐成长的氛围。要改变当前教育重智力轻感情的倾向,重视学生良好情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心理健康干预。使学生形成快乐的人生理念、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与心智需求,塑造学生科学健康的生活观和成才观。
3、加强自我约束,琢玉成器修德育才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需求相适应。安排德育内容应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符合其发展规律。青年时期是人思想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期,思想的可塑性和变化都较大,他们需要也希望有人能帮助和指导自己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第二,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只有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其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在这种师生关系基础上,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指导和帮助。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对学生的制造和加工过程。教育实践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投其所好,助其成才。
总之,教师是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实施者,要雕玉成器、成才,需要重视和加强自身品德的修养和提高,要把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挖掘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建立德育教育网络,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关心学生,体现人文精神,不断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用先进文化武装学生,用先进文化塑造名生,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