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浅论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几千年来,人类的教育一直在寻求完整性、和谐性与圆融性的梦想,东西方教育,概莫能外。我国教育自古以来就有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传统,即教育首先是要培养出温文尔雅、知书达礼、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的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同时要注重培养“才”。然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社会转型期各种观念、各种思想的影响下的现代教育则更多的是重教术而轻教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新兴的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高等教育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现代化的建设归根到底是要靠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来支撑。建设文明、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培养具有包括人文精神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人。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学会一门专业知识,不讲礼貌、不讲道德、不讲责任,不知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由此看来,对于高职教育来讲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人文教育深刻影响到一个社会的治、乱、兴、衰。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一词,在词典上界定为“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自古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易经》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拿现在话来说,就是精神文明;这里的“化”是教化,即教育的意思。讲道理,讲文明才是中华民族语言的基石。因此只有那些优秀的能够升华的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价值的文化才能列入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教育活动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二、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界得到公认和推广,众多学校都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目标。然而鉴于以下几点理由:,笔者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仍旧可堪忧虑。

 (一)在全社会重理轻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重实用、轻基础,急功近利等不良观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同样受到冲击。学校在专业规划、专业建设上同样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通过对部分高职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不爱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旷课,厌学现象。认为有用的技能学点,其他无所谓。人文素质的缺失使他们思维过于狭隘了。

 (二)高等职业院校是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国家和各级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因而发展迅猛。各类高职院校都忙于建专业、扩规模、求效益,而忽视了内涵的发展。这一方面造成办学目标不明、特色不清、设施不足,教学成了专科教育的翻版、本科教育的压缩,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专业特色;另一方面,沉重繁忙的专业建设和处于探索阶段的课程改革使教师无暇顾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定位产生误解,从而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的。由此可以看出技术应用性和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虽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但有些人将技术应用性和能力这两点看成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育教学的依据。因而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技术课程占了绝大多数,而无人文课程的地位。即使有人文课程,大多也都是选修课,是附属品,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可以说,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学会生存方面是较成功的,而在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上却是比较欠缺的。

 (四)高职院校多由各类成人院校改制或中专院校升格或合并而来,无论从办学历史,还是师资力量、硬件设施都较普通本科高校有所差距。尤其从人文底蕴上,更是无法相比。许多高校有少则几十年多则近百年的历史,它们那古朴凝重的建筑,幽雅美丽的校园本身对学生就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而且那里也是我国名家大师云集的地方,大师们那令人“高山仰止”的学术造诣,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召着大批学生。高职院校则少有或没有这样的人物。而且,从生源素质上高职院校的学生也较它们的低一些。

 (五)新建的高职院校的各级各类机构尚处于组建过程中,人员配备不足,有些教师尚未摆脱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多数教师仍停留在只传授专业知识技能,忽视学生人格教育的,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只是专门人文学科教师和专门机构(如党团组织)的任务,而与他们无关,造成人文教育的单一化,无法形成全面的网络。

 (六)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建高职院校一般成立时间较短,校园文化还未形成自己的特色,缺乏深厚的基础和底蕴。由于高职院校学制较短,多为二至三年,各类学生团体组织人员流动较快,无法深刻反思总结,不成气候,难以形成持久稳定的校园文化。读书是人文精神形成的基础,在重视实用技能的高职校园中读书自然成了少数人的奢侈行为,而且图书馆的人文类藏书也相对较少。缺乏了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自然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提高高职学院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是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外部条件

 孔子言“君子不器”,学校教育不是“制器”,学校教育要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备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的核心就是一个人的为人之道,就是“做人”。江泽民总书记讲到“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应更好地实现智能与人格的统一,做事与做人的统一,学业与修养的统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全社会的事情。

 (二)激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需要是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内在动力

 人文素质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是人文知识、教育的内化,而绝非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无关的带强制性的他律过程。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与学生是否自主自愿地接受外在的人文影响,并内化这种影响密切相关。这种需要是基于对人文素质所具有的满足自我与社会的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对某种理想人格自行的向往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像历史上的屈原、岳飞…,现代的雷锋、孔繁森等…光照千古的伟大人格,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永远为世人所景仰。这种心理倾向对于人的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高、观念的形成、情感的培养、意志的锻炼具有全面的动力作用。所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激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需要,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要求人们具有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品德。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表现出人格自我。现代科学技术的善用和恶用取决于人们的人文理性,美国“9.11”事件不正说明这一点吗?其次,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人格是后天学习和锻炼而逐渐形成,逐渐提升的,它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各方面的内在统一过程。李政道教授说:“科学与人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应当是只懂科技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也不能是不懂科技而侈谈人文的“空心人”。再次,要让学生理解“人之生不能无群”的道理,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仗人与人之间互相提出要求或者认同某种社会规范体系,这种要求或规范即是个人在社会中得到的生存即做人的准则。先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则做人的准则。先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见富,我们学习、继承、与时俱进发扬光大,就能比前办更能推动历史前进,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三)开辟多样的人文素质教育途径是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保证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人文素质教育要通过多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课堂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

 第一、要加强马列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两课”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阵地。从量上来说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开设课程,安排课时,不得让专业课挤占。从质上来说,要从考试、考分的圈子中跳出来,从世界观上和方法论上给“两课”定位,把人文知识融入到教学中,突出育人功能,使两课起到为学生人生导向的作用。

 第二、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教学生如何处理做人的课程,西方称之为通识教育课程,或者叫做博雅教育课程,在我国总称为公共课程,其内容包括语文、历史、文化、艺术、自然、哲学等领域。目前,有些学校把这些课程融为一体,开设了综合文科课程,通过必修和选修文科课程,逐渐达到“三应”,即中外文化与文学优秀作品的应读书目和艺术方面的应知应会。

 第三、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都要求把育人放在第一位,针对当前学生重技能轻育人的倾向,强调各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单纯的人文课程不可替代的,应大力提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对真、善、美的追求融合、渗透于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

 2.大力开展以培养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

 人文素质教育不同于知识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陶冶。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前院长罗夫斯基曾说:“在哈佛,我常听人说,学生们从相互间学到的东西比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积极开发校园文化活动,即各种“讲座”各种社团活动,各类科技节与文化节,在这些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才能。学校应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学会社团组织的作用,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知识、陶冶他们情操的文化娱乐活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还应创造良好的学风、校风,人文环境建设的重点是创造一种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学生置身其中,就能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与感染,成为有较高人文素质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精神文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3.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体现到教师队伍建设中

 人文素质最根本的是做人的问题,这与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东汉学者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可见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得好,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得不好,是“误人子弟,遗憾终生”。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在引进教师时,不仅要考核科研水平,业务能力,还要进行人文素质考核;然后对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文素质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各种高层次的学术活动,要求他们重视自身的人文修养,学校还应适当对外聘请综合大学知名学者任教和讲学或者进行人文素质专题讲座,扩大交流。总之,高职院校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造就一批高品质高素质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言传身教”作用。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有句名言:“道德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 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但要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他们学会爱人,学会做人,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人格健康的人。中国高级技工严重缺乏,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任重道远。高职教育应站在全球竞争、民族振兴的高度,用超时空的眼光来审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优秀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