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在误区中反思在反思中构建有效课堂_小学语文“先学后教”课堂模式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背  景:

我校在2008开始学习“先学后教”课堂模式,2009年五年级、六年级推进新课堂模式。2012 年这种“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在我们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是我们学校教改的“先进个人”,自始自终我一直在探究着,摸索着,行动着,我深信“先学后教”绝对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具有高效的课堂效益。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暴露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先学后教”这种课堂模式在有些班级实行时却没有实效性?我一直在反思着,是不是我们有些教师在操作的时候急功近利?没有深入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暂时的失败就怀疑先学后教理念是错的?学生的“学”应当怎么学才能高效?要让学生学什么?通过什么方式才能确定学生的学后之“疑”和“惑”,从而实现“教”的目的性、有效性?笔者针对“先学后教”课堂模式在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凸现出来的某些误区及提高有效性的对策分析如下。

摘  要:

先学后教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教师所编制的预习案就是老的教案;部分老师对学生预习理想化,认为学生已预习,上课只须做练习巩固;还有老师不放心,学生预习了还向老的课堂那样面面俱到,还有的老师认为所有课都实行先学后教。预习案的设计应该科学,讲究实效;我们要教,不教学生不会,教了学生才会的东西;我们要教,但不是教师一言堂,是要学生参与,是要学生交流、讨论;我们应将合作学习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合作;有些课不一定要先学后教,要看这堂课承载是什么。不断反思自已的课堂,在误区中反思,在反思中探寻其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先学后教  反思  误区   对策    高效课堂

误区之一:先学(预习)任务的简单化

预习不仅是消除学生听课障碍的重要环节,也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环节。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回去预习下一节内容,每天每课时都套用这一形式式,说着同样的话。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预习那也只能是走马观花,水中捞月。例如有的老师布置预习某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第二天上课来问,好多学生还要翻教材。还有的老师布置学生回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学生根本就不去认真地读。这种假的“预习”,他们似乎了解这一节课的知识,其实,由于他们没有通过自已的思考去感受语文,就会失去了课堂上研究问题的热情,失去了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所运用科学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错过了培养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的精神的机会,这种先学还不如不学。

对策:明确内容,具体到点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要想达到好的效果,课前老师要明确预习内容,要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对应的预习目标,每一个预习目标都有具体的活动与检测办法,能充分体现一个目标一个活动,一个活动一个检测的实施策略。在《三亚落日》第一课时笔者是这样来设计的:

1.读生字表中生字两遍,在课文中用“——”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摇曳”“赤朱丹彤”“收敛”“悄然无声”等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两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3.读完之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本预习案的设计优点就是紧紧围绕预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学生预习时教师要精心编拟预习案,让学生对照预习案进行预习,这样学生才能有目的,有方法,有效果完成预习任务。

误区之二:学案编写肤浅化

1.教师所编制的预习案教案化。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编写学案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我们很多老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学案”。试想,这样的学案,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方案。

2.教师所编制的预习案练习化。有些教师认为“导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他们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织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

看下面一位老师编写《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第一课时的预习案。

1.看拼音写词语。

wú gū   yǒu shǐyǒu zhōng    hé shàn     cán rěn
(   )  (         )   (    )     (   )  

2.用“——”划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数九(shǔ shù)   转送( zhuǎn zhuàn )   露马脚(lòu lù )

无数( shǔ shù)  旋转( zhuǎn zhuàn )   称心(chèn chēng)

3.初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两个日本女(  )。聂将军(  )看到她的伤口(  ),便马上(  )。然后,又(  )的女孩,(  )地问她叫什么名字。这个女孩叫美子,她(  )只是不停地说(  ),(  )……”

(2)日本人民称聂荣臻将军是(  ),是(  )。

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    

对策:精心编拟预习案

学案是学生学习方案的简称,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学习的重心前移,学案的基本方式是问题式导学,将知识问题化是学案导学的核心和关键。

学案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自学提纲,因此,学案的成功与否关键看“问题的设置”是否成功。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启迪学生思维;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感悟文本。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梯度和思维的力度,能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创新性。问题的设置防止表面化,肤浅化。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要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真真切切、扎扎实实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问题难度的设置原则:就是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问题设置是编制学案的难点,要想设计好这些问题,老师本身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研究和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教师一定站在学生的角度,按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设置,从而达到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教材内容。学案编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在《在烟台的海》这一课学案笔者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通读思考】

1.读课文3—6自然段,按要求完成下面摘录题(至少完成两题)

①描写春天海水的比喻句:             。句中把       比作      。

②描写夏天海水的比喻句:             。句中把       比作      。

③描写秋天的海的拟人句:             。由      、     等词可以看出是拟人句。

2.除了上面的几句,你还发现文中哪些修辞?读一读,在下面表格中填一填或在书上作些小批注。(也可以是你最喜欢的句子,写写你的感受)

3.细读课文3、4、5自然段,看看每个季节描写海时分别写了哪些事物?试着用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词来形容这三个季节的海。

从设计的题目中可以感受到本学案就是引导学生看书解决问题。常言到:“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习语文就是如此。虽然语文都是文学作品是很吸引人,但远不如数学概念抽象,思维逻辑性强。怎样让学生预习进去呢?这就要教师考虑如何把知识设计成一些问题,如何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方向地去阅读教材,就不会感到索然无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何在预习案中设疑呢?在已有知识同新知识有联系和差别的问题上寻疑;在容易忽视的问题上创疑;在容易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问题上置疑。带着疑问,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深化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理解,解决了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预习案中的设疑应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并经深入思考或辩论之后能够解决的,问题不应太难,也不应太简单,而且这种方法也不能频繁地使用,否则,容易使学生兴趣下降,或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语文预习案的设计,还应该引导学生讨论和练习,通过讨论进一步发现问题,澄清一些模糊认识,通过练习巩固预习效果。教师为学生拟订预习案,意在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并逐步过渡到在学完每节课后,学生能够拟出本节课的思路,找出重难点,归纳出解决的方法并牢牢得掌握它。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会学知识,因此,预习案的设计应该科学,讲究艺术,讲究实效。

误区之三:合作交流形式化

1.合作学习全部化

上课教师预习案一发,就让学生小组讨论,有些内容学生阅读课本就能掌握还讨论,有些内容因老师批改过留下记号学生经思考能独立解决还讨论,这些内容有必要合作吗?我们应将合作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如果合作学习离开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期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定丧失。  

2.合作参与个别化

老师让孩子们进行合作学习,既无组长带领,组员也不知做什么,能干的孩子在小组里面发言特别积极,内向的孩子从不发言,小组合作常是一两个学生“独霸讲坛”。一些学生凭借优良素质,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无形中他们剥夺了学困生的思考权,发言权,学习权。并且容易误导部分学生静坐观虎斗,使得小组学习存在着参与机会“不平等”现象,导致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

3.合作参与放任化

在一些语文课堂中,你会发现老师在让孩子们合作学习时目标不明,所提的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表面上学生七嘴八舌,课堂气氛相当活。但静下心来思考:学生到底学了些什么?完成了哪些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究竟如何?教师往往不知道。当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无所事事,或做自已的事,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活动,小组合作变成了说费话,聊天的好时机。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种小组合作,很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

对策:充分发挥合作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

1.有效地指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同时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的放矢。如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一文时,笔者牢牢把握了本节课合作学习的目标。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感叹詹天佑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才能,我顺势引导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画出有关的语句在小组里合作交流。”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结合文中叙述的有关语句,理清詹天佑是怎样克服种种困难勘测线路的,同时也了解詹天佑卓越的才能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明确目标的提出,能让学生紧紧抓住要解决的问题,合理分工,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发挥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有效的时间内成功地完成了读书质疑、合作释疑、自主获取知识的任务。  

2.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有机地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空中楼阁,虚无缥缈。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来解决。如在《负荆请罪》一文中,廉颇跟蔺相如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解决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帮助学生体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而进一步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怎样从和谐自我走向和谐社会。

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程中,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宽松愉悦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误区之四:教师心态两样化

一、担心化。怕学生没预习、怕学生预习不到位,总担心学生自学的效果,不相信学生,教师把学生自学的所有内容不辞辛劳的全部重教一遍。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学生会感觉预习是浪费,是白费,长期以往就会打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先学后教的第一环节就失败,那怎么能先学后教呢?很多老师容易进入这个误区,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放心化。认为学生已预习,不需要讲。但实际上学生预习时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到位,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抓住本质特征,忽视思想和方法,只凭预习一遍所形成的知识也不牢固,不够深刻,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

对策:讲在关键处

我们要教,不教学生不会,教了学生才会的东西。我们要教,但不是教师一言堂,是要学生参与,是要学生交流、讨论。老师的教要讲到点子上,讲在关键处。教师后教的内容应是有针对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自学的时候全面观察学生的自学情况,准确了解学生自学的效果。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把学生在自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发现的问题加以引导,使之和已有的知识表象加以融合,继而融会贯通。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已知处和难懂处,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围绕着重点、难点和关键考虑需要讲哪些话,提哪些问题,哪里要重点讲,哪里要少讲,哪里可以不讲,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

教师要“讲在关键处”,一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启发,而不是以教代学;二是确保能够腾出时间、空间让学生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语文就是语文,教的目的是不教。语文作为基本的、最主要的思想活动和交流的工具,就更应该从教走向不教。这种教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也能渐渐地会学了。学生的“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的独立人格意识和创造性才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科学的培养、锻炼和提高。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真真切切、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品味语言、习得语言,让学生真正经历语文。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它不应该只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充满色彩、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知识的王国。针对小学语文“先学后教”课堂模式中凸现出来的某些误区,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先学后教”所秉持的各种理念,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反思自已的课堂,在误区中反思,在反思中探寻其解决的策略。才能把语文课堂打造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理想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罗杰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4]李昌官《对“先学后教”的理性批判》《人民教育》,2011.24

[5] 王坦著:《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

[6]钟启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年

[7]王凯、聂俊:《什么是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国教师报》,2003年10月22日

[8]石晓熙、何文军:《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人民教育》,2003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