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08届我校初三年级共有8个教学班,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差异不大,不同学科各有特色。在工作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老师们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很强,而合作意识相对淡漠,特别是初三年级的教师,虽然学校经常组织研讨交流、经验介绍等活动,但真正愿意把自己在实践中的有效做法、经验和成果与同伴交流和分享的少,虽然大家明白人人高效才能打造高绩效团队的道理,但还是有怕被同伴超赶的顾虑,这不仅影响了初三研讨会的实效性,也给我们的教学管理提出了一个难题。
【案例描述】
新的学年开始了,按照惯例在开学初,学校又要召开新初三工作研讨会。在准备会上,讨论介绍经验的人选时,却出现了很大分歧。原因是几位干部提出了七、八名在教育教学的某些方面突出的教师,在定谁做典型发言效果更好的问题上,各说各的道理,讨论越来越激烈,但始终没有统一的结果。这时,教学主任又提出,这一届初三老师有经验的多,安排个别发言不利于调动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也影响交流研讨的效果,能否让老师都反思自己的工作,总结成功的做法,做好准备,会上交流。但是这样做会不会产生准备不充分,或准备的内容重复,使交流流于形式走过场呢?我当时很是着急,但又举棋不定,觉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这时我想只有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要急于决定,可以搁置问题重新思考后再做研究。
会后,我静下心来想一想,在初三研讨会安排典型发言,是几年前我刚到初中做管理工作时定下的,当时由于初中的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急需要树正气、树典型、找方法,运用在初三研讨会上安排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的方法,确实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优秀教师的典型经验,对引导全体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初中的各项工作出现了蓬勃开展的局面。今年出现的新情况恰恰说明,几年来我们狠抓队伍建设的成效。
想到这里,我一方面为教师队伍的成长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让我意识到,延用原来的管理方法,是没有随着教师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工作啊。我不禁反问自己,几个典型的发言能达到在现有水平上最大限度的激励和调动全体初三教师积极性,进一步促进老师们相互学习提高的目的吗?显然是不能。于是,我对初三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和以往的研讨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实觉得许多初三教师的工作都有亮点,值得肯定和推广,值得交流和分享,而以往的研讨是说得人少,听的人多,主动交流的少,被动接受的多,这与以上分析的老师心理有关,也与研讨的形式有关。于是,我决定重新设计研讨的形式和内容,使研讨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并为今后的教研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
调整后的方案是:先以学科组为单位寻找身边每位教师的优点和值得学习的教育教学经验,每位教师要当面逐一说出其他教师的至少三个以上的优点和长处,然后要求每个人做好主题发言准备。研讨会上各学科组在人人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出好的经验和方法,形成学科组的集体经验,再进行学科间的学习交流。
研讨会的准备工作,老师们是在同伴的赞美中开始的,起初老师们还有些不好意思,继而是被同伴的真诚所深深地感动,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肯定,受到了激励和鼓舞,体会到了来自集体的温暖和幸福,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准备会后,每位教师都认真梳理了自己成功的经验、做法和体会,毫无保留地准备了发言内容。研讨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参与研讨交流,主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总结出许多好经验、好方法,使每个人都受益匪浅。这一设计使研讨会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密切了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团结合作的良好教研氛围,还极大地调动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使研讨会成为了进一步学习总结的过程,成为相互学习借鉴的起点,成为促进教师走专业发展的阶梯。这样的研讨会,也为今后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案例分析】
1.开展有效教研的前提是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这次研讨会的成功是因为其内容和形式符合了教师的新情况、针对解决了研讨中的新问题。如果没有这种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其研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心理学家贝克说:“人为了省时省力,倾向将常用的想法自动化,在类似情况出现时就可以不假思索、惯性地用同一想法处理事物。”这种自动化的思考模式原本是有利于简化个人的讯息处理时间,以更有效率地回应外界事物的,可是这种快速的思考如果脱离实际以偏概全,反而在缺乏自觉性与反省性的情况下,会影响个人的判断力和预期效果。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就会墨守陈规,难有创新。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经常会出现这种自动化的想法?我们要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在每做一件事情或开展一项工作时,都要思考和审视,事情是否发生新的变化?有没有不同于原先处理问题的新策略和方法,怎样做可以产生更大的效益。要能及时觉察和分析客观实际的变化,反思自己的习惯思考模式,敢于尝试转换角度去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管理工作不断适应变化的实际,创造新的工作局面,不断有效地提高管理效果。
2.开展有效教研的关键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通过这次研讨会,可以看出教师的积极参与是研讨成功的关键,而教师的积极性是通过同伴的赞美和赏识被激发出来的。在学校工作中,我们经常要求教师要赏识学生,宣传赏识教育的作用,作为管理者,我们是否意识到教师同样需要赏识呢?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被赞美。”因此,对于别人的成绩与进步,你要肯定、表扬和鼓励。当别人有值得褒奖的地方,你就要毫不吝啬地诚挚赞许,这样就能带来和谐而温馨的人际关系。实践证明,领导、同伴和学生的赏识和赞美,都是对老师最好的激励,它能充分调动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关系更加和谐,从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3.开展有效教研的基础是同伴的互助与合作。有效的校本教研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和反思,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不仅要构建开放的教研机制,更要努力营造求真务实、团结合作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有效的保障。
【专家点评】
由于教师评价仍然没有摆脱以“分数”与“升学率”论高低的困境,致使带毕业班的教师不愿意与同伴分享教学经验与体会。本文以初三年级开展教学研讨会为案例,把问题聚焦于引导教师在交流中共同成长,主题十分鲜明,立意深刻,抓住了教研活动的魂。文中以打造教师团队精神作为管理宗旨,这不仅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从案例叙述过程看,清晰地表述出学校原有的管理方式与实际情况发生了较大矛盾甚至是冲突,事实客观性强,真实可信。所组织的教学研讨会,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在强调个人实践性研究的同时,加强各学科组的共同研讨,注重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的总结与提升,对探索教育规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有必要。特别是作者从管理者的视角,对创新管理模式、有效调动教师教研积极性以及引导教师开展同伴的互助与合作等方面所做的分析,既有理论基础,也符合成人学习特点,为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实施途径和方法,具有借鉴价值。
文中有分析说理,有事实论据,二者互相论证,相互支持,相得益彰,效果不凡,能给人以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