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首页>正文

对一则学校管理案例诊断的再诊断

案例

9月份,学校要组织“师慧杯”预赛——编写教案。我不由想起了上次学校组织“限时写教案”“、教案诊断”活动时的一幕幕情景。

情景一:“校长,我和您说件事。”一位50岁的老教师(以下简称A师)找到我。下面记录的是我和A师的一段对话。

A师:校长,我能不能不参加这样的教学活动?

校长:您有什么想法?

A师:我年纪这么大了,脑子真是不够用了,这样的活动对我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我就不参加了。

校长:怎么,您对这样的活动没兴趣?您看我们学校的教师这么少,可比性本来就不强,再说学校组织每一项教学活动的初衷都是为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我想您还是准备准备参加吧。

情景二:诊断会开始了,大家都争着要求先评自己的教案。当教学主任决定先评A师的教案时,办公室里寂静了 

情景三:教案诊断会上,大家对每一份教案谈自己的看法。“我就这水平,大家爱怎么评就怎么评,无所谓。”一位年轻教师不知是赌气还是真的不介意。会场气氛一下子有些紧张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这种内隐概念是如何形成的?我有些茫然,决定与教师聊一聊。我先后找到3个年龄段、不同性格、成长程度不同的教师,开始了我的访谈。

首先,我向他们说明:“我在限时写教案及教案诊断等教学活动中感悟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定与学校管理有关。为了能够真正为教师搭建一个发展平台,推进我校的教学工作,尽快提高每位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我想听听您对学校组织的这些活动的真实想法和建议,以此帮助我改进工作。”

在访谈中我们达成共识的是:组织限时写教案、教案诊断会等教学活动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各位教师也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A:“教学工作计划上有这些活动要求,我必须参加,可我真不知道怎样写才是一份好教案。”其他教师纷纷点头。

B:“其实,我特别想写好教案,就是不知优秀教案的标准是什么,我怎么写也写不好,所以也就没兴趣了。”

A:“诊断会上我愿意听别人的意见,这对自己的教学会有帮助和启发,还可以看看大家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但是自己不愿意去评议,因为不会评,评好评坏,说对说错,自己心理有负担。”

C:“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上我的思路总是很窄,可又找不到更好的教法,这也是我的教案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听到这里,我被触动了。原来,许多教师对“何为好教案”的认识还相当模糊,这一困难学校又没给予妥善解决,造成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而“教案诊断”这一活动过多体现的是对教案的评判与甄别,而不是挖掘每份教案的闪光之处,大家一起交流、研讨,所以,教师撰写教案的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可为了完成任务,他们被动参与,这就形成了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兴趣不高的现象。

可是,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于是,我召开了全体教师座谈会。会上,我诚恳地说:“由于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致使大家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被动显然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为了改变现状,今天就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内容、安排、组织形式向大家征求意见,以此完善学校管理,改变大家在活动中的被动地位。”接着,我们围绕“大家希望学校搞什么教学活动,以什么形式来搞这些活动”展开了讨论。

A:“搞‘教案诊断’时,应该以一份教案为样本,说说这份教案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怎样改进。这样,一份好教案的模式不就出来了吗,我们就知道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了。”

B:“学校组织教师研讨时,最好先引出一个话题,让我们就话题畅所欲言,不要让我们依次发言。我们有顾虑,怎能说实话呢?”

C:“学校应组织我们进行听、评课,尤其是听听专家对我们课堂教学的点评,让我们的眼界开阔一些。”

D:“写教案时我所选的设计方案我认为不错,可评议结果却不佳。我想在限时写教案前,学校能不能组织我们先探讨撰写内容的重点、难点、突破的方法  上来就自己写,还是老想法、老路子,当然也就是老水平了。”

座谈会后,我陷入沉思。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领导费尽心思地组织一系列教学活动,可成效都不大。我曾一度认为,教师满足于一片祥和的氛围,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现在我意识到,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兴趣不高的原因并不完全像我想的。这一现象折射出学校管理中的问题,既包括领导认识上的误区,又有管理过程薄弱的问题。这需要我重新思考,认真分析学校管理工作。

经过反思,我认识到:

1.校长一定要有服务意识

在学校的管理文本上,我们把教学活动当做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在学校组织文化层面,我们在组织写教案、评教案活动时,关注的是评价等次,甚至将其作为奖惩的依据,而忽视了教师发展的真正需求,嘴上喊的是“为教师的发展铺路搭台”,实际上还是制度管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要注重于活动的名目,而是要选准教师急于解决的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在研讨中,管理者的心智模式会得以改善。

2.领导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

从“自我诊断”中,我感悟到原来的“教案诊断”赋予评价的内涵太多,易导致教师走入误区。要完善学校管理工作,就要敢于推翻自己,重新为“教案诊断”活动定位。通过座谈,我们将“教案诊断”重新定位为具有探讨功能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呈现自主学习、组织学习的“学习型组织”理念。

分析

这是一则学校管理自我诊断案例。校长从教师参与“限时写教案”、“教案诊断”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现象入手,通过访谈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师“不知优秀教案标准”,认为活动对自己的发展“起不到什么作用”;二是“教案诊断”关注评价等次,造成教师“心理有负担”。进而提出重新为“教案诊断”定位的解决思路。这一诊断案例基本遵循“现象——原因——对策”的分析思路,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从诊断过程来看,原因的诊断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原因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3个问题:(1)造成当前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很多,作为管理诊断,主要是从管理方面找原因,并从管理行为层面逐步深入到学校制度和文化层面。在本案例中,校长对原因的分析已涉及对学校组织文化的反思,但在引导教师从管理上找原因等方面还显不足。(2)原因诊断不是简单地根据现象找原因,而是需要找出原因背后的原因。比如在本案例中,“不知优秀教案的标准”是教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但仅仅局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校长应该继续探讨:教师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是不是因为在教师头脑中“,模仿”“、执行”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通过这种深度挖掘,校长不仅可以了解到教师的内隐概念,而且可以发现学校管理中的不足。(3)原因找到之后,校长的任务不是要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要让教师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比如在本案例中,校长不能仅仅满足于给教师提供一个静态的优秀教案的标准,因为这种标准很可能会制约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作为校长,重要的是让教师参与优秀教案标准的讨论,在讨论中理解标准的动态性、丰富性和开放性。

2.从诊断视角来看,该诊断运用了主观了解(校长对“教案诊断”活动的了解)、客观了解(参与“教案诊断”的教师对“教案诊断”活动的了解)和人际了解(全体教师对“教案诊断”活动的了解)3 种方式,但还需要对文本资料进行调查。如学校教学制度中对教案的要求是什么?这与“限时写教案”活动中对教案的要求有何不同?

3.从诊断方法来看,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学校管理诊断应该运用多种方法。案例中,校长主要采用了访谈法。这种方法的缺陷是访谈对象可能因为利害关系而不敢说出真实的想法,从而使信息的收集不够全面、客观。比如:教师可能只是从自身寻找原因,而不敢指出学校管理中的不足。

4.从诊断技巧来看,校长在访谈过程中所提的问题较为宽泛,没有引导教师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比如:教师在谈到“上来就自己写,还是老想法、老路子”时,校长就可以追问:“参加活动前是否与其他教师进行过交流?”如果没有,校长就应该考虑到是不是学校缺乏合作学习的氛围。如此一来,校长才能了解到更多的学校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