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首页>正文

谈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

 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发现:有些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有些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些学生在学校里高呼尊敬师长,走出校门见到师长可能连声招呼都不打,这不能不让我们寒心。虽然这些只是个别现象,但我们还是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哪里还需要完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可见,抓好养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小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受益终生。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呢?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 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下面,就我个人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的一点经验,谈谈点滴看法:

 一 养成教育要从一言一行抓起

 实施“养成教育”,要针对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根据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的养成教育,即学好每一课,使学生一课一得,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良好行为,以逐步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

 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留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以期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对症下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排队行走……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学校要求学生严格执行上课学习行为规范 ,做到“一个标准”,即上课发言要立正,声音响亮,清楚,普通话标准;“两个一致”,即上下课礼整齐一 致,课上坐姿一致;“三个整齐”,即课本、文具盒摆放整齐,举手姿势整齐、读书时手、书的摆放姿势整齐 ;“三个一”,即看书写字时手距笔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书本一尺。从点点滴滴做起,良好的习惯养成了,我们的养成教育就成功了。

 二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

 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可以等待“习以为常”,而应该能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长期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给予队员慈母般的爱,但在训练时却突出了“严”,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也绝不手软的训练中,使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年冠”。如此,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

 三 以身作则,以己律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的学生“疼爱有加”,对“没礼”的学生爱理不理;或站在讲台边抽烟边教育学生抽烟如何不好;或边讲粗话边怪学生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板书“龙飞凤舞”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潦草的;板书“煞有介事”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端正的。

 低年级儿童思想单纯,知识贫乏,可塑性很强。他们的道德情感具有较强的直觉性,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关联的;他们的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或效仿教师的情况下实现的。并且,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我们在对其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形式单调,特别是一味的说教,很容易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或心生厌烦,使情况适得其反。反之,如果教师能以身示范,以身作则,学生会不令而行。如学生通常认为升旗是一项枯燥乏味的活动,他们对此并不赶兴趣,常常漠然视之。如果教师能够认真对待,给学生以榜样作用,庄重地参加升旗仪式,学生就都能像老师那样,立正站好,向国旗行注目礼或队礼,有的学生嘴里还会自豪地唱起国歌,爱国主义的情感就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 有两种坏习惯不能养成

 叶圣陶认为: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

 “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而“妨害他人的习惯”,是恶劣品质形成的重要根源。 叶圣陶先生认为某些人的不良品质的形成,一个重要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恶人。为了让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我搞了一次《不打扰别人》的真实情景表演。在一个炎热的中午,学生无精打采,我安排学生午睡。正当学生刚刚进入梦乡,睡得香甜之时,两个学生突然喊叫起来,由于不知内情,全班学生为之一惊,随之有学生举手抗议:“老师,他们这样做太不像话了 ,吵得我们睡不好午觉。” 那么应该怎样做呢?在下午的班会上,学生有感而发以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练习“爸爸在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时……”、“当我走进老师办公室时……”同学们都能懂得低声说话,轻轻走路,静悄悄,不打扰别人,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由于我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上花了不少的心血,所以他们的综合素质也相对较高,在以后的生活路上,已具备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都让他们获益匪浅,成功的几率当然也相当高。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参考书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2.《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开明出版社,1989年。

 3.《叶圣陶教育文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4.《叶圣陶集》第11卷、第12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

 5.《叶圣陶语录汇编》,苏州教育出版社,2002年。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法库大孤家子中心校  张志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